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五种不同的煮茧方法,通过缫丝试验,探索其工艺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有别于柞蚕茧和桑茧的解舒工艺,以湿热前处理(特别使茧层吸水后的湿热处理)与添加活性剂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天蚕茧舒性能,提高生丝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蚕茧内外层茧质特征,指出内外层茧质不仅在各指标平均值方面有差异,而且异常部位分布情况也不同;内层茧丝克服剥离抵抗的能力并不劣于外层,内层落绪原因主要在于存在较多的茧丝薄弱环节;鉴于内外层茧质差异,煮茧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煮茧最后温度对目前普遍采用的104笼蒸汽煮茧机而言,系指调整区和保护部温度。这一温度在煮茧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特点:1.进入该区前的茧子经渗透和蒸煮处理后,茧层丝胶基本膨润软和,据认为煮熟程度达60%;2.根据该区间在煮茧机结构上所占笼位推算,其作用时间长,占有效煮茧时间的30%;3.该区温度对茧子的作用均在水中进行,对丝胶溶失反应灵敏。因此,在 相似文献
9.
11.
探讨了蚕茧干燥过程中头冲及二冲温湿度对茧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指出,头冲采用较爸低的温度对茧的解舒有利;二冲采用较高的温度对茧的出丝率及洁净成绩有利,蚕茧干燥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或湿度逐渐提高到茧质的提高没有显著效果,最后分别提出了春茧和夏茧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讨论煮茧工艺设计所涉及的各类知识及其工程描述的方法;煮茧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的铁同与知识库以及系统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