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伴热带作为一种带状电伴热器材,具有能耗低、寿命长、加热均匀、温度准确、施工安装方便、维护简单、人工费用低、无污染、易实现自动化及远程控制等特点.电伴热带可分为自控温型和恒功率型两种.从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13个大队应用电伴热统计数据来看,建议装置区内选择自控温型电伴热带;长输管道选择温控器控制的恒功率串联型电伴热带.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约洛坦气田所处环境,天然气采气厂冬季生产运行困难的问题,介绍了预处理厂工艺设备区电伴热系统的安装运用情况,分析了电伴热带接地装置不完整,保护装置不动作,设计、安装、维护、巡检不到位等影响电伴热运行的相关因素,根据现场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温度介质设施共用一套温控器、保温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系统应对措施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相比传统的仪表及管线的伴热方式,如热水伴热、蒸汽伴热、电伴热需消耗大量的能源,自伴热方式不需要额外采用热源即可满足伴热要求,且能节省仪表安装材料、减少仪表维护工作量、提高仪表的测量精度。详细介绍了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理念,结合在煤化工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总结了该产品在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阶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4.
相比传统伴热方式,电伴热具有效率高、温控精确、节能、施工简单、费用低等优点。文中结合某大型炼油石化装置分析了电伴热在大型石化设计项目中的应用,介绍了电伴热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通过实际算例进行散热计算、电伴热带长度计算、伴热带选型、设计汇料,着重分析了自限温伴热带、恒功率伴热带在管道电伴热中的设计步骤;总结了电伴热设计流程以及设计中存在的安全系数过大、设计精度不高造成的投资过高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电伴热设计与三维管道设计进一步密切结合,以实现自动电伴热选型、自动汇料的更加高效、精确设计思路。期望能对同类项目的自限温、恒功率电伴热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伴热产品及技术的完善,电伴热系统与蒸汽伴热系统相比,在石化装置的应用中呈现了诸多方面的优势。结合对某大型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装置采用仪表电伴热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安装调试及维护、优点及缺陷的分析,阐述与总结了仪表电伴热技术的应用前景及设计、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伴热产品及技术的完善,电伴热系统与蒸汽伴热系统相比,在石化装置的应用中呈现了诸多方面的优势。结合对某大型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装置采用仪表电伴热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安装调试及维护、优点及缺陷的分析,阐述与总结了仪表电伴热技术的应用前景及设计、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7.
输油管道采用电热带伴热保温,防止管中原油凝固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高新节能技术。电热带是用电能来补充被伴热在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流动介质最合理的工艺温度范围。电热带沿管道长度方向均匀放热,所以电伴热温度梯度小,热稳定时间长。电热带热效率高、节约能源、设计简单、施工方便、无污染、使用寿命长,并能实现遥控和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8.
电伴热技术在输油管道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油管道采用电伴热保温,袼 原油凝固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项高新节能技术。电伴热是由导电塑料和两根平行母线外加绝缘层构成。在每根电伴热带内,母线之间的电路随温度的影响而变化,当伴热带周围温度变冷时,导电塑料产生微分子的收缩而使碳粒连接形成电路,伴热带发热。反之,伴热带自动减少功率输出。以达到保温伴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电热带保温技术主要用于油田、炼油厂及化工厂的管道、阀门及容器等的保温,特别是中短距离维持较低温度管道的伴热保温,油田高粘度、高凝点石油的伴热采输。本文就电加热带的结构、应用特性、工作原理、工作状态分析、应用设计及设计要点做了论述。指出电热带保温的设计、应用、施工是各种电热保温中最方便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以南海西部油田涠洲岛终端处理装置工程中管道电伴热安装工程为例,介绍了施工技术准备、电伴热系列产品和外保温材料的选择、电伴热系统布设安装、外保温层敷设以及整个系统的检测与调试施工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金秋 《石化技术》2009,16(3):22-23
针对银催化剂中试评价装置中氧气减压器调节失灵导致氧气流量波动的问题,从氧气减压器结构和热力学分析入手,查找原因。热力学分析表明,节流效应导致氧气减压器调节失灵。采用外覆恒功率电伴热带来提高减压前氧气气流的温度,可以避免调节失灵故障。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Injection recovery of oilfields is a method which supplies energy, keeps the stratum pressure, improves the oil-recovery speed and rate through injecting water from injection well to the strata. The main method is to build injection statio…  相似文献   

13.
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西安石化分公司凝结水回收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改造措施:蒸汽输送管网优化改造,增加分汽稳压站;调整疏水设备后的凝结水流向;装置仪表伴热增加疏水器;调整凝结水自动回收泵的动力;调整凝结水回收管道连接方式;增加凝结水与软水的换热系统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多回收凝结水11t/h,回收率从28%提高到60%,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赵晓军 《石油化工》2006,35(6):575-578
分析了乙烯装置大检修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物料损失,开、停车过程的能耗,检修费用和减产损失。大检修使中型乙烯装置的直接经济效益减少约0.82亿元,大型乙烯装置的直接经济效益减少约1.57亿元,其中减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效益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大于60%)。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简称中国石化)乙烯装置的运行周期与国外乙烯装置的运行周期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影响中国石化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因素,提出通过采用设备风险评估技术强化设备管理、引入新型助剂脱除限制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采用在线处理消除长周期运行的安全隐患、优化工程设计和更新检修理念延长乙烯装置运行周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伴热系统及外伴热管体系性能优化技术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伴热是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油气结蜡和实现流体物料降黏储运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外部热源(即伴热介质)提供热补偿从而控制物料的温度。简述了伴热技术在天然气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伴热系统及外伴管体系性能优化技术进行了评述。首先对各种结构形式伴热系统的技术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常用光滑外伴热管系统存在传热热阻大和调控不便等缺点。然后进一步从传热优化和控制优化角度,对外伴热管伴热系统性能优化技术进行了讨论,剖析了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导热胶泥和设置智能温控装置等措施从传热和控制两方面优化了外伴热管体系的伴热性能,产生了节能潜力。基于以上分析结果,预计蒸气外伴热管伴热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油气田和石化领域的主要伴热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占理  徐海  王占军  吴娟  王静 《焊管》2010,33(10):57-59
通过对焊管机组液压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的步骤以及日常维修中需要注意问题的介绍,强调了液压设备对整条焊管生产线的意义以及液压设备安装中保持油液清洁的重要性。通过设备安装时清洗、检测,设备试运行时制定维护保养标准和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保养等措施,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实现了液压设备的稳定运转,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技术是当前电力工业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阐述了循环水高浓缩倍率处理的现行技术概况.说明了以示踪型药剂为特点的加药法循环水的水处理技术.该技术与智能化在线监控系统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循环水浓缩倍率,并介绍了其适用条件、应用经验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超声波流量计在炼油厂计量中应用的情况.并着重探讨了在使用和检维修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凝油井电伴热优化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潍北油田疃3块原油高凝、高含蜡、井筒举升高能耗等导致的井筒举升难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电热杆加热数学模型,利用设计的优化计算软件,得到了疃3块3口高凝油井的电加热方式、电加热深度及电加热功率。针对恒功率电伴热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电伴热优化方法,即电热杆长度、下入位置及加热点分布优化计算,并以疃3块3-X1井为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恒功率电伴热优化后3口井的加热深度由原来800 m变为448~492 m,人工补充热量由最初的8 kW降至3.69~5.56 kW,降幅达30.5%~53.88%。对电伴热段进行均匀分段,适当增加分段数,可有效降低井筒举升能耗。将油井3-X1的加热段均匀分为10段,每段长度为45 m时,人工补充热量为4.25 kW,与恒功率电伴热系统相比,井筒举升能耗进一步降低23.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