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复杂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的评估,一直是工程上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设计阶段,通常难以确定详细的应力历程,因而也无从进行循环计数和累计损伤。本文基于传统的疲劳设计思想和概率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平均应力的影响和疲劳寿命固有的分散性,研究了宽带随机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的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估算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程实际中复杂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较难估算的情况,将载荷谱近似处理及利用剩余疲劳强度的概念。分别对窄带随机载荷以及缺乏工作载荷谱下的随机载荷的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方法简便,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PSD的随机载荷下振动疲劳寿命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工程实践中复杂随机载荷下振动疲劳寿命难估算的情况,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PSD)对随机栽荷下的振动构件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分别讨论了窄带随机栽荷和宽带随机栽荷两种情况,方法简单,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随机疲劳的等能量损伤的期望寿命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骏 《机械强度》1993,15(4):69-72
在假定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于受随机载荷的零均件可以适用的前提下,在随机理论分析基础上,引入材料所吸收的塑性应变能和损伤度等参量,在等能量损伤法则下推算出稳态条件下随机载荷的等介常幅应力,推出随机载荷下的期望寿命估算公式,对于些零构件危险部位的应力响应时间历程无法实测的情况,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的理论得到了一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张明  王宝恩 《机械强度》1989,11(2):70-74
本文介绍了以单板机为手段应用局部应变法进行疲劳损伤实时监测的过程。指出采用应力——应变分析与简化的雨流计数法(四蜂谷法)的快速处理方法,可以满足大多数疲劳问题的频率要求(单通道可达200Hz,4通道可达50Hz)。  相似文献   

6.
根据扭转转频的二次分量大小和变化,利用相位法对转轴的裂纹进行诊断;利用材料的断裂韧性JIC值和测出的裂纹a0,用材料裂纹扩展速度da/dN判断裂纹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随机疲劳寿命估算中的损伤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笃毅  王德俊 《机械强度》1991,13(1):57-60,26
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国內外文献中建议的十种典型疲劳损伤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随机载荷下缺口件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估算。通过估算寿命与试验寿命的比较,依据疲劳断裂理论评述了这些损伤模型的优劣。最后为工程疲劳寿命估算方法推荐了一些较符合实际的损伤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叶笃毅  王德俊 《机械强度》1991,(4):32-36,15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实验分析和随机疲劳试验,就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确定疲劳缺口系数Kf的方法和近似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修正Neuber法则将其应用于随机载荷下缺口件的局部应力、应变计算与疲劳裂纹形成寿命估算。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各种近仿计算公式的精度及其疲劳寿命估算结果的影响。最后为工程疲劳寿命估算方法推荐了几种较符合实际的Kf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从固定载荷模式下钢丝绳疲劳寿命的预估模型出发,根据迈因纳线性疲劳建立了随机载荷模式下钢丝绳疲劳寿命的预估公式。应用它预知钢丝绳的疲劳寿命,有助于保证安全生产,又能节约钢丝绳使用成本。但该预估公式的综合安全系数最优取值,还需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构件疲劳寿命的当量应力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受变幅交应力作用的构件,其疲劳过程是材料逐步受损的过程。本文认为,在经历一定的应力循环后材料承载能力的下降,在用一反映材料当前状态的当量应力来描述,并以当量应力来计算材料的疲劳累积损伤。本方法简便可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那些低于材料持久极限的应力循环与材料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等效载荷方法估算变幅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的等效方法RMS和RMP计算等效载荷,并用这两种等效载荷研究渐增块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经数值计算表明RMS和RMP方法的结果是比较接近的,而且也较好地符合了实验结果。作者建议两者都可以用于缺陷评定中变幅载何下的疲劳寿命计算。  相似文献   

12.
一种随机多轴疲劳的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雷  王德俊 《机械强度》2003,25(2):204-206,232
叙述一种多轴随机载荷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由多轴随机载荷的权值平均最大剪应变平面确定临界平面,然后以临界平面上剪应变和正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轴载荷压缩处理和多轴循环计数,得到剪应变和正应变的循环计数结果,最后给出多轴疲劳寿命估算模型,并用多轴程序载荷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平稳随机应力环境下构件疲劳寿命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旺平  张永林 《机械设计》2005,22(11):29-31
基于稳定循环应力下构件疲劳的α-N曲线及不稳定循环应力下的Palmgren-Miner疲劳线性累积法则,讨论了窄带平稳随机应力环境下构件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利用给定应力谱的随机应力作用下应力峰值的概率分布导出了累积疲劳的计算公式,并指明了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宽带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以变参数Weibull模型描述载荷峰值概率密度,而非以修正概率密度的误差函数的方式对疲劳寿命进行预测。首先,给出了一般宽带载荷峰值理论概率密度,用变参数Weibull模型实现了概率密度由窄带Rayleigh分布向宽带Gauss分布转变,并讨论了模型参数的范围;然后,根据变参数Weibull模型得到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解析表达;最后,通过实例计算了双峰宽带和连续宽带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并与其他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精度比较。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精度理论误差为9.68%,试验误差为12.5%,完全满足工程需要,本方法与Dirlik方法相比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分析的结构高周疲劳寿命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为了克服二参数幂函数只适于表示中等寿命区S-N图线段的局限,文中采用三参数幂函数及两个二参数幂函数两种方法表示S-N曲线中、高周寿命段.然后,基于随机过程、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及构件P-S-N曲线,分别导出窄带和宽带情况下适用于高周疲劳且具有一定可靠度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最后,对一随机加速度功率谱作用下的机载杆天线进行疲劳寿命估算.  相似文献   

16.
随机载荷循环作用下的机械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名义应力法建立了随机载荷循环作用下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分析了结构所受循环载荷作用的不确定性特征,在以循环载荷作用次数为寿命度量指标框架下,运用概率加权法和线性Miner累积损伤法则,分别建立了疲劳寿命与应力之间关系分别服从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两种形式时,随机载荷循环作用下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某转动轴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起重机主要构件剩余疲劳寿命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起重机面临着技术改造的问题。如冶金行业的起重机,由于使用多年后,起重机的小车、电气及运行机构部分无论在运行的可靠性,还是在使用性能上,都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起重机的主要结构件在使用若干年后,其受力危险截面处的疲劳寿命都有所降低。所...  相似文献   

18.
估算谱载下疲劳裂纹起始寿命的等寿命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估算谱载下疲劳裂纹起始寿命的方法,即等寿命法。该算法主要依赖于等幅试验结果,简便实用;同时能够反映变幅疲劳的基本特性。试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当量损伤等其他十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机械可靠性理论建立了以接触疲劳强度为基础的,同时考虑偏载影响的多列滚动轴承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以3-722四列圆锥滚子轴承为例,通过可靠性试验和现场调查对此模型的确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此模型预测多列滚动轴承疲劳寿命与实际使用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Goodman公式和Miner损伤定则,提出了一种考虑载荷均值影响的二维随机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幅值和均值均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载荷为研究对象,推导出了其当量载荷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等效载荷的数学模型,采用Gauss-Legendre求积公式进行积分运算,对该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等效载荷随载荷均值和幅值不同分布参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与不考虑载荷均值的一维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等效载荷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载荷均值μm的正负变化对等效载荷产生明显的影响,负的μm导致等效载荷降低,甚至低于一维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等效载荷;而正的μm会导致等效载荷迅速增大以至到远大于一维随机载荷作用的等效载荷;当μm=0时,二维随机载荷则略高于一维随机载荷作用的等效载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