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王晓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0)
IPv6具有两个新特性,一个是Anycast服务,另一个是移动IP服务.这两种服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移动IP网络中的Anycast通信模型,此模型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离开,解决了Anyeast现存的扩展性问题,同时此模型也实现了Anycast树自身信息与请求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通过实验数据论证此模型可以支持在移动IP网络中建设大规模的Anycaat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移动IP网络中的Anycast通信模型,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论证此模型可以支持在移动IP网络中建设大规模的Anycast组。 相似文献
3.
王晓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7)
IPv6具有两个新特性,一个是Anycast服务,另一个是移动IP服务.这两种服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现有移动IP网络的Anycast路由协议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改善的Anycast路由方案,通过此路由方案,位于外网的移动节点可以获取高质量的Anycast服务.本方案不仅缩短了移动节点获取Anycast服务的延迟时间,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深入分析和讨论该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在IPv6模拟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论证此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5.
IPv6具有两个新特性,一个是Anycast服务,另一个是移动IP服务.本文在移动IP技术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Anycast通信模型,此通信模型不仅解决了Anycast扩展局限性问题,同时也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注销,以及Anycast成员信息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本文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在IPv6模拟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论证此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IPv6以两种方式提供Anycast服务:一种是将Anycast组成员限制在共享一个地址前缀的特殊拓扑区内;另一个是将Anycast地址表示的共享某个特性的结点组分散在互联网的各个地方,这种方式使得路由表会随全球Anycast组数呈比例增长。无论是哪种方式,它们都存在诸如Anycast可扩展局限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Anycast树之上的通信模型,此模型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离开,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Anycast现存的扩展性问题,同时此模型实现了Anycast树自身信息与请求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本文同时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论证它可以支持大规模的Anycast组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移动IP和多播实现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使移动IP支持多播的方案,包括多播组管理和报文路由的实现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移动IP作为网络层路由支持向移动主机提供多播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研究在目前的移动IP方案中如何有效提供多播技术的支持,分析了在现有的IP网络中集成多播和移动性几种可能的机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移动IP的移动主机多播技术支持方案,并与其他方案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组播应用的不断增加以及参与者的增多,组播领域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另一方面,近年来,移动设备迅速得到了普及,并且无线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如何为移动主机提供更好的支持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组播应用所具有的可扩展性强、高效等特点在移动这种资源受限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移动环境中的组播应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该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详细地介绍了现有的主要移动组播算法和协议,讨论了每种算法或协议的适应范围以及优点,比较深入地剖析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且对这些移动组播算法和协议进行了综合对比.同时,特别针对移动环境可靠性较差的特点,对移动环境中进行可靠组播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这些说明和对比,能够帮助研究者为其特定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移动组播算法或协议.最后,讨论了移动环境中IP组播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文中介绍了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与移动IP网络以及IP组播相结合的技术,设计了一种适合移动节点通过隧道传输组播数据的技术。介绍了MPLS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标签以及转发原理。讲述了移动IP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着重研究了移动IP和组播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途径。给出了一种基于MPLS的移动IP组播的技术设计方案,具体描述了相关的实现方法。并在NS2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移动I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同网络介质间的异地漫游。并将移动IP系统与公共无线局域网相融合,实现了对移动IP用户的全面管理,保障了移动IP的接入和通信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