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测试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分析了最主要的分离空间内湍流特性,内旋流区、排尘口附近、近壁处以及上下行流交界点和内外旋流交界点等处的湍流度变化非常剧烈,而且数值上也大得多,比较轴向和切向湍流度得知表明分离空间的湍流是各向异性的,Reynolds应力值在内旋流区大于外旋流区,而且在排尘口附近、排气管下口附近都有陡增,湍流黏性系数也反映了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旋流修正的气相湍流κ-ε-κp模型,对旋风炉炉内有旋流、回流的气相湍流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给出了气相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对cμ修正与未修正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预报结果是合理的,揭示了旋风炉炉内的气相流场具有强旋湍流各向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风电机组的载荷设计及风电场的布局评估中,准确、快速地获得风电场机位点湍流强度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风电机组设计标准及前人设计的等效湍流强度研究,建立了求解风电场机位点湍流强度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具有可行性的算法实现方法,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本文通过结合实例分析与理论基础初步形成了有效的风电机组点位湍流强度的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覆冰输电导线风致舞动及其气动力特性时,必须考虑实际风场中的湍流强度。文中选取湿雪天气中易起舞的二分裂新月形覆冰绞股导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探究了湍流度变化对其气动力特性的影响。首先探讨了试验模型的绞股外形设计对于获取准确的气动力参数的重要性,然后制作了二分裂新月形覆冰绞股导线的刚性节段模型,并在不同湍流度下测量了该模型的气动三分力系数,并基于Den Hartog以及Nigol舞动机理对该模型的驰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作覆冰导线模型时设计绞股外形对于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湍流度不会影响研究对象的气动力系数随风攻角变化趋势,但会对其阻力系数与扭矩系数的幅值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湍流度也会对所研究对象的弛振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粗糙壁面钝体尾迹流流动与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建立了正三角形钝体尾迹流流动模型,基于冷态实验对粗糙壁面钝体尾迹流进行了求解,并与光滑壁面钝化的解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比较了粗糙、光滑壁面钝体的湍流度。并分析了煤粉浓度对一次风湍流度的影响,提出用粗糙壁面钝体,提高弯管类高浓度燃烧器后气流湍流度的方法。通过一维护中热态实验,研究了粗糙壁面钝体对煤粉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由鼓泡流化床与从气力输送状态向循环流化床转化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现象;研究了湍流床开始出现到完全转化为湍流床及快床时,炉内气体速度变化的规律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对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湍流模型在离心式风机蜗壳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发展了一个计算蜗壳内稳态二维不可压湍流流动SIMPLEC算法,在Boussinesq假设的基础上,首次利用本构方程的张量形式,推导出任意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湍流N-S时均方程及脉动动能生成项G的通用公式。适当修正了非设计工况下一个叶轮周向非均匀修正方案。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吻合较好。在对叶轮与蜗壳适配性问题做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火电厂锅炉通风机选型时应注意的两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湍流式湿法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湍流式湿法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湍流球所构成的湍流层阻力特性,分析了钙硫摩尔比和液气比对脱硫特性的影响,介绍了湍流式湿法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的工程应用以及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利用分级燃烧技术,达到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的目的,文中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热态实验装置系统。利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选取空心微珠(粉煤灰)作为示踪粒子,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气体瞬时速度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还测量了该燃烧室内气体平均温度和组分浓度分布。在同一工况条件下,获得了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一组完整的实验测量数据。包括气体轴向与切向速度场、温度场、O2、CO2、CO与NO浓度场及轴向与切向脉动速度均方根值和轴向-切向脉动速度关联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
热交换器的熵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交换器进行了熵产分析,利用湍流三层结构模型求解出熵产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循环流化床为应用背景,采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对一方形截面分离器内的强旋气固两相流湍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方形分离器内的旋流流场呈中心为强制涡而边壁附近为准自由涡分布,在边角位置存在局部旋涡。颗粒在边角处的相互碰撞强化了该处的准层流脉动,使得湍流动能和局部湍流强度在边角附近取得较大值。其消耗了较多的能量,是造成分离器压力损失的主要区域之一,并有利于颗粒在边角约分离。(2)在分离器上部,垂直方向的平均下落速度的最大值靠近导流锥体的右侧(进口在左侧时)。在分离器中下部,最大下落速度在分离器的右壁面,截面中心部位速度方向向上,出现回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构成大气湍流遥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遥测系统由微机承担主站监控,对终端站实行控制,处理数据,计算并实时显示,单片机构成智能终端站。终端站完成对其所处现场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构成的遥测系统用于500米大气传输光路上的湍流强度分布以及湍流谱的测量。综具有自动采集、处理、储存、实时显示等功能,结构紧凑、使用可靠等优点,可得到复杂地形的大气湍流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某风场1.5 MW风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体力学以及风速的空间相关性特性对机组两个风速计测量偏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叶根后部湍流在不同风速下,其影响区域宽窄不同,两相距一定距离的风速计不能迅速处于同一流体状态,从而导致所测的风速值不同。另外,不同两点间风速空间距离越大,相关性越低,数值差异越大,因此,两个风速计间的安装距离是影响测量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旋流燃烧室内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描述煤粉颗粒在有湍流脉动的气相流场与温度场中的燃烧反应行为,文中提出并建立了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气相温度的湍流脉动对颗粒瞬时温度、瞬时热解速率和瞬时多相反应速率的影响。应用此模型对有直流一次风和旋流二次风的旋流燃烧室内的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前部区域,该模型与未考虑湍流?颗粒反应相互作用的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给出的气相温度场与组分浓度场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前者得到的气相温度分布与实验更接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旋流修正的气相湍流κ-ε-κ_ρ-模型,对旋风炉炉内有旋流、回流的气 相湍流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给出了气相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对c_μ修正与未修正 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预报结果是合理的,揭示了旋风炉炉内的气相流场具有 强旋湍流各向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离心力与湍流脉动的相互作用,强旋流动中能量由湍流脉动向平均运动的逆向传输得到了加强。当径向脉动随半径增大时,离心力对湍流微团作正功,湍流微团的脉动动能增加,反之亦然。基于对离心力作用的分析,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离心力作功的新的k-ε湍流修正模型(k-ε-cf模型),其特征参数由大涡与小涡相关参数的几何平均得到,其中涡的频率与实验一致。采用k-ε-cf模型对一同轴旋转分层流燃烧器出口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精度比k-ε模型高。当切向速度满足一定分布时,离心力作功可以忽略,一般情况下,应考虑离心力作功以反映强旋流动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7.
SF6高压断路器喷口中的湍流及其对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体力学中,当流体遇到流路复杂的情况会产生湍流。断路器喷口的形状结构对吹弧气体中湍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该文从宏观角度,选择不同的湍动模型,在改变喷口型面结构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湍流的产生及湍流对SF6高压断路器吹弧气体流动及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光滑喷口壁面吹弧气体的流动表现为层流;凸凹不平的喷口壁面吹弧气体的流动表现为湍流;对存在有湍流的不同喷口,湍流发展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控制超音速流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介质强度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8.
混流式模型水轮机全流道三维定常湍流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完成了为岩滩水电站所设计的混流式水轮机模型的全流道三维定常湍流计算。计算程序以雷诺时均连续性、N—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选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使方程组封闭。数值求解通过SIMPLEC算法实现速度、压力的分离求解,离散差分格式具有二阶精度。通过计算获得了各过流部件的流动细节,预估了水轮机的能量、空化性能,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远距离的电磁信号传输过程中,大气散射会对微波传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定量分析这种影响,从大气湍流的结构出发,在同时考虑湿度以及温度的基础上得到电波波段的湍流大气结构常数,然后基于统计随机理论建立了湍流大气散射模型,采用抛物方程模拟并分析了大气湍流对微波传输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大气湍流引起的散射效应在超视距区域才趋于明显;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沿传播方向的场强幅度出现随机的起伏;大气散射效应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20.
管内变物性流体减速时对流换热实验结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组封闭的迟豫方程来计算湍流应力τT 和湍流热流密度 qT,从而建立起湍流迁移模型 ,此模型与大量实验结果相吻合 ,具有普适性。采用此湍流迁移模型对圆管内变物性流体在减速流时并考虑非定常流的影响 ,对热交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与实验相比较 ,得到较一致的结果。表明 :同时考虑变物性和非定常性的影响 ,使得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比较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