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为研究思路,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形成的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地理格局网络。研究表明:南京应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南京城市水系变迁以及现代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与水系的自然变迁密切相关。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地理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因此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河流脉络系统,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应以山脉和河流系统为网络基础,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南京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与长江的自然变迁密切相关,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古都城市格局,目前规划中没有将古都风貌保护作为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对象来研究,缺少对产生历史城市的自然环境变迁分析,没有顺应自然河流网络和连绵山系查寻历史上的城市遗址,缺少相应的从地理学角度研究的自然风貌保护规划。南京有著名历史地貌“虎踞龙蟠”之称的钟山、石头城,市郊有长江,市内有秦淮河、玄武湖、莫愁湖等历史河流湖泊。宁镇山脉地貌西段的3个分支形成南京地理格局,古代在西、北、东3面连绵山脉环行形成有2道山岭屏障,尤其是石头山,虎踞长江边,军事战略地位重要。南京地区新石器遗址主要是分布在秦淮河与金川河沿岸。这二条河是长江的支流,也是形成南京丘陵地区冲积小平原的河流。明朝以后居民开始向长江沿岸发展。天然山水地形造就南京多次成为中国历史上位于南方的古都。即使不作为都城时期,也是持续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如何在建设现代化城市同时也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如何使古都面貌在城市空间内仍然继续体现?这是迫切值得研究的问题。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化遗迹与自然地形融合,以至今日依稀可寻,今日南京城市规划应该继承自己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4.
姚亦锋  朱诚 《中国园林》2006,22(2):15-20
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古都景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素有“虎踞龙蟠”的赞誉,成就了南京城多次被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探讨特定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古都风貌格局保护规划,目的是将自然平衡和社会发展需要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之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自然景观网络,进而把风景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南京具有独特的山川风貌和文化遗产,其现代规划建设应该做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文英 《风景园林》2014,(3):157-157
我很有幸2013年9月18日和孟先生有一个非常长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的一个单独的交流。首先介绍一下2014年2月刚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探究孕育南京古都之地理格局》。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时期城市起源选址首先是对于地理格局的选择,城市进一步的发展、布局和变迁也是顺应地理脉络。有些城市遗址分布是顺应地理脉络的,例如古城墙就是顺应山脉或者河流的。对我们风景园林大尺度、小尺度、多种尺度的规划布局,地理也有极其重要影响。仅仅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来规划城市风景园林是不够的。地理格局与历史城市、风景园林关系是我这些年探讨的问题,对我们专业研究是有意义的探讨。本篇论文题目是与孟先生同游南京燕子矶时候,由孟先生提议的论文题目,当时孟先生提议叫《孕育六朝古都之地理格局》,投稿后编辑部修改了“南京”二个字。在2013年9月18日在南京召开了一个屋顶花园国际研讨会,有机会能让我单独陪同孟院士、杨先生有半天时间游历南京山川风貌,并且有机会向孟先生汇报我这几年研究,非常难得。江山如画,风景无限,游览南京长江沿线山川,我们话题从专业研究问题到闲聊中华上下五千年,聆听大师指导,受益匪浅。风景园林表层是叠山叠树,种树种花,深层是文化。千丝万缕地联系着文学、诗词、绘画、戏剧、历史、哲学等等。风景园林的研究或者规划能否做好,在于研究者或设计师深层的文化功底是不是扎实。我在单独与孟先生深谈和闲聊过程中,感受到孟先生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从三国演义到南京历史,还有地理、城市、风景等等,我们之间都有广泛、充分、自由式的对话,难得机会聆听教诲。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谢谢孟先生、?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巷格局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历史文脉的物质遗存。从世界遗产视野看,在城市遗产及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或受到现代城市化强烈冲击的古都城市中的传统街巷格局及其遗产价值的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太原古城为例,在研究其"丁"字型街巷格局的发展与演变,并与国内外古都街巷格局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古都名城街巷格局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是历史城市保护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形象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和城市特色危机的严重现实问题,分析和梳理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历史由来,从风格延续、结构延续以及生活环境内涵与场所的延续等方面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本质内涵。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城市文化的高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就加强历史城市传统格局的整体保护、注重历史城市环境景观特色的保护、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与城市发展以及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有机延续传统风貌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王义龙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09,27(7):148-151,165
目前对南京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总体风貌已有大量的规划和研究,但是规划只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做了笼统、整体的规划,针对南京城市文脉格局展开深入理性的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该文目的在于在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以斑块——廊道(道路)的空间模式为基础,运用GIS技术,以文脉要素切入,将南京城市文化的脉络体现在地理空间上,进而得出南京城市文脉的空间本质特征,从而为南京城市文脉格局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保护之间的选择与平衡关系,向来是城市发展的首要难题。六朝古都南京,更是蕴含丰富的历朝古都城市历史信息,其城市格局与城市肌理的演变更是城市历史信息传递、延续的直接呈现。南京老城南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居住生活区,其城市肌理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反映着老城南人不同阶段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城市生活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11.
曾筱雁  尹豪 《风景园林》2017,24(11):99-104
地名以其独有的城市识别性成为人们感知地域、熟知地域的重要载体。而以植物冠名的城市地名则体现该地域植物景观在某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和标识作用,即植物地名的景观地域性。在过去的研究体系中,植物地名是地名体系分类中的一个分支,地名研究侧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而针对植物地名的专项研究不多。本文单独提取植物地名,通过数据整理和文献考证,从地名规划角度出发,研究古都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特征和景观风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地名在北京中心城区高度密集,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西城区和东城区),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周边辖区逐渐减少的分布状态。植物地名的增长变化与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根据地名词源和反映的植物景观不同,植物地名所表达的景观类型主要有4类:街巷景观类、园圃景观类、山水景观类、荒野景观类,反映了北京旧有的城市格局和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2.
福州是一个典型的山水格局城市。为保护山水城市特色,在规划策略上宜采取分级保护、强化视廊控制的方式。在规划编制和实施层面,应将山体保护融入各阶段城市规划中,并以法定图则的形式加以落实,以实现山、水、城之间的“对话”,体现福州山水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独特的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3.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潭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课题的研究,包括古镇建成环境的调查、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建筑空间的整合三个方面。该文在总结该课题的基础上,阐明了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应是古镇山水格局、建筑空间形态和民俗生活风情等方面的全方位保护;新时期古镇的发展应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再造人居环境的建设两个方面;同时,认为古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冯一民 《规划师》2010,26(4):36-41
城市山水边缘地区是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地区。新余市仰天岗南部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在秉承山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中边缘效应,以格局、结构、要素和手法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山水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2)
As the revitalization of city culture and the city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 the ancients'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as well as their wisdo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itie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Taking ancient Yiyang 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literatur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city, famous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op eight views, and attempted to interpret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mountain, river and city" landsca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historical basi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revitalizing local cultures and shaping urba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offer spatial strategies for the city protection and renewal.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市为例谈如何创建山水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成  张洪恩  黄沛 《山西建筑》2009,35(20):29-30
对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在青岛山水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运用进行了论述,指出应妥善处理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关系、维护整体山水景观的连续性等,整合当地山水资源的文化意蕴,以提升青岛市山水特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基于肇庆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背景,分析肇庆古河道的形成、古河道变成城市湿地的过程.研究水系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以及保护的意义,提出保护和利用湿地水系的心路与方案,规划肇庆的"蓝宝石项链",对建设肇庆成为宜居城市、发展休闲旅游和改善生态环境有重大意义,且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是综合性、区域性考虑的典范。首先研究关中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研究区分为外圈边界关隘层、中圈水利农田层、内圈城市本体层,从结构、模式、分区、选址、朝对关系、借景、轴线等角度讨论结合关中自然山水格局的区域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山、塬、原、滩、河嵌套穿插的山水空间,4类关隘景观,6类水利农田景观区,"高敞-六爻"模式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南山为阙的朝对关系,融合南山峰谷与功能需求的非均衡复合轴线景观等。对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统一的方法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区域空间规划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高宁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8):114-117
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广成苑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及其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