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原胶发酵过程的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原胶是由黄单孢菌发酵产生的一种多糖聚合物。黄原胶在发酵过程中的流变学特性不仅影响着发酵过程中的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传递,还影响着动力学过程及最终产品的分离和性质。考察了黄原胶在SMG发酵罐中的流变学特性随发酵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初期发酵液为牛顿性流体,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黄原胶浓度的积累,发酵液转变为假塑性流体,且流变学参数K,n可以描述为黄原胶浓度p的函数。  相似文献   

2.
温度是影响黄原胶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优化黄原胶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在5 L通气式搅拌发酵罐中,非溶氧限制的条件下,对恒温黄原胶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为28℃时,在发酵稳定期有较高的菌体浓度,所得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与表观粘度较高,但有较长的发酵周期。而发酵温度为33℃时,有较短的发酵周期,在发酵稳定期有较高的比产胶速率,但所得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与表观粘度较低。实验测定了控制黄原胶发酵生长期温度为28℃,稳定期温度为33℃的发酵过程数据。结果表明,与恒温发酵过程相比,通过温度的分段控制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胶浓度及改善胶的品质,分段控温是黄原胶发酵的一种方便有效的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生产黄原胶菌种QH79的发酵工艺条件 .试验首先在 5 0 0ml摇瓶上进行 ,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及CaCO3 在不同浓度下对产胶的影响 ,并得到了较适宜的条件 :淀粉 4% (质量分数 )、蛋白胨0 .5 % (质量分数 )、CaCO3 0 .3% (质量分数 ) .在此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 5 0L发酵罐的放大发酵试验 ,经过约 6 0h的发酵 ,发酵后最终产胶率达 2 .7% ,发酵液粘度为 8Pa·s .结果表明 ,该工艺条件是可行的 ,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原胶QH79菌种的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5.
气升环流反应器用于黄原胶的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典型高粘性流体黄原胶的发酵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气升环流反应器,对反应器中液相流型与操作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考察。分析了反应器中高剪切区利用流体剪切变稀特性强化传质的原理。黄原胶发酵实验表明,新型气升环流反应器比“通用式”机械搅拌罐更适合于高粘度培养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6.
黄原胶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原胶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本简要介绍了其发其发展应用领域及生产工艺,并对我国黄原胶的发主市场开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利用黄单孢茵研究了在50L气升式发酵罐发酵黄原胶的动力学,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步发酵黄原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在200L相似结构的气升式发酵罐中的试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对发酵动力学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XT11菌种经过发酵能够产生黄原胶液化酶,该酶能够分解黄原胶生成寡糖。实验结果说明,黄原胶液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0℃,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最佳缓冲液的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0;酶反应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3 g/L,Km=1.68,Vmax=0.203 7 g.mL-1·min^-1。Ca^2+在浓度较低时对黄原胶液化酶有激活作用,而其他离子在10和30 mmol/L时对黄原胶液化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Fe^3+和Cr^3+的抑制作用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XT11菌种经过发酵能够产生黄原胶液化酶,该酶能够分解黄原胶生成寡糖。实验结果说明,黄原胶液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0℃,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最佳缓冲液的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0;酶反应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3 g/L,Km=1.68,Vmax=0.203 7 g.mL-1.min-1。Ca2+在浓度较低时对黄原胶液化酶有激活作用,而其他离子在10和30 mmol/L时对黄原胶液化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Fe3+和Cr3+的抑制作用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简介了黄原胶发酵过程的工艺与特性 ,重点讨论了发酵过程温度和pH值的控制问题 .控制的重点与难点是系统的非线性与时变特性 .采用决策逻辑单元 ,将模糊控制与智能PID控制相结合 ,以调节温度 ,通过分析系统的误差曲线 ,用仿人智能开关控制方法控制pH值 .智能控制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Two xanthan gum derivatives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by 4 or 8 tetradecyl chains per 100 xanthan gum structure units were synthesized. The derivativ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pyrene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the aqueous soluti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derivatives was investi- 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twork of the derivatives with more hydrophobic groups is closer and tighter. With increasing of alkyl chain substitution degree, the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interactions enhance in aqueous solution. Aqueous soluti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derivative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f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alkyl substitution degre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the brine solution, the strong viscosity enhancement phenomenon appea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erivatives and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 is strong.  相似文献   

12.
β-甘露糖酶降解黄原胶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β-甘露糖酶降解黄原胶的影响因素,包括pH值、反应时间、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及酶的加入量。初步确定降解的最佳条件:反应体系的缓冲液pH=7;反应时间2 h;黄原胶质量浓度5mg·mL~(-1);温度90℃;酶的体积分数5%。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加热温度为反应过程中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天然黄原胶对黏土进行加固,通过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不同养护时间和黄原胶掺量条件下改良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加固机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作为添加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黄原胶掺量和养护时间的增加,改良黏土试样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黄原胶对掺砂黏性土进行复合改良,通过一系列不同黄原胶和砂粒含量条件下的干燥开裂试验,分析土体表层裂隙特征,探究不同黄原胶和砂粒含量对土体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对抗裂机理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原胶和砂粒作为添加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裂隙发育,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土体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当黏性土试样中黄原胶含量由0增加至0.25%时,其裂隙率由11.586%减小至0。当掺砂率小于30%时,土体开裂受影响较小,无黄原胶试样裂隙率在10%~14%之间,掺砂率增大至70%时,裂隙率降低至1.412%;0.15%黄原胶复合掺砂土样无开裂迹象。黄原胶能够增强黏土颗粒间的粘聚作用,与砂土颗粒胶结固化形成稳定结构,提升土体抵抗断裂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黏性土抗裂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流体力学的普遍理论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指数律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速度分布规律,导出流体速度分布的普遍公式,并根据流体食品完全灭菌的工艺条件,提出保温管长度的设计原则,确立了保温管长度的计算式。为流体连续灭菌设备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讨论摇瓶发酵控制条件对红霉素发酵水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A1B2C2D2前期发酵、中期和后期发酵三阶段发酵温度分别为31℃、33℃、29℃,发酵起始pH值为6.7,摇床转速控制为:0-48h为220r/min,48-96h为300r/min,96-144h为220r/min,144-168h为150r/min。优化后菌株UL5的发酵水平比优化前提高15.54%。  相似文献   

18.
研究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数、双乙酰、pH、还原糖、α-氨基氮、酒精度和发酵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酵母数量与双乙酰含量在发酵的前三天快速上升,进而急剧下降,后期下降趋缓;还原糖和α-氨基氮在发酵前期被快速消耗,中后期消耗缓慢;pH值发酵初期会有明显下降,随后趋于稳定;酒精度前期上升幅度较大,随后平稳.试验结果表明啤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对啤酒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