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发展制革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目前来说,不仅全国皮革市场看广州,恐怕广州皮革市场的规模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何况距广州不到一小时车程的东莞厚街也有一个颇具规模的皮革市场。加上深圳兴建皮革市场的鼓声一阵紧似一阵,可以说,整个广东市场对成品革的需求量和容纳量是惊人的。正是因为贴近市场,所以广东地区吸引了大量港、台、国外及内地的企业到这里进行制革生产,以广州、东莞、江门、南海、中山、肇庆、博罗等地为主的制革圈,为广东制革业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段广涛 《北京皮革》2006,(12):51-51
近几年,无论是海关严打皮革业走私贩私.还是今年的皮革新政剑锋所指.多年来以外资占优的广东制革业都首当其冲。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监管越来越严,处罚越来越重.且制革业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各地.经济总量在各地的经济指标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所以制革业在广东各地并不被当地政府重视,当然也就不会像某些地区那样得到政府的关照,因此,制革业在广东基本上是因市场需求而发展的。可由于上面提到的种种原因.再加上目前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在大力争取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这就使广东的制革企业一定程度向其它地区转移。但这并不会使广东制革业元气大伤,或者说是巅峰期已过。相反.由于真皮包袋、真皮沙发和真皮皮鞋等皮革制品生产企业云集,广东整个真皮制品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还有不少真皮服装出口加工企业也集中在此.对于正在兴起的汽车革来说,广东正在迅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同样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在终端制胜的今天.我想任何一家制革企业都不会对广东轻言离去。就是现在所谓的迁移出去的制革企业,我们看到,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离开,而只是做了一些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调整。他们的重心,或者说是公司的运营总部.实际上仍然留在广东。他们只不过是通过生产策略的调整,进一步强化或保障在广东市场的优势。所以说.广东在中国制革业中的地位,非但不会削弱.可能反而会进一步加强。这从一些更有实力、更有技术优势的制革企业仍然首选广东投资生产的现象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打击走私、贩私活动的专项斗争,和在国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针政策的大背景下,广东制革业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东莞虎门和南海等地一些大案的查处,令广东甚至全国的制革业都倍加关注,震慑了全国各地制革业,使各地已经或仍计划进行不规范经营的企业纷纷悬崖勒马。然而,对广东制革业来说,由于坐拥庞大的市场需求,虽然所受打击最大,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在进一步端正态度后,大家依然要向前发展,其激烈的市场竞争程度并未因此而丝毫减弱,反而越发激烈。不过,经受这一风波后,广东制革业和皮革市场也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在今年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由于广州在全国甚至全球皮革行业的影响力,制革业在广东地区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仅当地有很多制革厂,台湾和香港客商也有不少在广东地区大量投资制革生产。如东莞、广州.江门、新会.南海、中山.博罗、惠州、肇庆等地都有不少制革厂。国外则有很多外商以长期租凭或直接建厂的方式,在广乐从事制革生产。近年来,为了紧跟国内外皮革市场的需求走势,内地电有很多制革厂和皮革贸易商纷纷到广东建立制革后整饰工厂。  相似文献   

5.
以生产羊皮服装革闻名海内外的辛集革业,近两年又瞄准了国内鞋业市场,凭借其制革人才技术优势,大力开发羊皮鞋面革产品,并迅速抢淮国内市场,其绵羊皮鞋面革已占到国内同类产品7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广东制革背靠庞大的鞋类和皮具生产加工市场,在全国各大基地中占尽地缘优势,无论其制革水平,还是制革规模,在全国都保持领先地位。但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和革制品生产的变化,广东制革亦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7.
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皮革大省、强省,制革业也因此十分发达,不论是产业规模、产品门类的齐全性、产品品质的优良性,及时尚潮流风格的流行性方而,广东制革业都名列全国前茅。外商独资、合资制革业来自世界各地,内资同样来自全国各地,江门、南海、广州、东莞、肇庆、惠州、中山、揭西、台山、清远等地,部是制革业比较集中的地方,一些新老制革工业园的建设正稳步推进。尽管近两年来国家对皮革、特别是制革业方面的产业政策调整力度很大,广东地区的一些制革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还有往其它国家、地区,及往内地一些地区迁移的现象,但广东制革业在整体上并没有受到实质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革大省,地处内陆中原,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河南制革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沿海浙江、广东等省,甚至落后于河北省。河南制革业产量比七八年前减少很多,制革厂家的数量萎缩得更多,在河南重要的制革地区周口,约有80%的制革厂家停产。而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统计,河南在全国制革大省中的地位也略有下降。作为重要的牛皮革和羊皮革生产大省,河南在中国皮革工业的格局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河南皮革工业的发展速度不快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王旻霞 《北京皮革》2003,(11):12-14
在中国制革业版图上,浙江无疑是份量很重的一块,而在温帅、海宁、桐乡三地,几乎集中了浙江省90%以上的制革厂,其中不乏制革业界的龙头和巨人企业。这三地制革厂的发展又因市场环境、历史渊源.人文差异等因素而不尽相同。论企业数量,当数温州,当地制革厂遍地开花,群雄并举;要说发展的合理化和可持续性,海宁制革业的经验值得借鉴;而桐乡呢?也许制革业不是支柱产业,只有一个厂的精彩。近日记者走访了三地的制革企业,对那里制革业的发展状况略有了解。  相似文献   

10.
皮革产业是广东的传统产业,随着市场的发展,广东制革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制革集中地如佛山的罗村镇、江门的莲江和新会以及东莞的厚街镇,现在仍然集中在这些地方。同时,随着广东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些皮革生产集中地的皮革厂,有的逐渐转做后期的皮革加工,放弃做前期水场处理;有的皮革厂则远走肇庆、云浮、清远等粤西地区。这一点在罗村体现得最为明显,中港皮业有限公司的刘先生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罗村的制革业已经逐渐成为历史,有规模的企业已不多。”原来繁荣的皮革市场,只剩下破旧的平房,大多数店铺紧闭着门。而广东的皮革机械市场却随着广州皮革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越来越火,广东本地皮革机械厂在上个世纪中期,在“国退民进”的浪潮下,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广东皮革制作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在广州、东莞两个皮革交易中心的推动下,国内外的皮革机械纷纷进入广东市场。  相似文献   

11.
广东制革业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港资、台资企业的进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制革业的发展。广东地区整个皮革工业体系配套完善,箱包、服装、鞋类一应俱全,且领导国内潮流,因而作为其上游工业的制革业,发达兴旺亦在情理之中。目前,广东地区的制革企业总数约在600家左右,南海、江门、东莞、深圳是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约1/3的外资企业,而深圳多是港资企业,东莞多是台资企业。  相似文献   

12.
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又到了,然而对于温州制革业来说,牛皮和猪皮在相同的年份里却经历了不同的市场考验。在2005年里,温州的牛皮制革业抓住了市场机遇,取得了良好地发展,相比之下,猪皮制革业发展较慢,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温州的猪皮制革业已出现萎缩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微利时代到来了.中国制革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如下:一,由无序扩张到有序发展。过去那种全国各地制革、裘皮生产企业遍地开花的现象已基本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大量落败的弱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二.混乱的行业经营秩序逐渐变得规范。无序竞争,偷税漏税,乱排乱放,经济纠纷不断的现象正得到有效遏制.整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正迈向规范有序的健康发展之路三.生产规模由分散走向集中,全国制革制裘遍地开花的局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一种是产能向规模不断扩大的大企业集中,一种是各个生产企业走向集中以特色产品工业园的形势出现在大家面前,分散的小型制革制裘企业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以后将会变得更少,四,由量增阶段过渡到量、质并举。现在.中国制革业单纯的量的扩张阶段已经过去,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的阶段正快步走来.五,国际贸易摩擦增多。随着中国皮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威胁到国际市场上一些皮革强国的利益,冲击了旧有的皮革制品市场秩序.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国皮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由此而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发生,并可能形成常态。上述现象说明,中国制革业已开始进人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也许就是中国制革业由大国走向强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革业发展到今天,其三大产业的生产要素(皮化、原料皮、制革机械)经过市场风雨的洗礼,目前已基本上取得了各自恰当的市场定位。在行业人士公认的国内最权威的制革业大展上海皮革展上,今年最充分地显示了它们目前在国内市场的格局和市场地位。进口皮化、进口原皮和国产制革机械三足鼎立,共同撑起了中国制革业今天的格局。由于受SARS的影响,9月初于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可以说是国内今年举办得比较成功的第一个皮革专业大展,从中表现出来的气象更能说明问题。当然,中国制革业的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而整个中国社会同样也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在中国制革业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各个生产要素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将会为我们揭示一个更加迷人的中国制革工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背靠内蒙,脚踏中原,因地缘关系,其制革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又以辛集、无极、留史三地制革业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在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众多家庭作坊式的制革企业,其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制革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各级政府对小制革企事业单位进行改制、改造,通过整合,形成了众多区域性的制革工业区,皮革产量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辛集、无极、留史三地制革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制革业近年来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皮革行业一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基地化”和“专业市场化”,几乎所有的制革基地和专业市场部密集在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湖南等几个省份,尤其是广东和浙江这两个制革大省,在本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创造自己的经济模式,将原料用自己的办法引进本地市场,创造了“零资源奇迹”。温州制革业所用原皮,全部来自外地,皮化市场上集中着国内国外大量品牌,鞋料市场上更是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制革业正遭受20年来最尴尬的一幕,市场不好、政策高压、各项运营成本飞涨,愁云惨雾笼罩在制革业上空,经久不散,不少地区的制革业处于休克、半休克状态。大家低调、再低调,许多企业甚至为自己明天的命运而焦虑不安。然而,在这次行业大低潮中,福建制革业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业界也认为福建制革业一枝独秀。福建制革业是如何成功转型,呈现出一种逆势飞扬和风景这边独好的炫丽风采的呢?笔者特地进行了调查了解,在此整理成文,但愿能给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政府及行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国皮革行业整体上逐渐步入成熟期,同时,皮革行业的微利时代也开始正式降临,对于皮革行业内的各个细分专业来说,不管是皮化、制革、皮装、皮鞋,还是皮具,大家都普遍感到生意难做、赢利不易且利润率一降再降,竞争的白热化和赢利空间不断被挤压,使大家都发出了“如今挣钱真难”的感慨。特别是皮鞋业,在国际上闹得满城风雨,处处受打击。皮装更是多年来一衰再衰,现在在江湖上已是声言甚微。纵观整个皮革行业,这几年来,唯有制革机械业和原料皮业是在整个皮革行业的一片低迷声中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引人注目。而制革机械业的活力四射和迅速走红,更是已成为最近几年来中国皮革业的一个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王旻霞 《北京皮革》2005,(12):10-11
中国制革业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兴旺,又在新世纪初迅速降温,这样的成长轨迹描绘出的应该是一个日渐成熟的工业体系,事实上,在经历这两次大起大落后,中国制革业的发展的确进入了较理性的阶段,一拥而上抢开皮革厂赚大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由于近年来中国鞋业,皮鞋服装,箱包业的不断壮大,制革业作为重要的上游产业,更加成为关注的焦点。2005年,中国鞋业外战打得轰轰烈烈,烧鞋,扣鞋,反倾销,皮革和皮衣业也被动物保护组织搞得多少有点手忙脚乱,和这些兄弟行业相比,制革业并没有出现什么大新闻,他循着既定目标向现代化,科学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河北制革业经过艰难的发展历程,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行业优势,羊皮服装革、汽车坐垫革、箱包手套革以及毛皮硝染的雄厚产业基础蜚声海内外。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河北制革业的规模优势和领先地位越来越明显,在国内外皮革界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缺少,为河北皮革业赢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美名。但是,上个世纪末以来,河北制革业和全国其他制革基地一样遭受了市场带来的重创,受国内服装革市场急剧萎缩、国外市场运作不规范、欧盟贸易壁垒的不断设置及国家环保要求的大力提高等等,多种外来压力曾使河北制革业应接不暇、难以招架。市场震荡使大小皮革企业都受到了无情地冲击。国内皮革行情急剧下滑带来的巨大冲击,国际皮革市场极端不稳定带来的空前压力,对河北制革业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一个时期以来,河北制革业“内忧外患”不断,使这个以羊皮服装革为主导产品的制革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正是这些接踵而至的市场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