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食品保健以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L-组氨酸(L-His)和硬脂酸(SA)为载体材料,蓝靛果果渣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响应性蓝靛果果渣花色苷胶束的制备工艺,通过在光照、温度、pH等不同条件下蓝靛果果渣花色苷的稳定性以及其对肝癌细胞杀伤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浴时间10 min,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60℃,包封率为85.3%±0.31%。储存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各种温度、pH、光照、氧化剂、还原剂的条件下,载花色苷胶束中花色苷的保存率分别是花色苷的1.33、1.26、1.16、1.11、2.41倍;在体外肝癌细胞杀伤实验中,在24 h后,载花色苷胶束对肝癌细胞抑制率是花色苷的1.34倍。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可以显著提高花色苷稳定性,适宜作为花色苷以及其他食品活性成分的潜在纳米胶束载体。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提取的精制及高纯度的蓝靛果花色苷进行了抗氧化性及稳定性研究,旨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抗氧化方面,对DPPH·的清除率、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总还原力进行测定及对脂质过氧化抑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两种花色苷对DPPH·的清除和脂质过氧化抑制方面效果较好都强于VC,总还原力及·OH的清除方面虽弱于VC但都有一定作用,且高纯度花色苷较精制花色苷的效果更好;稳定性方面,研究了光、温度、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各种金属离子对这两种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它们的耐氧化耐还原性等,结果表明这两种花色苷在温度≤60℃及暗处的保存效果更好;两种花色苷对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较敏感,有一定的耐氧化性,耐还原性不强;多数金属离子对这两种花色苷影响不大或具有增色作用,少数金属离子如Cu2+、Fe2+、Fe3+对这两种花色苷有破坏作用;NaCl、柠檬酸对这两种花色苷有增色作用,VC、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有减色作用,蔗糖影响不大;且高纯度花色苷较精制花色苷稳定性要差。综上所述,高纯度花色苷抗氧化效果强于精制花色苷,稳定性不如精制花色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蓝靛果花色苷的提取粗制品和纯化的精制品进行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对实验,考察了p H、光照、温度、过氧化氢、糖等对蓝靛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其总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力。结果表明:在避光和p H为1、3的条件下,蓝靛果花色苷的保存率达85%以上,稳定性较好,且花色苷粗制品的稳定性优于精制品;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花色苷的稳定性急剧下降,在50℃以下花色苷较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乳糖、蔗糖和淀粉对蓝靛果花色苷稳定性均具有增强作用,过氧化氢对花色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且花色苷粗制品的耐氧化性明显强于精制品。此外,抗氧化性对比实验发现蓝靛果花色苷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比较花色苷粗制品及精制品的EC50值可知,这两种花色苷制品的总还原能力及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略弱于同质量浓度的VC,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同质量浓度的VC,且花色苷精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粗制品。 相似文献
4.
5.
6.
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影响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对筛选出的主因素进行最陡爬坡实验来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对乳化凝胶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芯壁材比例、CaCl2浓度和Span80浓度。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minitab1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制备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浓度2.94%、芯壁材比例1∶2.05、CaCl2浓度3.19%、Span80浓度6.21%。在优化后的条件下,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可以达到73.7%。 相似文献
7.
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影响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对筛选出的主因素进行最陡爬坡实验来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对乳化凝胶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芯壁材比例、CaCl2浓度和Span80浓度。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minitab1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制备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浓度2.94%、芯壁材比例1∶2.05、CaCl2浓度3.19%、Span80浓度6.21%。在优化后的条件下,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可以达到73.7%。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将提纯的蓝靛果花色苷进行酰基化修饰,并经紫外、红外扫描确定酰基化成功。继而以Vc和未酰基化的样品为对照,研究了经酰基化的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对DPPH.、.OH、O2.、H2O2的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总抗氧化以及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具有很强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与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总抗氧化能力能力稍强于Vc;清除羟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与Vc相当;在总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试验中,也有较好的能力,但结果逊于Vc。 相似文献
10.
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影响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对筛选出的主因素进行最陡爬坡实验采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对乳化凝胶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芯壁材比例、CaCl2浓度和Span80浓度.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minitab1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制备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浓度2.94%、芯壁材比例1:2.05、CaCl2浓度3.19%、Span80浓度6.21%.在优化后的条件下,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可以达到73.7%.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辅色作用提高紫甘薯红色素的稳定性通过预选实验筛选3种辅色效果较好的辅色剂,然后采用正交实验对辅色剂组合和用量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加入辅色剂后色素对热、光照和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辅色效果较好的3种辅色剂依次为盐酸-L-半胱氨酸、单宁酸和柠檬酸,正交实验优化的色素辅色剂最佳配方为盐酸-L-半胱氨酸0.6g/L、单宁酸0.2g/L、柠檬酸3g/L.加入最佳配方辅色剂后,显著地提高了色素对热和光照的耐受性,增强了Fe3+和Al3+的对色素的增色效果,减弱了Fe2+和Cu2+对色素的不良影响,对防腐剂苯甲酸钠、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 的耐受性均稍有增加.使用辅色剂对紫甘薯红色素的稳定性有了较大地改进和提高,大大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固定化单宁酶对催化蓝靛果单宁水解的影响,本实验对单宁微球固定单宁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宁酶固定化前后结构表征及在蓝靛果果汁水解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响应面试验得到单宁酶固定化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质量浓度0.03?mg/mL、戊二醛质量分数0.10%、pH?5.4、固定化时间40?min,此条件下的酶活力回收率为71.78%,比活力为724.72?U/mg;扫描电镜图和红外图谱显示单宁酶很好地固定在单宁微球上。果汁中添加固定化单宁酶水解后,果汁中鞣花酸含量明显提高了29.12%。固定化酶添加量为4mg时,ΔE*ab为3.49;着色能力明显减弱。显微镜观察表明经过固定化酶处理后的果汁能明显降低对舌头黏膜的着色能力。 相似文献
13.
辅色剂对提高紫甘蓝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甘蓝红色素为实验材料,进行最佳辅色剂选择和色素稳定性比较研究.结果发现,0.08%的丙二酸有最大辅色作用;加入辅色素后可提高色素对温度、光照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330-333
利用辅色作用提高紫甘薯红色素的稳定性。通过预选实验筛选3种辅色效果较好的辅色剂,然后采用正交实验对辅色剂组合和用量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加入辅色剂后色素对热、光照和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辅色效果较好的3种辅色剂依次为盐酸-L-半胱氨酸、单宁酸和柠檬酸,正交实验优化的色素辅色剂最佳配方为盐酸-L-半胱氨酸0.6g/L、单宁酸0.2g/L、柠檬酸3g/L。加入最佳配方辅色剂后,显著地提高了色素对热和光照的耐受性,增强了Fe3+和Al3+的对色素的增色效果,减弱了Fe2+和Cu2+对色素的不良影响,对防腐剂苯甲酸钠、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的耐受性均稍有增加。使用辅色剂对紫甘薯红色素的稳定性有了较大地改进和提高,大大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