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德州市乡村风貌与建筑营造的政策支持与推广,说明了乡村建筑营建的探索、乡村建筑营建特点、乡村建筑营建策略,分析了空间类型解析与行动导则,希望对德州市的乡村建设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设计导则是基于乡村建设现实需求,明确和解释乡村建设发展方向,引导和控制乡村空间环境与风貌特色,保障和规范乡村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法令工具之一。美国建立了较成熟的村镇建设导控机制,以乡村设计导则的形式为乡村建设提供详细、实用的建议。通过剖析美国乡村建设政策背景下乡村设计导则的制定过程和应用机制,从导控要素归纳及导则分类比较中发现美国乡村设计导则的特征,总结其经验和优点。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的理念不仅体现在乡村景观建设层面,同时也是乡村社会层面的建设.本文以沣西新城凿齿村乡村建设为例,介绍了美丽乡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营建策略,表达了乡村景观建设应尊重乡村原有肌理风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注重乡村生态建设的规划设计观点.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Z1)
新区成长导向下的风貌控制规划,是当前城市规划的前瞻引导工作,需要充分结合地域空间特征和文化渊源,挖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强化优势特色资源和展现基本特色资源,策划独特的新区地域风貌主题和风貌形象;在宏观层面上对功能空间、风貌分区进行总体掌控,中观层面上对界面、线路形成风貌认知与展示,微观层面上对节点等进行亮化;结合法规导则、技术保障等措施,形成面向实施的风貌控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要乡村建筑作为乡土文化和乡村人居环境风貌的重要代表,在当今乡村普遍的“类城市化”建设发展模式下,其风貌特色传承面临挑战。在引入适宜设计操作方法提升乡村建筑设计营建效率和建造效果的同时,延续传统乡村风貌特色,成为当下乡村设计面临的重要议题。陌生化理论作为重塑空间感知的重要研究方法,结合数字化技术手段,可有效提升乡村设计建造水平和强化建筑本土性特征表达。该文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概念内涵及辨析其与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关系的基础上,从形态、建构和空间三个方面,结合案例解析总结融合数字技术的当代乡村建筑设计的基于符号隐喻的形态陌生化、基于技术更新的建构陌生化、基于功能更新的空间陌生化的三种类型及操作特征,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筑设计营建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生活和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改变,乡村风貌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断更新。如何将逐渐失去的乡村风貌地域性特色得以传承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自2012年起,笔者开始着手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古镇规划,通过对镇区及其周边调研走访、绘制手稿等方式逐步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从用地、交通、建筑、环境、人文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梳理剖析,坚持规划基于人文历史记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的基本策略,建筑营建与景观营造突出地域性特征,空间营造以乡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习惯和持续发展为准则,风貌整合注重整体与局部、乡村特色与区域环境的关系,通过研究乡村外在风貌与内在特质的关系,为陕南地区乃至更广区域的乡村建设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实践中往往重城镇轻乡村,且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指导。本文从特色小镇的概念、乡村发展规律和需求入手,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实际调研,论证了特色小镇不需局限在城镇地区,乡村到达一定的发展阶段,不仅可以也有必要发展特色小镇。因此,本文提出了城乡等值化、城乡差异化、城乡特色化的价值取向,指导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导则的编制。在分析城、乡发展需求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导则内容。从框架看,城镇板块从特色策划、建设提升、实施保障三个层面,分别对应规划要求、建设要求和实施策略;乡村板块则通过特色策划、详细规划、实施运营,对应规划的三个层次。从重点看,城镇板块提倡"针灸式"开发模式、注重空间复合利用、推动现代化设施建设;乡村板块则重在体现乡村特色、强调区域差异、支撑产业发展。导则在目标价值、内容框架及成果形式上都具有一定创新,期望为全国特色小镇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湖北省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从"住有所居"转向"宜居安居",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为避免美丽乡村同质化,《规划》提出,要以乡村人居环境风貌为底色、民居建筑风貌为特色,尊重山水格局、田林资源、地域文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彰显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乡村特征.坚持新村宜建则建、老村宜改则改、古村宜保则保,组织编制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片区乡村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和图集,引导荆楚乡村建成多元价值空间、高品质宜居空间、和谐舒适美好空间.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对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乡村建设实践也在广泛开展。乡村风貌不仅在物质空间层面对乡村环境具有提质升级的作用,更是构建乡村文化基底与内涵特色的关键,了解乡村风貌的发展与演变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入规划技术手段,引导乡村风貌良性发展。文章对我国近现代各历史时期乡村风貌的主要特征进行综述,从决策者和用户两个角度来分析乡村风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茅草类乡土材料曾经在我国传统乡村建设中得到过广泛应用,造就了茅草屋等多种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特色风貌建筑。在乡村风貌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从茅草屋的生态智慧、营建工艺、性能优化及应用展望等四个方面,探索这类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活态传承和适应再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建房热持续升温。如何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农房建设科学、规范、有序发展?江西省赣州市、浙江省、吉林省以及湖南省的做法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乡村地域风貌承载着深刻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内涵。本文根据浙江省乡村规划建设实践揭示出的乡村地域风貌特色不足的问题,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产系统、聚落生活系统(即"三生"系统)的视角出发,对乡村风貌类型进行划分,分别提出三个系统下的乡村风貌特色规划引导思路和策略,以期为当前中国乡村地域风貌特色营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舒蓓  赵宏波 《园林》2020,(3):76-81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其中乡村生产空间由于组成要素和生产形式的多样性而丰富多彩,又因与农业文化的结合更显特色。为探究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生产性景观现状和发展特点,本文将生产性景观分为种植、果林、牧业、渔业四个类型,通过对浙江省24个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景观案例调查,分析其景观发展模式、景观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特点,最后提出乡村生产性景观应以功能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以景观形式表达地域文化,科学发展乡村生产性景观空间布局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省内农村宗教建筑进行调研,对其数量、类型、利用和保护、修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宗教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相应措施,使新农村建设和宗教建筑共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秀萍 《山西建筑》2010,36(21):1-2
以浙江丽水大港头村景观设计为例,从村庄标志性景观、村民公共空间、建筑立面风格、旅游定位等方面对其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介绍,从而为丽水新农村景观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的社会经济增长与就地城 镇化转型,低碳建设已成为城乡人居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乡村的产住元 胞为小微单元因子,建构碳排放量化评估模 型,并借助GIS模拟与解析乡村碳空间图谱的 范式特征。以浙江地区的发达乡村为实证样 本,结果表明:不同产住类型主导的乡村碳空 间图谱差异明显,具有分散式点状、梯度式 层推和核域式集聚分布等特征。进而,探讨 现阶段乡村增汇减排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乡 村碳排放的优化路径与策略机制,以期为低 碳乡村的营建规划提供参考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勇民 《城市规划》2005,29(5):29-34
针对《村镇规划标准》及浙江省的有关具体实施办法在推行中遇到的重重阻力,从标准制定与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行农村住宅建设的小生产方式与住宅产业化发展方向的矛盾是各类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要以中心镇村为突破口,推进建住分离规模化的住宅生产模式。通过对杭州市萧山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例分析,更进一步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村镇推行住宅产业市场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对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住宅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孙思玮  孙喆 《中国园林》2021,37(2):26-30
浙江大花园建设已成为全省城乡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力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杭州应该乘浙江大花园建设的东风,借鉴香港郊野公园的规划、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郊野公园建设。杭州郊野公园除了绿色本底外,还应该吸收、巩固浙江大花园建设成果,使杭州郊野公园建设成为建设"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大都市,严格管控城市开发边界,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设公园城市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形式与途径。提出在大花园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杭州特色郊野公园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特色产业的村庄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杨小萍 《山西建筑》2012,38(10):11-12
通过对浙江省开化县禾丰村村庄规划实践的深入思考,探讨了浙江省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村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围绕特色产业的营造,进一步有效整合村庄优势资源进行村庄规划的方法,以期对其他具有同样特点的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宿产业被视为乡村振兴与活化的 主要有效途径之一。以16个莫干山民宿为典 型样本,梳理浙江民宿的现状特征。进而, 提出民宿“乡村性”的营建概念,并且对“乡 村性”的内涵进行系统解析。结合浙江、台湾 地区优秀项目实践案例,归纳与评价营建“乡 村性”民宿的关键要素,详细阐述乡村性民宿 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