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水系沉积物实际采样分析的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研究某铜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时空演化机制。首先通过GIS插值分析Cu元素的空间分异,然后通过矿区水系剖面和小流域及缓冲区分析可知:1985—2015年间三条水系沉积物中Cu含量总体趋势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对下游矿区附近环境影响较大。挖金沟水系和海底沟水系沉积物Cu元素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先增大后减小,因为中游靠近挖金沟矿山,所以含量先增加,随着与矿山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少。江浪沟下游靠近矿区本部,所以含量逐渐升高。说明水系沉积物中Cu含量在矿区附近含量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并且会随着水流方向影响逐渐变小。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在金属含量较高的区域用更少的采样点来对矿区环境的响应程度进行分析,从而节省采样和化验的费用,符合经济效益。最后根据矿产资源开发产生污染分布演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外如何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最大化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矿产资源的可耗竭性使得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看起来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矿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世界各国,特别是矿业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有些方式和方法对于解决中国的“四矿”问题非常有帮助。文章认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的收益。本文从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收益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方法,及相关保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回采,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经过地表堆积形成矸石山。矸石山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会释放多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能够在周围土壤中进行富集,通过食物链在生态中传递,会对煤矸石周围人群造成伤害。煤矸石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分布规律对于矿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某矿区两个典型矿井矸石山堆积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周围环境和土壤中七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甲、乙煤矿的煤矸石七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背景值,Cr的污染最大,污染最小的是Hg;下风向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含量明显高于上风向的重金属含量;平面方向上,煤矿甲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高于煤矿乙对土壤的污染与煤矿矸石堆堆放时间有关;煤矿矸石堆周围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距矸石堆的距离增加而减少,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随着采矿活动的不断进行,矿区矸石堆周围土壤中能够明显的表现出重金属积累的特征;甲、乙煤矿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煤矿甲在剖面方向上重金属含量煤明显高于煤矿乙。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势必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绿色矿山,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本文在对环境破坏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供有关部门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杨柳坪矿区水系沉积物中Co、Cr、Ni、Pb、Zn和Cu等重金属元素的沿水系分布特征、集散分布规律、相关关系、组合特征以及沉积物粒度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赣南某钨矿周边稻田土壤中镉、铅、铬、铜和锌等5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评价矿区表层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表层、中层和底层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垂直分布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降低,镉和铅含量的空间变化均较大。表层稻田土壤中镉在全部采样点、铜在57%的采样点含量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且镉严重超标。表层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污染程度强弱顺序为镉铜锌铅≈铬,镉为中度至极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排序为镉铜铅铬锌,镉为高污染至极高污染,铜、铅、铬和锌危害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治理矿山企业"多、小、散"问题的重要手段,是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通过近两年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各地出现了小矿数量减少、生产规模扩大、矿业效益增加的喜人局面,涌现出了一些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但矿产资源整合涉及复杂的多方利益,工作难度很大,在推进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下步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尊重客观实际,因地制宜,更多的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确保如期完成整合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8.
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调动利益相关方积极性的主要手段,测算生态损失量并界定补偿主体的责任,可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基础.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满来梁矿为例,运用多种货币价值量化方法预计了采矿造成的生态损失,根据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确定了矿山企业不同阶段应缴纳补偿金的比例,基于共担责任原则,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生态补偿主体的责任.结果表明:满来梁矿造成生态损失价值量为16580万元,目前处于加速破坏阶段,矿山企业应缴纳补偿金的比例为16.20%.补偿主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央政府应承担政策指引和激励工作,矿山企业应出资补偿并及时修复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应实行因地制宜的补偿办法并监督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矿区表层土壤地质环境,模拟多种化学元素浓度数据,采用MATLAB绘图程序做了5种重金属元素在该矿区的空间分布图和平面区域图,绘制了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统计图,并结合这三组图像得到有关矿区开采时对环境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云南某复杂难选铅锌矿水处理系统中的悬浮微细粒中铅锌之和为25%左右,采用按一定配比混入硫化铅精矿的方法进行回收,铅锌金属资源化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砂质高岭土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砂质高岭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合浦、广东茂名、福建龙岩,本文介绍了我国砂质高岭土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原矿质量和资源利用方向.合浦高岭土含铁量高、白度低,适合生产填料级、中低档陶瓷土;茂名高岭土为片状结构、白度高,适合生产造纸级涂料、填料;龙岩高岭土为管状结构,原矿白度高,可直接用于高档陶瓷土. 相似文献
14.
赵家寨煤矿煤层瓦斯分布极不均衡,瓦斯呈西高东低的特征,总体矿区东北部应属瓦斯风化带,西南部为沼气带范围。文章对煤矿瓦斯的成分含量及煤层瓦斯涌出量鉴定结果进行了论述,对煤层瓦斯分布的不均衡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其落实与实施对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与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不同主体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发现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性,煤炭资源开发与重点开发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叠性;我国重要矿产资源西移的分布格局初步形成,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生态服务供给的主阵地,资源开发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本文建议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地储备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调查广西南丹某尾矿库矿物元素的纵向分布规律,参考相关标准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尾矿库内不同深度尾矿的矿物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尾矿中各元素含量随深度变化均存在一定分层,表现出"二次富集"现象,且富集层尾矿表现出较好的工业利用潜力。在矿物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发现Zn、Sb、Cd、Pb、Sn和Cu元素可归为一类,S、Fe和As元素可归为另一类,同一类矿物元素的分布规律相似;各矿物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且发现了较好的拟合模型;通径分析表明S主要受到Fe、Cu和Zn的影响,Fe主要受到S和As的影响,Pb主要受到Sb的影响,Zn主要受到Cd、Cu和Sb的影响,Sn主要受到Zn、Cd和Cu的影响,Sb主要受到Pb和Zn的影响,Cu主要受到Zn、S和Sn的影响,As主要受到Fe、Sn和Cu的影响。综上表明,铅锌尾矿库中矿物元素存在"二次富集"现象,具有较好的工业利用潜力,矿物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各矿物元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汤丹铜矿1218m中段探矿工程出现地应力集中现象,巷道大变形、岩层移动加剧。为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提供原岩应力场,采用单孔3段套孔应力解除法对3个中段进行三维地应力测试,获取了垂直方向9组地应力数据,将解除的试件进行围压率定试验,判定12个应力片的工作状态。三维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随深度基本呈线性增长;当深度达1130m时,最大主应力值为41.29MPa,与水平面夹角为-1.15°,方位角179.37°,水平主应力与自重应力比值为1.35-1.47,说明矿区存在较大的构造应力场。将测量结果与区域构造和结构面产状结合分析发现,主应力方向与断层和结构面走向一致,与巷道工程布置垂直或大角度斜交,研究成果对深部回采和井巷工程布置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