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广天 《广西电力》2012,35(6):37-39
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占电力系统电能损耗的比重较大,降低电能损耗是当前国家节能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配电网中技术线损主要包括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分析探讨降损的技术手段,及配网技术降损因素,提出了9点降低配电网技术线损的措施。通过对某供电局2009—2011年技术降损前后数据的对比,综合线损率降幅逐年增大。论证提出的技术降损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发现对配电网线损影响较大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降损措施以及为科学制定线损目标提供依据,提出一系列极限线损分析指标,包括:极限线损、截面极限线损率和截面极限降损率、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和无功补偿极限降损率、优化变压器极限线损率和优化变压器极限降损率、三相平衡极限线损率和三相平衡极限降损率、优化运行极限线损率和优化运行极限降损率以及综合极限线损率和综合极限降损率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极限线损率和极限降损率指标的配电网降损措施优化方法。对若干实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指标能够反映各种因素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程度以及尚有多少降损潜力;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得出满足要求的降损方案。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的损耗占整个电力系统损耗的50%以上,技术降损措施作为电力公司节能改造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首先从线损的产生、线损的危害角度出发论证了配电网降损的必要性。对配电网的技术性节能改造措施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针对目前电力公司节能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为配电网的节能降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治理配电网"三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和线损率)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原则,引入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网企业降损节能的最新方法和途径,利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实施配电网综合节能与提高电能质量项目。针对山东配电网的现状,对配电网节能降损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和试点建设,改造方案在全省配电网节能推广项目中应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的损耗占整个电力系统损耗的50%以上。技术降损措施作为电力公司苇能改造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首先从线损的产生.线损的危害角度出发论证了配电网降损的必要性。对配电网的技术性节能改造措施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针对目前电力公司节能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为配电网的节能降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经济运行及降损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配电网的地位及经济运行的意义;阐述了配电网线损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线路经济负荷电流、最佳线损率、配变经济综合负载率、线路运行区界负荷电流等概念,特别是线路经济运行区的确定方法。对如何做好配电网经济运行工作,提高降损节能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损耗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找出具有关键影响性的因素,使配电网的节能改造更有针对性。采用经层次分析法变权处理的经典灰色关联法,分析了配电网主要损耗影响因素与线损率之间的关联度,提取出关键耗能环节,并针对关键耗能环节实施降损措施。以降损改造后变压器及线路上损耗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损耗费用最少作为目标函数,并考虑投资总额,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约束条件,建立了降损优化决策模型。采用穷举法求解决策模型,列出降损措施的各类组合方案,计算并比较各方案的降损效益,找出最优组合。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10 kV配电线路特点,为了对配电网的线损率进行分析并确定降损空间,根据当前一系列极限线损率指标,提出了一种极限线损率计算方法。首先,根据配电网不同线路特征和运行参数之间的差别,筛选出对极限线损率影响高的指标。然后,提取聚类指标参数,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分析。根据馈线聚类结果,对每类馈线选取基准馈线,在极限条件下采用等值电阻法计算极限线损率;对类内非基准馈线,采用调整系数法计算极限线损率,并通过检验线损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进行极限线损率的修正。最后,以某市配电网数据为实例,进行极限线损率计算,确定降损措施,表明该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电力企业管理不断深化,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了响应国家“十一五”降损节能目标,供电企业节能降损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无功管理作为电力企业技术降损的重要措施,显得十分突出。另外,南方电网公司开展的基础管理达标活动中,把节能降损作为五项基础管理之一。对降损节能的各项指标都有较高要求,要求10kV线路功率因数大于0.9,35kV线路功率因数大于0.95,客户端电压合格率大于95%,高压线损率小于8%,低压线损率小于12%。下面结合修文供民局管理情况谈谈县级企业无功管理。  相似文献   

10.
电力网的线损率是一个综合性经济指标,表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它的高低反映了一个电力网结构和经营管理的质量,是分析线损、制定降损措施的有力工具。由于网损在系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成本比例,对它的评估和降损措施的研究和实施十分重要。文中结合淮南10 kV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实际,对10 kV配电网线损问题进行了技术和管理层面上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降损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电力市场环境下,大量转运业务出现,如何根据各转运业务对支路潮流的影响来分摊网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基于电路理论及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定义了共轭电流自损耗分量、共轭电流互损耗分量,使各支路上的功率损耗与各电源在该支路中产生的共轭电流损耗分量之间满足叠加定理,反映了各电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区分了各电源对支路功率损耗的贡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共轭电流损耗分量的转运网损分摊方法,明确了各转运业务及电网基本输电业务对各支路有功损耗的贡献,克服了在传统的功率定义下,支路的功率损耗不满足叠加定理给网损分摊问题带来的困难。且该方法能反应出反向潮流对损耗分摊的影响,算例证明,出现反向潮流时分摊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2.
王永静  赵勇 《防爆电机》2014,49(5):31-34
用瞬态时步有限元法,应用场路结合法计算电机的铁心损耗和电机的空载附加损耗,以场路结合的思路为依据,用定子卡氏系数近似等效整个电机卡氏系数,通过实例验证用场路结合法计算铁耗及空载损耗的可行性,并简述了附加损耗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邓颖容 《电气开关》2015,53(3):49-52,57
STATCOM作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由于其体积小,容量大,调节连续,响应快等优势,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电压型STATCOM为基础,针对其中存在的大量的IGBT开关模块,结合IGBT自身的物理与数学结构,提出了一种在STATCOM工作特性之下的IGBT损耗分析。实验证明,此方法在精度与运算速度上都能较好的实现工程需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伍艳  张立辉 《电气开关》2012,50(6):65-67
详细阐述了平均网损系数法、边际网损系数法、网损增量法、潮流追踪法和Z-BUS法五种网损分摊方法的原理.从原理出发,较为全面地综述了这五种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线损计算、分析与降损决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建设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基于网络数据库开发的电力系统线损计算、分析及降损决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结构、应具备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配电线路年理论线损率及其降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负荷预测分析计算了配电线路年理论线损率及其最佳线损率,提出了配电线路的几种降损措施,并结合定量分析加以说明。以某配电线路为例,计算了其下一年度的理论线损率和最佳线损率,并分析了各降损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供电公司根据配电线路的实际和规划情况适当地采取组合降损策略,可较大幅度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经济性。本文研究能够为供电公司识别配电线路全年运行的理论线损率、并采取有效的降损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立明  张永  朱懿 《吉林电力》2009,37(4):14-17
主要讨论了基于共轭电流全损耗分量法的输电损耗在线分摊计算,通过IEEE-30节点系统验证了该算法,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短时分段积分的方式进行在线电能损耗分摊计算,全年的电能损耗则利用了典型运行方式来计算.该算法根据各电源对支路的使用程度计算各电源对各支路应承担的损耗,从而计算系统网损在电源中的分摊量.它反映了各电源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因此趋于合理,而且算法基于潮流计算,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双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损耗计算方法,针对实例,从综合功率损耗角度出发,并考虑变压器并列运行的多种情况,分析了其运行中的损耗情况及降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秦大为  封春波 《变压器》2007,44(9):26-28
介绍了区分变压器空载损耗中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的方法,阐述了测试原理.  相似文献   

20.
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网损耗的原因,提出采用增设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及检修、调整网络结构与三相负荷等技术措施降低电网线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