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广州联通数据互联网智慧化运维系统是目前在数据网络监控和故障处理领域,最为行之有效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之一。为提升大带宽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加速IP与IT的融合,提出了打造数据互联网智慧化运维系统。本系统以服务质量、用户感知、支撑效率、智慧运维为核心,率先将SDN&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网络维护相融合,针对影响互联网专线业务支撑效率的网络资源管理和影响用户体验的网络设备故障等难点痛点进行建模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IT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达到专线业务快速开通、安全事件迅速处置、网络瓶颈智能预警、网络故障自动处理的管控效果,完成对业务支撑、网络安全、故障响应和智能调整四个方面运维能力大幅提升,缩短故障历时,优化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程瑚 《电信快报》2023,(10):22-24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全新业务模式壮大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中心逐渐成为一种战略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文章在浅谈运维管理概念的基础上,以提升基础设施运维管理规范性为目标,列举供配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组、制冷系统等各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内容,并据此列出提升设施运维管理的四点措施。这些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各类审判数据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是法院进行审判执行和案件分析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何有效对辖区法院的审判业务数据进行数据集中、数据监控、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运维管理,最大限度利用审判业务数据,已成为中级法院信息化运维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法院数据运维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加强和规范数据运维工作,推进以数据为中心的法院信息化建设,更好的服务法院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无线发射台网现状为基础,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无线台网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通过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将各级发射台站互联,保障台站统一服务门户、统一技术支撑、统一IT基础设施和统一运维服务管理,推进广播电视“无线一张网”格局形成,实现无线发射台站“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自动化管理模式,避免了人为事故发生,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和发射台站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在省级主干传输网的技术运维工作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突破因内外网物理隔离而形成的数据互通运维瓶颈,是实现省级主干传输网数字化、智慧化运维管理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本文介绍了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广电网络内外网数据安全传输的光缆维护管理系统的运维流程设计、系统架构、功能模块组成、主要技术创新及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结合智慧化运维的典型应用场景,本文指出了IT领域智慧化运维中所应用的关键方法,包括智慧化运维所涉及的管理方案、学习方式、运行机制和智能策略。同时,本文还针对IT领域中主机的智慧化运维进行分析,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AI)的保障视频云体验质量(QoE)的系统架构。该系统针对多个维度创建运维知识图谱,例如运行数据、运行环境、运维数据,以用于建模、感知、映射和分析。在对系统的微服务保障中,运用了图神经网络(GNN)等方法进行分类和预测。通过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该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控、自愈恢复、智能预测和主动运维,从而实现QoE的智能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信息客服工作中的特定应用场景,梳理信息客服工作中现有的业务域、流程域、数据域、管理域、系统域、基础设施域等方面的信息,深入分析业务诉求,解构业务特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人机交互、智能解析用户检索内容,并开展自我深度学习,自动理解相关信息化运维问题,最终形成以信息运维客服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助手的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明亮  梁刚毅 《电视技术》2021,45(2):67-69,74
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并驱动变革时,广电行业中原本完全依靠个人经验、重复枯燥的机房运维工作也逐渐实现了智能运维。因此,分析广电机房智能运维管理的现状,详细阐述智能运维管理的发展并对其进行展望,包括基础设备与机房的可视化管理、运维自动化以及智能巡检机器人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基于大数据背景,电力部门在系统与设备运维期间,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力运维故障实施诊断,对自动告警系统展开优化设计,将人工智能系统与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完善电力运维故障诊断以及自动告警系统的设计。文章主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力运维故障诊断以及自动告警系统设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在企业应用中的拓展不但表现为平台规模的拓展,也表现为平台应用的延伸。“云网协同”和“微服务化”是当前企业云平台演进的重要趋势。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持续提升,微服务化云网协同平台的运行维护面临极大挑战。首先分析了平台运维面临的挑战,梳理了平台人工智能运维需求,提出了基于时序数据分析的平台人工智能运维技术体系,并给出了云网协同平台人工智能运维子系统参考设计。所提技术体系和系统设计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可以作为企业云平台建设和优化的技术途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工智能已在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机器在完成特定任务方面的表现甚至超过了人 类。本文对人工智能算法体系进行梳理,探讨相关算法在网络优化、运维领域中的应用场景。通过五 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及流程,给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网络优化、运维的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3.
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助手。通过简要介绍由人工智能的云端大脑、基于5G构建的安全神经网络和多关节的机器人本体所组成的云端机器人,提出了基于云、网、边、端协同计算的智能分发网络(Intelligence Distribution Network,IDN)的概念,将IDN应用于云端机器人,以提升云端机器人的智能程度。详细阐述了IDN的架构,从算力、算法、通信、数据、安全等角度对IDN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智能分发网络与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的异同点;IDN之于人工智能类似于CDN之于互联网内容,对IDN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使用IDN,提升了云端机器人智能程度和响应速度、降低了上行带宽和服务成本。尽管当前处于云端机器人的发展初期,但IDN将是实现云端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商用的必经之路和关键技术,IDN将成为继CDN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传统的基于边界安全域和基于已知特征库的网络安全防护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大数据环境下新的安全威胁。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安全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威胁情报共享为基础的大数据协同安全防护体系,将大数据安全技术框架、数据安全治理、安全测评和运维管理相结合,在数据分类分级和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基础上,体系性的解决大数据不同层次的安全问题。基于该安全防护体系,分析了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及其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和分析了大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了大数据安全的威胁、政策、标准、方案、关键技术和挑战,对开展大数据安全建设和工程应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字孪生城市应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数字孪生城市的海量数据处理、系统自我优化两个方面。数字孪生城市需在系统架构中多层次部署人工智能,在决策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应用技术,以提升系统运行速度和能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形势,建议数字孪生城市部署人工智能过程中,从技术更新、专业团队配套、数据隐私安全保护和网络攻击防范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移动通信网中物联网卡难管理和客户业务难识别的现状,本文基于网络大数据,开展物联网行业客户端到端保障能力研究,以"4层3维"感知评估模型和"定性分类"方法为理论基础,充分挖掘和分析物联网卡网络数据,摸清不同制式、不同行业和不同客户的业务特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能力相融合,使运维能力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最终实现物...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烟机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设备上PCB板的广泛应用,使得对烟机电子系统的故障进行预测和管理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这样既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运维费用支出,通过不同的渠道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运用一定的算法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指导设备的运维,促进烟机设备的发展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日趋紧密地融合,未来网络的运营和生产应该是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目前跨专业网络故障定位主要依赖各专业运维人员分别进行分析和派单,导致排障时间长、重复派单等问题。为了节省人力工作,借助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一套应用于实际现网的跨专业网络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可对IPRAN和OTN关联的拓扑信息以及实时的IPRAN和OTN告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定位根因告警,确定故障位置,实现自动派单。该系统构建了跨专业的故障自动诊断能力,将故障定位时间由传统的2 min缩短为几十毫秒,极大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和人工工作,可覆盖现网大部分故障种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IT系统的数据信息爆炸性增长。如何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有效挖掘运维数据、提升运维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是企业不变的挑战。文章结合电力企业业务特点,从运维大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将运维大数据和智能运维技术相结合搭建智能运维平台的关键因素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