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添加到肉制品中,考察其在肉制品中的添加效果。经实验得出添加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火腿肠表现出良好的蒸煮率、持水性以及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添加效果与加入大豆分离蛋白效果相似,比添加未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效果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法提取大豆浓缩蛋白具有明显优势,但此方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功能性不好,应用受限。本文介绍了通过物理、化学、酶法、基因工程等方法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改性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明显提高。改性后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优良的持水持油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可以提高肉制品的组织结构特性,并降低生产成本,且价格低廉,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大豆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3.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方法,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作用特点,为高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微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微波对醇变性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的方法,分析了改性时间、微波功率、pH及原料均质时间对微波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改性的最佳条件:浆液均质时间8min,pH 9,改性时间50 s,微波功率800 W.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的大豆浓缩蛋白的NSI可达到67.28%,乳化稳定性达90%.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SPC)的研究现状,展望SPC改性后的应用前景。SPC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稀酸洗涤法、环保型醇提法和新工艺超滤膜法3种。SPC改性方法主要有热、微波、超声波、生物酶等8种方法来提高其功能特性和生物特性。改性后的功能性SPC可作为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6.
氨作碱性剂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作碱性剂,通过均质、物化改性、喷雾干燥等方法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以期获得功能性较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实验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入氨水后经均质、物化改性、喷雾干燥等步骤可获得溶解性、凝胶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较佳大豆浓缩蛋白。  相似文献   

7.
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及功能性改性进行了介绍。从原料豆粕的处理及质量要求出发,详细介绍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要求,应注意的问题;从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考虑,选择物理改性,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并对其工艺及设备进行了介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提工艺基本相同,但使用的浸出器和脱溶设备不同。通过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针对不同产品的用途对生产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可分别生产出食用级和饲用级大豆浓缩蛋白。为大豆蛋白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 大豆,是我国的四大油料作物之一。60年代以前,大豆榨油后的脱脂粕主要作为饲料或肥料,60年代后,大豆中蛋白质的开发和利用才开始被重视,从Burnett在1951年提出大豆蛋白的工业用途起。直至1959年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Ooncentrate)才成为食用产品,其中1943年Morse首次提出酸等电点沉淀法(PH4.2/4.5)制取大豆浓缩蛋白,1968年Circle等才发现用乙醇溶液浸出大豆脱脂粕后,对其的风味有很大的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法SPC)制备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橘  石珊珊  张骊 《中国油脂》2006,31(11):72-74
主要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性过程中加水温度、溶液pH、超声时间对改性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100℃水溶解,调pH为10,超声时间30 m in,在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水溶性蛋白质可达57.2%,氮溶解指数(NSI)为81.5%。  相似文献   

10.
加热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凝胶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ALSPC)改性.主要考察了不同加热温度对其溶解性、凝胶性的影响,以及这些功能性与其游离-SH、分子亚基的关系,并且通过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加热改性的ALSPC其溶解性有明显改善,NSI由原来的5%左右提高到50%以上;凝胶性在150℃加热时有明显改善,其凝胶硬度可达到400 g左右.游离-SH的变化以及电泳、电镜的观察从结构上也说明加热对其凝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氨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并将改性SPC应用于猪肉肠.试验表明:改性后SPC的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未改性SPC提高了24.8%和64.5%;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相比,其凝胶性和吸油性分别高出58.3%和27.0%,持水性则降低8.0%.改性后的SPC用于猪肉肠中,当添加量为6%时,猪肉肠的咀嚼性比未改性SPC和SPI分别提高了418.6%和187.1%;得率比未改性SPC和SPI分别提高了18.9%和4.8%,感官评分结果也与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制取低成本、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浓缩蛋白时,乙醇会产生变性作用,从而降低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因此本研究采用微波技术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对固液比、微波功率、改性时间的单因素实验,针对乳化性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正交实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微波技术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9、功率500W、时间3min,可提高乳化能力129.9%,乳化稳定性28.0%。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酪蛋白(对照)、高温花生粕醇洗浓缩蛋白、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及高温花生粕为蛋白源制备合成饲料进行SD大鼠饲喂和生长代谢试验,通过对大鼠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不同醇洗花生浓缩蛋白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性。结果表明,以蛋白的营养生理学综合指标的排序为:酪蛋白对照组>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组>高温花生粕醇洗浓缩蛋白组>高温花生粕组;醇洗花生浓缩蛋白较花生粕的营养价值明显提高;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组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AI)最高(优于酪蛋白组),是优良的食用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4.
糖蜜作为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主要副产物,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用。糖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大豆异黄酮等成分,通过喷涂到大豆皮上制成糖蜜豆皮,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介绍了糖蜜豆皮的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糖蜜喷涂比例的因素以及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通过控制糖蜜黏度、气流干燥热风温度等因素,可使糖蜜与大豆皮的喷涂比例提高至1∶1,不仅增加了糖蜜的利用效率,而且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醇洗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兰  汪学德  丁莉 《中国油脂》2007,32(11):36-39
分别以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为原料采用醇洗工艺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测定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NSI以及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总糖、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高温豆粕(蛋白质含量47.16%)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59.64%)虽然低于低温豆粕(蛋白质含量51.83%)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67.71%),但已接近60%,且高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含量(分别为8.04%、2.67%)与低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的含量接近(8.53%、2.13%)。表明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饲用大豆浓缩蛋白应该是可行的,且副产物糖蜜是提取大豆皂甙、异黄酮、低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6.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和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功能特性,采用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并以微波功率、改性时间、均质时间、pH、料液比、溶液质量、NaC l浓度及不同种类盐为改性影响因素,研究了其对改性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蛋白浆液处理量为55 g,均质6 m in,微波功率640 W,改性时间1.5 m in,料液比1∶9(W/V),pH为9时,可使乳化能力达到96.9%。  相似文献   

17.
以冷榨-浸出芝麻粕为原料,采用醇法制备芝麻浓缩蛋白.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醇洗温度、醇洗时间对产品中蛋白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的醇洗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4%,液料比4.8∶1,醇洗温度49℃,醇洗时间54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产品中蛋白含量为66.68%,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34%.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焙烤实验,研究比较了大豆蛋白对面包焙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大豆蛋白在4%的用量下,对面包品质就有不良作用;但改性后的面包专用大豆蛋白粉(MSPF)的用量在8%,也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