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中对矿井下风流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引起矿井高温的主要原因是井下风流和巷道壁面的对流换热以及风流自身的压缩热,并建立了相应的矿井热害事故树图。最后对矿井巷道岩石内部温度场做了分析,提出矿井干燥巷道风流温度的预测式,对水平和倾斜巷道中风流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从而为矿井降温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尹彬  杜涛  闫磊  徐超 《现代矿业》2011,27(8):85-87
矿井热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矿井热源的分析,对巷道进行了分类。结合风流热湿交换理论,总结了各类巷道的风流温度计算公式。在通风网络解算理论的基础上,对具体矿井进行了风流温度模拟计算。为高温矿井降温系统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以确保矿井能够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转。  相似文献   

3.
矿井热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矿井热源的分析,对巷道进行了分类。结合风流热湿交换理论,总结了各类巷道的风流温度计算公式。在通风网络解算理论的基础上,对具体矿井进行了风流温度模拟计算。为高温矿井降温系统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以确保矿井能够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转。  相似文献   

4.
付会龙  孙学峰  辛嵩 《煤矿安全》2012,43(2):99-101
针对热害矿井井下热环境参数和煤岩温度,分析了矿井热害形成原因。根据矿井具体条件提出了适合济宁三号煤矿的掘进工作面热害治理方案。利用局部降温系统制取低温冷水,降低风流温度,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布置流程及其运行情况,并对深井降温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掘进迎头温度降低5~7℃,掘进巷道最高温度控制在30℃。局部降温系统可以有效缓解局部地点热害状况,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温矿井风流热力参数测定及其变化规律和热湿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温矿井风流基本热力参数测定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风流自地面流向采掘工作面的过程中,风流的温度、焓、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沿程变化规律,从而掌握高温矿井的热、湿源分布状况和采掘工作面热害环境状况,为高温矿井的热湿源分析和制定热害治理措施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姬建虎 《煤矿安全》2014,(1):158-162
在矿井热害治理时常常需要考虑风流湿空气的变化,才能准确计算矿井热源和设计所需制冷负荷,对湿空气的主要热力参数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分析矿井湿热空气热力过程。准确掌握热害矿井空气变化过程对矿井热害治理和空调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矿井热害治理时常常需要考虑风流湿空气的变化,才能准确计算矿井热源和设计所需制冷负荷,对湿空气的主要热力参数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分析矿井湿热空气热力过程。准确掌握热害矿井空气变化过程对矿井热害治理和空调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矿井热害程度,研究各用风地点风流温度变化规律及井下风流沿程与围岩、热水和机电设备等热源的热交换情况,对西北胶带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的沿程风流的大气热物理参数进行了实测及分析,并提出治理热害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矿井风流热交换机理,采用归纳的方法对我国部分具有高温热害矿井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矿井中不同地点的风流热交换规律,进而提出了矿井风流热力计算的数学方法和参数选取的条件和范围,研究表明:风流通过井筒、矿内巷道和回采工作面时,其热力变化规律有显著不同.这为实施矿井降温措施,改善井下作业条件,提高矿工劳动效率和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通风系统越来越 复杂,矿井热害问题越来越明显.以大柳行金矿奄口矿区矿 井为例,进行了三维仿真热模拟计算,运用 Ventsim 软件对 热害治理方案实施前后的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模拟,通过对 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治理方案,并模拟分析了采 掘作业后期的热害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偏差率 在允许范围内,热害治理方案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矿井工作面 的温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深井采矿热害控制问题,研发设计了金属矿山深部掘进巷道热交换模拟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按照相似理论将井下掘进巷道简化为长方体硐室。利用电加热膜模拟井下各类热源,加湿器加湿模拟井下高湿环境;制冷降温装置由制冷机组、空冷器和冷风风管等构成。试验平台采用西门子300PLC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以及远程操作,对工艺流程上设备运行的工况、生产流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上位操作画面,由上位机根据工艺要求,对设备、工艺过程、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控制和操作。试验平台能够在实验室内模拟井下真实热湿交换环境,模拟巷道流场、温度场及湿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制冷降温系统的匹配优化和冷量在工作面的配送方式对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等,对于解决目前深井开采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深井复杂条件下回采巷道高强度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长广七矿埋深近千米、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回采巷道支护问题,在数值模拟研究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斜顶鼓梯形巷道断面,确定了高强度锚杆支护参数。现场观测表明,锚杆支护使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巷道表面变形下降。  相似文献   

13.
香山矿倾斜煤层动压巷道支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平煤集团香山矿22140工作面倾斜煤层动压巷道合理支护方案设计,首先进行了围岩松动圈测试,得知上帮围岩松动圈范围普遍比下帮大;之后进行了采动作用下围岩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动压作用下上帮中部的应力增大值最大。综合分析结果,得知对于倾斜煤层动压巷道变形控制的关键在于针对围岩应力分布的非对称性进行设计,并给出了22140工作面巷道的合理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支护方案能够维护巷道在采动过程中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高地压条件下倾斜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已成为约束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之一.在分析总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回采巷道顶部采用1/4圆拱形断面、巷帮采用锚索钢梁护帮支护优化方案,确定了锚、梁、网+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工程实践表明,优化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15.
乐勇  郭振桥 《中州煤炭》2012,(7):79-80,83
新安煤矿13151工作面开采三软煤层,巷道断面小且存在低洼处,形成井下"巷道型堰塞湖",导致水量突然急剧增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总结此次堵水救灾工作经验,从煤层稳定性、煤质、高水压及巷道断面等方面分析了该矿突水过程中"巷道型堰塞湖"形成机理,阐述了其危害性,提出了煤矿突水后堵水救灾过程中对井下"巷道型堰塞湖"的处理措施,为类似煤矿突水灾害的堵水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矿井水害已成为福建煤矿五类灾害中对安全生产构成最大威胁的灾害,而永定矿区是福建省水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查明该区水害(断裂水、老空水)的具体分布范围,在对物性基础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矿井直流电法的超前勘探。结果表明,直流电法在探测煤矿巷道前方含水异常体位置具有较好的效果。其结果可为井下水害预报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地质保障,也可为福建其他煤矿类似水害探测及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吴晋怀 《陕西煤炭》2020,39(3):178-180,153
同煤集团某矿二号井开采至埋深740 m位置,出现了明显地下热害现象,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逐步解决。在详细分析地下热害现状及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井下降温冷负荷计算,确定了直冷式局部降温制冷装置来控制采掘工作面局部高温的降温方案,并开展设备选型和具体布置。020602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制冷装置设置完成后,通过对工作面内部各处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发现该技术方案改善了工作面内部湿热的工作环境,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为井下作业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18.
巷道底鼓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科技人员的难题。随着采深的加大,地应力以及采动应力显现更加明显,巷道的帮顶支护技术随着材料、机具、工艺的创新已经被有效解决,矿山压力的显现只能在支护比较薄弱、或者说没有支护体的底板进行显现。这就造成很多巷道帮顶基本无变形,而底鼓十分严重。对常村矿煤层顶板运料斜巷底鼓问题进行了地质资料调查,根据底板岩层强度及破坏深度,制订了合理的加固方案及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轨道提升斜巷是矿井开采不可缺少的运输通道。斜巷运输过程中,由于超载提升、操作不当、产品质量等原因,常有跑车事故发生。因此,安装灵敏可靠的斜巷跑车防护装置,跑车时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研究设计的新型智能自动刹车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分辩制动性能强、使用灵活方便的特点,对于保障斜巷提升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聂书遥 《陕西煤炭》2020,39(2):64-67
为了解决深井强冲击倾向性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下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孟村煤矿4#煤层巷道层位布置为例展开探讨。在明确煤层顶底板及冲击性等概况的基础上,结合首采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情况,提出3种巷道层位布置技术方案。通过对3种方案的技术优缺点对比,认为方案三是适合孟村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层位布置的最优方案。即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煤层距顶板7.5 m处,选用深入砂质泥岩顶板不少于1.3 m的φ21.8 mm×8800 mm锚索;该方案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顶板对抗冲击地压的支护理论分析,是一种更为优化的工作面层位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