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基于AFM的玉米醇溶蛋白的纳米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在纳米层次的结构.研究发现:在乙醇溶液里,醇溶蛋白以球状颗粒结构存在,在云母表面醇溶蛋白形成了比较均匀的网状结构,显示出良好的成膜特性.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特性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玉米醇溶蛋白的涂膜保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条件与保鲜作用。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醇溶蛋白,采用单因素研究方法研究成膜的最佳条件,观察玉米醇溶蛋白膜对苹果切片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成膜的最佳条件为80%的乙醇溶液,醇溶蛋白和乙醇的固液比为1:10,添加甘油和柠檬酸可明显改善膜的透明度、防水性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醇溶蛋白成膜在柑橘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再将玉米醇溶蛋白成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成膜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将玉米醇溶蛋白膜涂被于柑橘表面保鲜水果。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成膜过程中最适条件为:固液比1∶8,冰醋酸浓度90%,以0.5%甘油作增塑剂,成膜介质为光滑塑料板。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拉伸强度为20.35g/mm2。柑橘表面涂膜保鲜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膜的保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选择合适的增塑剂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膜,并对成膜条件进行优化,改善蛋白膜的阻湿性能。以甘油作为基础增塑剂,研究丙二醇、聚乙二醇、柠檬酸添加量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作为增塑剂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阻湿性能,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2 g/g时,蛋白膜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最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甘油添加量、成膜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玉米醇溶蛋白膜阻湿性能的影响。随甘油添加量的增加,膜的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均逐渐上升,甘油添加量0.1 g/g时最小;随成膜温度的升高,蛋白膜的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先上升后下降,60℃最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蛋白膜吸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先下降后上升,乙醇体积分数为70%时最小。采用响应面试验对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28 g/g、甘油添加量0.11 g/g,成膜温度61.06℃、乙醇体积分数65.04%时,水蒸气透过率最小,为6.28 g·mm·m-2·d-1·k Pa-1。因此,添加柠檬酸可以改善玉米醇溶蛋白膜的阻湿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玉米醇溶蛋白和南瓜子蛋白对面团特性及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对面团粉质特性、水分分布、糊化特性及面制品的质构、感官评分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南瓜子蛋白能提高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面团的弱化度、衰减值及回生值,提高面团的吸水能力及挂面的吸水率;玉米醇溶蛋白对面制品硬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添加量不超过3%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与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厚度对机械性能有显著影响,蛋白膜的厚度越大,测定的抗拉强度越小,断裂延伸率越大;随着蛋白膜厚度的增加,膜厚度对膜的机械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当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厚度大于0.10 mm时,蛋白膜厚度对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评价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时,选择合适的膜厚度,可以减少膜厚度对机械性能评价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醇溶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次数)、微波功率、物料颗粒度等因素对玉米醇溶蛋白得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玉米醇溶蛋白得率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次数)>微波功率>物料颗粒度.以乙醇为溶剂提取玉米醇溶蛋白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液料比14:1,物料颗粒度为过20目,微波功率420W,微波处理时间为8次共360s.将玉米醇溶蛋白应用于鸡蛋的涂膜保鲜,涂膜组的失重率、哈夫单位、蛋黄系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室温下不同可食涂膜剂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食性的乳清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面筋蛋白、壳聚糖+乳酸、壳聚糖+苯甲酸钠和壳聚糖+柠檬酸钠作为涂膜材料分别对鸡蛋进行涂膜处理并室温贮藏(25℃),通过对鸡蛋品质指标分析发现各涂膜材料均具有保鲜效果。面筋蛋白涂膜保鲜效果最优,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乳酸次之,乳清分离蛋白最差,但仍优于对照组。各涂膜剂成膜后,膜的水蒸汽透过性与其保鲜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面筋蛋白的水蒸汽透过率最小,乳清分离蛋白的最大。  相似文献   

9.
对玉米醇溶蛋白的耐热性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在70%乙醇溶液中,当水浴温度80℃,放置120min后,其醇溶性及其在PROTEINPAK柱上的色谱行为,与室温处理的玉米醇溶蛋白所表现出的性能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裹粉配方在油炸鸡块中的应用,将面粉、木薯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不同质量比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物分别作为油炸鸡块的裹粉,对裹粉的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物作为裹粉时,比面粉、木薯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裹粉时的冻融稳定性、表观黏度和凝胶特性强。当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物质量比为9.5∶0.5时,裹粉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最小的崩解值,表明其热稳定性最好,适合应用到油炸鸡块产品中。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丁香酚(EG)的稳定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包封EG,并加入阿拉伯胶(AG)作为稳定剂,制备载EG的复合纳米颗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zein与EG质量比、zein与AG质量比、zein质量浓度三个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m(zein)∶m(EG)=5.23,m(zein)∶m(AG)=0.23,zein质量浓度为2.63 mg/mL时,包封率最高为59.56%。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果蔬薄片食品成型工艺中原料的性质、成膜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薄片食品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CMC在粘度、成膜效果、成品的口感、光泽和表面强度等指标都优于其他成膜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成膜剂.CMC添加的范围为0.2%~0.6%.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料回归设计方法中单纯形格子设计对15%面筋蛋白、2.5%壳聚糖和15%玉米醇溶蛋白三种可食性涂膜剂进行复配。通过比较其对鸡蛋失重率、蛋黄系数、蛋白系数和蛋白pH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得出三者最佳复配比分别为58%~79%、17%~40%、2%-18%,试验为制备新型的鸡蛋涂膜保鲜剂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异氰酸酯(MDI)、聚己二酸丁二酯(PBA)、1,4-丁二醇(BDO)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了聚酯型聚氨酯(PU),并优化了聚合工艺;考察了聚氨酯浆料浓度、凝固浴的温度和浓度以及致孔剂等因素对聚氨酯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DI为硬段物质、PBA为软段物质、BDO为扩链剂合成的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聚氨酯膜的结构及性能最优的成膜条件为:聚氨酯浆料浓度为30%~40%,凝固浴温度为30℃,凝固浴浓度要低于10%,同时添加适量的PEG或BDO等致孔剂.  相似文献   

15.
本工艺对以三价铬为主成膜剂,添加辅助成膜剂(钴盐),发黑剂(镍、铁盐),活化剂进行常温黑色钝化工艺。通过一系列的正交实验讨论基础液的成分及工艺条件对钝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黑色钝化的工艺,实验结果得到黑色光亮的成品,中性盐雾实验超过72小时,满足工业生产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偶联功能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f-PSMA);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再使f-PSMA、纳米SiO2和氟碳表面活性剂(FS)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自组装制备PSMA/SiO2/FS复合材料;采用不锈钢网作为基底材料,通过浸泡法将PSMA/SiO2/FS复合材料涂覆到不锈钢网上,制备油水分离膜。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失重表征了f-PSMA和纳米SiO2的结构和热性能;通过测试分离膜表面的接触角,探究了SiO2含量和成膜溶液的质量分数对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最后,测试了复合物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和重复利用率。结果表明:当f-PSMA和SiO2的质量比为2∶1,成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物膜的初次油水分离效率达到100%,当重复分离20次后,油水分离效率仍在98.8%以上。  相似文献   

17.
A Cu/Al galvanic couple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oxidant KMnO4 on the film-forming process of rare earth metal(REM) conversion coating on LY12 aluminum alloy.It is found that the galvanic couple simulative experiment accords with the actual immersion.and it can be substantially used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LY12 aluminum alloy inthe film-forming process.It i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coating is quickened in CeCl3 Solution containing KMnO4 compared with that not containing KMnO4.XP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ating formed on cathode is composed of oxide or hydroxide of Ce and Mn,So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pn of REM conversion coating changes when KMnO4 is added.  相似文献   

18.
磷化液中ZnO对AZ61镁合金磷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锌系磷化液中主要的成膜物质ZnO的质量浓度对AZ61镁合金磷化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磷化膜的结构、表面形态和组成成分,并通过阳极极化曲线测量评价了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低ZnO质量浓度的磷化液中,获得的磷化膜比较疏松且不完整,其并未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在高ZnO质量浓度的磷化液中,得到的磷化膜晶粒较粗大,厚度不均匀,耐腐蚀性不佳;在中等ZnO质量浓度2.0g/L的磷化液中,得到了均匀、完整的磷化膜层,极化曲线测量表明了其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9.
为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多孔性TiO2薄膜,采用具有锐钛矿晶粒的TiO2溶胶与苯丙乳液混合制得涂膜液,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薄膜,利用甲苯选择性地将薄膜中的苯丙乳液粒子溶解去除,制备出锐钛矿型TiO2多孔薄膜.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Zeta电位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其制备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iO2溶胶与苯丙乳液混合后,陈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TiO2胶粒通过静电、氢键作用在苯丙乳液粒子表面形成吸附层,从而改变涂膜液的成膜性,形成较为密集、且均匀分布的岛状多孔结构,在此基础上经两次涂膜,即可获得具有致密孔洞的TiO2多孔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