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这是1985年由Compaq公司以IBM PC/AT及其兼容机为基本架构开发研制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硬盘接口标准,其鲜明特点是硬盘电路板上内建了硬盘控制器、采用40芯电缆联接、支持联接2个容量528MB的硬盘。这种接口以PC/AT机为基础架构,因此称为AT接口,也由于将硬盘本身的控制电路以及硬盘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因此也称为IDE 接口。AT接口成为一种标准后,式定名为ATA(AT Attachment)接口,这是第一代ATA-1标准。2.EIDE(Enhanced IDE)增强型IDE由Western Digital、Seagate等公司于1994年…  相似文献   

2.
硬盘受限于BIOS与IDE接口,使其硬盘容量只能达到528MB。E-IDE(EnhancedIDE)接口出现后,突破了528MB的容量限制,最高可以驱动128GB的容量。但BIOS还存在8.4GB的限制,为此,可升级BIOS,用如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硬盘的发展     
硬盘接口标准是指硬盘与计算机主板连接线的定义标准。最早的硬盘接口是ST-506,由Segate公司开发,该接口用于PC/AT机的硬盘中现在常用的硬盘接口类型有IDE(Intelligent De-vice Electronics)、EIDE(增强型IDE接口)、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Ultra DMA33和Ultra DMA66等。1.IDE和EIDEIDE接口又称ATA接口(AT-Attachment),这种接口为40线接口,连接线是40线的数据电缆,不需要专门的接口卡,而是直接插入主板扩展槽中。采用IDE接口时,硬盘与主机之间主要以PIO(Programming I/O)方式连接,CPU直接参与读写控制。硬盘容量最大为528MB,最大突发数据传输率为每秒8.33MB,最多只能挂接两个内置式IDE设备。 随着CPU功能的不断增强,应用程序所占的磁盘空间也随之增加,硬盘厂商和系统厂商不得  相似文献   

4.
廖建平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4):226-228,193
本文详细分析了IDE接口硬盘从528MB到137G容量限制的原因、IDE接口寄存器和命令的技术细节、ATA133硬盘传输规范。讨论了利用新扩展INT13H中断和IDE寄存器编程读写超大容量硬盘扇区的方法,并举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配置的不断提高和升级换代的需要,对于硬盘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人们把容量超过528MB以上的硬盘称为大硬盘。通常新装配的计算机可以很容易地支持大硬盘,但对较旧的系统(或者早期的名牌机),想要升级成大硬盘则会遇到很多麻烦。本文将介绍如何安装、识别与调试大硬盘。  相似文献   

6.
杨建要 《电脑》1997,(10):58-58
一、在IDE接口大容量硬盘上安装 SCO UNIX 最近各种名牌 486和 586微机(如COMPAQ、HP、IBM等)都配置上了IDE接口的大容量硬盘,容量一般在1GB以上。但传统的INT 13(磁盘读写中断)调用只为磁道数保留了十个二进制位,所以最多只能支持到1024个磁道。受此影响,在这种IDE接口大容量硬盘上安装SCO UNIX时,就会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7.
586主板与486主板最大不同点之一,就是把多功能I/O卡的功能集成到了主板上,其中包括了硬盘控制器。现在的586主板大多有两个PCI BUS Master IDE硬盘控制器接口,每个硬盘控制器接口可连接两个IDE(或ATAPI)设备,总共可接4个IDE(ATAPI)设备。也就是说每个主板可连接4个IDE接口硬盘,或4个ATAPI接口CD-ROM,或4个硬盘与光驱的组合。传统的IDE硬盘控制器接口最多只能支持528MB  相似文献   

8.
昆腾和英特尔公司于1996年10月联合提出了全新的IDE传输协议——Ultra DMA/33,并合作开发了Ultra ATA接口。这一标准将数据传输速率由原来的16.6Mbps提高到了现在的33Mbps。之后,各大硬盘生产厂商纷纷表示尽快开发支持该协议的产品。现在,第一批使用Ultra ATA接口的硬盘终于面市了,它是由昆腾公司推出的Fireball ST系列硬盘。 Fireball ST系列Ultra ATA接口产品共有五款,容量从1.6GB到6.4GB,其寻道时间小于10毫秒,磁盘转速达到5400转/分,它使用了MR(磁阻磁头)和EPRML(最大似然局域响应)筹技术,提高了磁盘的速度和可靠性。为了更好地向电脑用户介绍首批Ultra ATA接口IDE硬盘产品,ZD(中国)实验室对Quantum Fireball ST 3.2GB AT硬盘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我们的测试床是一台带64MB EDO内存的  相似文献   

9.
从硬盘诞生到现在,存储容量的增长已超越著名的摩尔定律。世界上第一台硬盘是由50片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组成的庞然大物,其5M的容量在当时可称得上超级硬盘。而今,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连3.5英寸盘也让人难以忍受。 随着3D游戏风起云涌,PC对硬盘的容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3.5英寸硬盘单碟容量大都在4.3GB以上,6.5~8.4GB的存储量已成为基本配置。1999年,10GB甚至更大的硬盘将成为流行趋势,各大硬盘厂商纷纷推出十几到几十GB的大容量产品。硬盘单碟容量增大,加快了传输速率。在IDE接口方面,昆腾和Intel等共同发布的Ultra DMA/33接口标准,使IDE硬盘接口突发传输速率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了近一倍,达到33.3MBps,且标准是不收费的,所以在一年内就被所有厂商采用。Intel和昆腾公司又于去年9月联合发布了下一代的接口技术Ultral ATA/66(Ultra DMA/66),使接口突发速率再次翻倍。这一规范将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提高到66MBps,并引进了CRC(循环冗余校验)技术。66MBps的传输速率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硬盘和主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而CRC技术是Ultra ATA/66规范中提出的一种数据保护方案,它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目前,IBM公司已经发布了基于新规范的Deskstar25和Deskstar 22GXP大容量硬盘,昆腾  相似文献   

10.
SyQuest公司于近日推出了新产品SparQ活动硬盘驱动器。该产品集硬盘的优越性能与软件的方便灵活于一体,便于使用,而且盘片只有3.5寸大小,驱动器只有一斤左右的重量,易于携带保管和数据交换。 SparQ产品根据容量分为3个型号:230MB、1GB和1.5GB。 230MB产品可以使用并口、IDE、SCSI外置三种接口,它的容量、价格与其  相似文献   

11.
硬盘是计算机中至关重要的设备之一,担负着保存数据资料的重要任务。如今硬盘的容量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飞速提高,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硬盘容量在40GB以上,而且随时可能变成80GB。如今的系统、软件、游戏的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任何一个用户都希望自己的硬盘空间也能够尽量满足需求,为此,我们可能需要购买第二块硬盘,于是就产生了安装和使用双硬盘的问题。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都采用IDE接口,这是一种很着及的接口模式。我们使用的主板也都是IDE接口的主板,每块主板上有两个IDE插槽,而每个插槽又可以支持2个IDE设备,因此从原理上讲,我们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安装4个IDE硬盘共同使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安装多个硬盘呢?  相似文献   

12.
《电脑》1998,(2)
随着Intel推出430TX的苾片组所支持的IDE接口提供每秒33MB传输速度Ultra DMA 33读写规格,使得硬盘制造商纷纷推出具有Ultra DMA 33规格的硬盘产品。而Quantum公司继第二代Bigfoot CY系列后,又推出支持Ultra DMA 33的Bigfoot TX系列硬盘,其容量规格分别有4GB、6GB、8GB以及12GB等。  相似文献   

13.
不少2006年之前的老本本都是采用IDE接口的,这让升级硬盘变得尤为困难。目前硬盘已经全面转向SATA接口,IDE接口的笔记本硬盘大面积停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老本本用户也面临着尴尬--现在软件、电影容量越来越大,2006年之前的本本,配置多是80GB的硬盘,容量实在太小了,而且性能也要差不少。  相似文献   

14.
YXY 《电脑》2003,(1)
ATA133的硬盘相信大家已经不再陌生,支持SerialATA的主板和硬盘也已经开始在市面上发售,IDE硬盘的接口传输速率再次得到提升,达到150MB/s,而且今后的SerialATA-2还会继续提速到300MB/s。然而,这只是接口的最大传输速率,我们的硬盘真的能以150MB/s的速率传输数据吗?在大部分时间里,硬盘的实际数据传输率可能低到令人大失所望,不信,我们来测试一下。运行Sisoftware,选择一个分区,看看得出的数据:———笔者的“宝贝”,一块40GB单碟容量、7200rpm、2MB缓存的IDE硬盘,它的最大连续数据传输率才16992kB/s!不要说Seri…  相似文献   

15.
微机中常见的磁盘控制接口一般有四种:AT接口,IDE(EIDE)、EDSI和SCSI接口。 所谓AT接口实质上是最早由PC-AT广泛使用的ST-506标准,其传输速率较低,只有620KB/sec,并且其设计不适合超过130MB的硬盘,这种接口目前已被淘汰。 IDE接口是比较流行的硬盘接口,它可使硬盘制造商最大限度地发挥驱动器的能力,许多主板和多功能卡上都有这种接口。IDE驱动器通常都很小,速度很快,而且最多可支持1024个柱面和  相似文献   

16.
晓道 《电脑》1998,(5):48-48
不久以前摩尔定律(Moore's Low)还被人们所遵从,它证明了计算机界的高速发展规律,但现在计算机业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有时甚至还超过了摩尔定律的标准,硬盘存储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记得1990年笔者还在读书的时候,一台5.25寸、40MB的大方砖式硬盘是属于高档微机的配置,而到了1994年容量为500MB、3.25寸大小如同一本小书式的硬盘就成了众望所归的大容量储存设备,可现在呢?如果硬盘没有4GB以上的容量,那它就不叫大硬盘。变化之快一时实让人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7.
最近硬盘价格的下降令许多新购置计算机的朋友欣喜,可以肯定,近期15G-20G左右的硬盘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不过我们相信,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在几个月内就把这些大硬盘填得满满的。如今,对于这类“胃口”超常的人,有了一个解决办法—Maxtor最新推出的60G的IDE硬盘。 上一期我们曾经为您介绍了Maxtor新推出的7200转的DiamondMax Plus 40系列,不久以后,我们收到了Maxtor 5400转的新品——DiamondMax 60系列。这一系列是面向主流的桌面PC市场的产品,其单碟容量高达15.2G,内部传输速度超过了40MB/S,具备2MB的缓存,采用UDMA66接口。所以尽管此系列硬盘的转速并不突出,可实际效能已经接近了7200转产品。DiamondMax 60系列的容量也创下新高,达到了60GB——你打算用什么软件来填满它呢?如果你  相似文献   

18.
双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中至关重要的设备之一,担负着保存数据资料的重要任务。如今硬盘的容量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飞速提高。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硬盘容量在40GB以上,而且随时可能变成80GBo如今的系统、软件、游戏的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任何一个用户都希譬自己的硬盘空间也能够尽量满足需求。为此,我们可能需要购买第二块硬盘,于是就产生了安装和使用双硬盘的问题。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都采用IDE接口,这是一种很普及的接口模式。我们使用的主板也都是IDE接口的主板,每块主板上有两个IDE插槽,而每个插槽又可以支持两个IDE设备,因此从原理上讲,我们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安装4个IDE硬盘共同使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安装多个硬盘呢?  相似文献   

19.
《电脑自做》2001,(12):24-25
硬盘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接口速度和硬盘容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7200转硬盘的单碟容量已经冲上40GB大关,而5400转的IDE硬盘容量达到160GB,我们不禁担心起来,目前的硬盘控制器仅支持ATA100接口,并且容量被限制在137GB之内,无法满足PC整体性能的飞速增长。为了突破接口限制,迈拓公司在ATA/100的基础上推出了ATA/133接口类型,它保持了ATA接口一贯的技术特征,除了在接口传输率上有一个数量的增加外,其它特征基本上都差不多。这样做最大的优点是使  相似文献   

20.
吴敌 《个人电脑》2005,11(B10):52-54
Deskstar是日立环球存储最新推出的一款超大容量硬盘产品.这款产品拥有500GB容量.是目前市面上存储容量最大的桌面硬盘。7K500拥有5张盘片.单碟容量为100GB.转速为7200rpm.平均寻道时间8.5ms。7K500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对应目前主流的两种接口。其中IDE接口的产品缓存为8MB;而SATAⅡ接口的产品则为16MB缓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