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业  赵桂珍 《丝绸》1991,(8):13-16
采用五种不同的煮茧方法,通过缫丝试验,探索其工艺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有别于柞蚕茧和桑茧的解舒工艺,以湿热前处理(特别使茧层吸水后的湿热处理)与添加活性剂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天蚕茧舒性能,提高生丝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蚕茧内外层茧质特征,指出内外层茧质不仅在各指标平均值方面有差异,而且异常部位分布情况也不同;内层茧丝克服剥离抵抗的能力并不劣于外层,内层落绪原因主要在于存在较多的茧丝薄弱环节;鉴于内外层茧质差异,煮茧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蚕茧在其茧质性状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个差异在煮茧中是决定煮熟均匀度的重要因素。最近的原料茧,由于其生产情况和不同茧质的蚕茧相混合等,个体差异变得更大。这样,使用过去的煮茧方法,要减少原料茧的个体差异而进行均匀煮茧,就变得很困难。为此对减少原料茧个体差异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种种研究,并能付诸于实施。由于本研究是在煮茧前进行了改善茧质处理而进行均匀煮茧,从而谋求提高蚕茧解舒和改善生丝品质。本文报道是采用减压处理、触蒸处理等方法,提高蚕茧解舒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丝绸》1974,(12)
圆盘煮茧机吸取了104笼煮茧机的煮茧工艺的优点,把渗透煮熟、前高后低、煮茧吐水等几个关键性的部位,在圆盘煮茧机上加以充分应用。由于圆盘煮茧桶体积小,密闭好,蒸汽压力大,温度高,煮茧时间只要104笼煮茧机的十分之一左右,同样能把茧子有效地煮熟。煮茧质量达到104笼煮茧机的水平。一、几种煮茧工艺方法 (1)全水煮:煮茧桶的管路分配是:第2~4桶位,蒸汽上进下排,回汽入水  相似文献   

5.
《丝绸》1974,(8)
我厂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对D211型圆盘煮茧机的工艺不断进行改进,采取前高后低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它的效率。今年在缫制广东白茧过程中,第2~4桶位的蒸汽压力使用0.4~0.7公斤/厘米~2,  相似文献   

6.
煮茧杂谈     
我从事煮茧工作32年了。从60年代建厂初期士法锅煮到现在,已掉换了5种机型9台煮茧机。30余年辛劳,厂大了,人老了。回顾煮茧生涯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写点杂谈。期望能得到同行们的共鸣,或者成为后生们评点靶子,对促进制丝煮茧技术的进步多少有点益处。  相似文献   

7.
真空煮茧     
一直来所进行的真空渗透煮茧是经过真空渗透后再由普通的蒸汽煮茧机进行煮茧的方法。它是由真空装置减少空气分压的状态下进行煮茧的。现将此种真空煮茧的根据及其煮茧效果简述于下。一、真空煮茧的根据分析真空煮茧现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水蒸汽的性质及通过存在于茧层纤维表面的空气境膜而向茧层丝胶热传导的现象。 1.水蒸汽的性质我们所见的物体都是气体、液体、固体  相似文献   

8.
煮茧最后温度对目前普遍采用的104笼蒸汽煮茧机而言,系指调整区和保护部温度。这一温度在煮茧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特点:1.进入该区前的茧子经渗透和蒸煮处理后,茧层丝胶基本膨润软和,据认为煮熟程度达60%;2.根据该区间在煮茧机结构上所占笼位推算,其作用时间长,占有效煮茧时间的30%;3.该区温度对茧子的作用均在水中进行,对丝胶溶失反应灵敏。因此,在  相似文献   

9.
煮茧程度与解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刘春娟 《丝绸》2004,(1):49-49
在茧质检验分级中,根据国家标准桑蚕茧(干茧)检验方法(GB9111—88)和桑蚕茧(干茧)分级(GB9176—88),解舒丝长是核定茧级的主要项目,对于同一庄口茧,解舒好,则解舒丝长越长,价格就越高。解舒的优劣是由茧质决定的,但煮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解舒。  相似文献   

10.
李荣显 《四川丝绸》1989,(3):16-16,39
  相似文献   

11.
李明忠 《丝绸》1998,(12):16-18
探讨了蚕茧干燥过程中头冲及二冲温湿度对茧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指出,头冲采用较爸低的温度对茧的解舒有利;二冲采用较高的温度对茧的出丝率及洁净成绩有利,蚕茧干燥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或湿度逐渐提高到茧质的提高没有显著效果,最后分别提出了春茧和夏茧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研究微波煮茧工艺,并首次通过模糊正交法及夹角余弦赋权法,得出主要评价指标解舒率、光折及千米茧丝的疵点数的权重向量,依据正交实验的模糊运算法则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得出微波煮茧的最优工艺为:微波煮茧水初始温度80℃,3min,微波火力为中火,浴比为1:40。通过试缫可知,利用微波进行煮茧可以显著的提高缫丝的解舒率,降低光折和千米米茧丝的疵点个数。  相似文献   

13.
蚕茧干燥时空气温湿度与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蚕鲜茧在干燥过程中,热空气的温湿度配置对茧质关系甚为密切。在自行设计制造的设备中试验表明,在我国当前沿用的二次干工艺中,对解舒率的影响,以头冲的温度占首位,其次是二冲的湿度,第三是头冲的湿度,二冲的温度占末位。温湿度对出丝率的影响较小.如适当提高二冲温度,减低二冲湿度,解舒率不会明显恶化,却能提高出丝率.作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制丝技术现状,采用头冲温度100~110℃,相对湿度≤10%,二冲温度80~90℃,相对湿度10~20%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15.
卢敏生  谢瑞娟 《纺织学报》1999,20(5):290-295
本讨论煮茧工艺设计所涉及的各类知识及其工程描述的方法;煮茧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的铁同与知识库以及系统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全自动静态煮茧器作为目前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最主要的煮茧设备,具有其他煮茧设备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设备的硬件维护和参数设置两个方面对如何提高煮茧质量进行了探讨,在硬件维护方面提出了根据部件故障的发生原因和发生频率进行维护保养的方法,在参数设置方面提出了根据各实验室水汽等情况进行温度控制器偏差值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天然绿色蚕茧色彩特性与煮茧工艺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煮茧后绿色蚕茧色素流失量的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及绿色蚕茧的品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煮茧工艺对绿色蚕茧的丝胶溶失率与色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煮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煮茧后绿茧的丝胶溶失率和色差的工艺参数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时间、品种;随着煮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绿茧的丝胶溶失率和色差整体呈增加的趋势。浅色绿茧相对深色绿茧应该选择较低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使得煮后的茧子具有适当丝胶溶失率,而又最大化地保留了其天然色彩。  相似文献   

20.
(二)煮茧机结构及各部段作用现在浙江各厂进行现实生产的,大都是采用热汤吐水半蒸式循环型煮茧机。它是以高温触蒸低温吸水进行渗透,热汤吐水和蒸煮室煮熟,热汤辅助为手段,使丝胶均匀膨软,达到煮茧的目的。这种煮茧机就其部段的具体结构而言,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