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阳文  周轲婧 《华中建筑》2011,29(8):151-158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京西古驿道"从该区穿过,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强 《城乡建设》2023,(10):74-75
<正>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下辖的9镇178个建制村中,有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斋堂镇爨底下村、灵水村和龙泉镇琉璃渠村),占全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的60%;有12个中国传统村落(龙泉镇琉璃渠村、三家店村,王平镇东石古岩村,雁翅镇苇子水村、碣石村,斋堂镇爨底下村、黄岭西村、灵水村、马栏村、沿河城村、西胡林村,大台街道千军台村),占全市传统村落数量的46%;有14个北京市传统村落(含1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3.
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结果日前揭晓,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等41个镇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等36个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授牌仪式6月9日在北京举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被命名的名镇名村代表授牌。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建设》2014,(8):6-6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等327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相似文献   

5.
因附近盛产烧造琉璃的主要原料,又交通便利,从元代起,朝廷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琉璃窑火700余年相承不衰.没有琉璃渠,就没有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明清时期,京城宫殿所用的大量琉璃砖瓦、构件主要由京城的琉璃厂和京西的琉璃渠村窑厂烧造.后来的中山陵园、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以及天安门、北京故宫、北海公园、颐和园、雍和宫的维修,仍使用该村生产的琉璃制品,其严格的琉璃烧造技艺已经列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襄樊古城池的介绍、认知和保护,标识出襄樊古城池的形态与格局,重现古城池独特的历史风貌,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历史、文化、旅游方面的独特价值,打造城市名片,带动襄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襄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沙湾为例,分析了古镇"民田-沙田"空间格局形成的条件、因素及历史特征,并辨别了清末古镇民田区与沙田区的边界及民田区的空间范围,且提出了古镇历史保护规划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筑科学》2021,37(3)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藏,伴随着3D计算机图形、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精进与发展,大力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实现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赋予文物更强大的生命力,使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并存留于未来.中国"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我国典型的历史文化建筑,其建筑内保存着琉璃斗拱、琉璃拱门、琉璃瓦当、琉璃砖等陶瓷构件,三维技术的诞生与发,为复原这些陶瓷构件的数字模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后期修毁补损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盱江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丰县历史城区设防范围的西南侧,为南丰县4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它有以西里坊和文明坊为代表的里坊格局、从唐到清形成的街巷肌理、多达59处文物的明清古建、不同功能形态形成多样的建筑风貌、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的历史文化价值资源,是南丰完整古代县城格局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村(镇)。这些历史文化村(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完好的空间格局及村落风貌,我国已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有相当部分历史悠久但未列为各级历史文化村(镇)的村落,保存有相对完好的空间格局,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  相似文献   

11.
李小云  闵忠荣 《华中建筑》2010,28(9):106-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山地丘陵历史文化名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以江西曾家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空间形态、保护性开发四个方面对曾家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进行探析,以利于历史风貌的有机保护和山地丘陵传统格局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村胡家大庄村存在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废弃、村落传统格局受到破坏、传统风貌受到侵蚀、传统民俗文化失传、村庄的历史记忆消逝、村庄人口流失等问题,同时实现村庄的发展,在“社区营造”的视角下,从“人、文、地、景、产”5个方面对村庄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传统格局和古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公共空间改善和景观再造、特色产业的创新经营。结果表明:采用“社区营造”理论制定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策略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地方特色的作用,解决了胡家大庄村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为类似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湖南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已成为新时期地方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新农村建设与文物保护规划五个方面对张谷英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规划实施策略,有利于实现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文化景观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小街子村为例,说明场景、人物、精神这3个要素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和统一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避免仅关注村落“场景”而忽视“人物”和“精神信仰”,注重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空间,审视“外力”,守住场所精神,建构出“文化-空间-时间”的村落文化景观多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梁振昱  刘捷 《华中建筑》2014,(7):127-133
在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发展中,保护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居民日常生活和村落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现状调研和保护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能源采暖和环境风貌五个方面分析西黄石村保护设施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修旧如旧"、"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而从"以道路为核心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消防设施"三个方面探讨了西黄石村保护设施建设的具体方法;最后结合西黄石村保护设施改善对策的研究,引发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设施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星  何依  邓巍 《城市规划》2020,(4):97-105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需要重新定义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价值,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形成刚性的保护框架;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诉求,需要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能够适应城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本文以憩桥村为例,通过对“村”的价值的判断,探讨了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方法;通过对“城”的条件分析,适应性调试保护发展模式,试图为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弹性多样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湘南古村保护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规划实践基础上,以湘南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溪村为例,阐述和分析了其保护过程,提出了湘南古村保护从价值判断、确定指导原则、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主体、筹措资金、制定法规制度保障到规划实施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稳亮  励娜 《规划师》2011,(1):62-66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地处城市近郊的大遗址区内的一些村庄建设活动与遗址保护产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针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长年来相互掣肘的窘况,遗址区内的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提出以遗址保护与历史展示为基本前提,以整村近地搬迁为技术路线,以遗址保护与村庄发展的协同为终极目标,通过土地功能置换与空间整合,在遗址保护与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秀美的山村风貌和质朴的建筑景观环境的分析,揭示了该古村落有形文化遗存之中所凝结的巧妙生态智慧和独特文化内涵.总结发现了便利的泉水取用条件是山村选址的客观前提,趋利避害和物尽其用的营建智慧是其延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儒家文化思想是其环境特色形成维系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应当是我们当前历史文化名村研究之中理应重视和保护弘扬的精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