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流体,并对其用油酸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分散有磁流体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戊二醛交联剂,制得内核为磁性Fe304,外层包有壳聚糖的纳米级的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壳聚糖质量浓度、NaOH滴加量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粒径分布以及形貌等对复合过程的影响,确定了... 相似文献
2.
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流体,并对其用油酸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分散有磁流体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戊二醛交联剂,制得内核为磁性Fe3O4,外层包有壳聚糖的纳米级的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壳聚糖质量浓度、NaOH滴加量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粒径分布以及形貌等对复合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最佳条件,并用电镜、红外光谱图、粒径分析仪等方法对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形态和组成特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平均粒径为348.5 nm,表面富含羟基、氨基和醇羟基等官能团,磁性明显、分散性良好的磁性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为原料,京尼平为交联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球,并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紫外光谱(UV)等现代仪器和对其形貌结构、反应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10mL的6g/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2%,WV),京尼平溶液(70g/L)6mL,油水比为1:5。交联机制为shift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郑孝英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57-60
采用反相悬浮法,通过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β-环糊精改性交联壳聚糖微球(CDS),用FTIR和SEM进行表征,研究其对甲基橙(MO)的吸附和缓释性能。考察吸附时间、溶液p H值、MO浓度、温度等因素对CDS微球吸附的影响,并与交联壳聚糖(CTS)微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p H 4.0、交联CTS微球1h可达吸附平衡,而CDS 2 h达到平衡;吸附数据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微米级壳聚糖微球,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壳聚糖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4.5%、液体石蜡和壳聚糖溶液两相体积比1:1.5、Span-80在油相中的质量浓度为9.0mg/mL、戊二醛和壳聚糖溶液体积比1:20、搅拌转速大于800r/min时,SEM表明所制备产物是粒径10μm的壳聚糖微球.壳聚糖微球对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为基质的左氧氟沙星缓释微球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壳聚糖为基质,对左氧氟沙星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考察微球的载药量及累积释放度,对上述制备方法工艺中的壳聚糖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比、乳化剂Span用量、溶剂与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交联剂戊二醛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制备出了具较好缓释效果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该方法制备的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载药量为43.88%,体外累积释放度的线形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保护氨基—改性反应—脱保护恢复氨基"技术对壳聚糖(CTS)改性制备了壳聚糖衍生物2-N-羧甲基-6-0-二乙胺基乙基-壳聚糖(DEAE-CMC).用DEAE-CMC吸附(络合)钙制备DEAE-CMC和钙的络合物DEAE-CMC-Ca2+,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改性壳聚糖Ca2+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对CTS,DEAE-CMC和DEAE-CMC-Ca2+进行表征,利用热失重分析对CTS,DEAE-CMC和DEAE-CMC-Ca2+进行热稳定性比较,并用激光粒径仪表征微球粒径的分布,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92μm.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了羟丙基壳聚糖,并以此为壳材,以胰岛素为芯材,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3.34μm的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当搅拌速度为400r/min,HPCS的用量为叫(HPCS)-8%,交联剂戊二醛的体积分数Ф=0.25%(对液体石蜡)时,所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致密、平均粒径适中,且其包埋率较高,室温下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害重金属离子废水、印染废水等日益增加,寻找更为高效的水处理材料成为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磁性壳聚糖微球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吸附剂,对多种污染物都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再加上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对磁性壳聚糖微球进行改性,可赋予它不同的功能特性。综述了不同交联剂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对壳聚糖外壳和Fe3O4磁核的改性方法、机理及其应用,并对磁性壳聚糖微球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Ag微球配合物抑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微球壳聚糖银配合物,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合成微球壳聚糖银的颗粒在100~200μm,微球壳聚糖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情况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情况好,在6 h下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质量浓度为4.8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抑菌质量浓度为6.4 mg/mL;12 h下,在4.8 mg/mL时达到了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量,5.6 mg/mL时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抑菌量. 相似文献
11.
从自制的单分散微米级壳聚糖微球出发,经C2氨基苯甲醛保护、C6羟基环氧化后接枝亲水性多胺,进一步制备多胺化壳聚糖载体,采用该载体对AS1.398中性蛋白酶进行固定化.结果表明:制备的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达49%以上,是采用未改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的2.7倍.固定化酶连续重复使用9批次后仍保留有原活力的一半.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1)
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新型的功能材料在医药、环保、纺织、食品及日用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壳聚糖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及生物降解性,在医药、环境、印染等领域有较多应用。本文利用壳聚糖的优良成膜性能制备了系列壳聚糖膜,同时对壳聚糖膜的吸水性、耐酸性、耐盐性、透光率、强度等性能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壳聚糖膜的拉伸强度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铸膜液浓度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经戊二醛交联后膜的尺寸稳定性能、耐化学品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壳聚糖膜的透光度与壳聚糖浓度、交联剂加入量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壳聚糖磺化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级壳聚糖为原料,用浓硫酸为磺化试剂,通过实验确定制备磺化壳聚糖的最佳工艺流程.证明壳聚糖磺化以后,磺酸基团存在于壳聚糖大分子链上;进一步用动态滴定法对磺化壳聚糖的磺化率进行定量检测,确定产品的平均磺化率为8.51%.最后将磺化壳聚糖应用于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16.
用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对微球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呈规则的球形,分散比较均匀,粒径在3μm左右。磁性粒子矫顽力为210.6A/m,接近超顺磁性。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漆酶固定在此磁性壳聚糖微球表面,分别研究了该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催化肾上腺素的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漆酶催化肾上腺素的最适温度为55℃,比游离酶升高了10℃,最佳pH值为5.2,游离酶为5.0。在60℃下保温300min后,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仍保持为原来的75%以上,而在相同条件下游离酶仅保持为原来的10%。固定化酶连续催化肾上腺素10次以后.催化活性仍保持为原来的85%。 相似文献
17.
环己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环己胺制备技术,简要介绍了目前环己胺的主要制备方法苯胺催化加氢、环己醇气相氨化法和环己酮催化氨解法等,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苯胺电解还原法,该法工艺简单且污染极少.另外简要介绍了由环己烯直接氨化制备环己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半湿研磨法制备出堆积密度〉0.50g/mL的壳聚糖,其堆积密度提高60%~90%。此方法操作简单、无污染、成本低廉,同时处理后的壳聚糖不仅没有失去其碱性多糖的特点,而且溶解范围加宽、溶解速度加快、溶液黏度提高若干倍和味道香甜,是一种较理想的医药、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