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外来风     
德国“自行车城”明斯特:世界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被评为世界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德国明斯特市,人均拥有两部自行车,素有德国的“自行车城”之称。为了保护环境,人们上班、购物、学习都是用自行车。城市建了很多自行车道,只允许自行车和人行,禁止汽车行驶。200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回顾德国自行车交通复兴历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德国自行车交通的法规框架,规划管理,以及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独特发展政策等相关内容,最后以法兰克福市为例,展现了当前德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状况.希望为我国城市复兴自行车交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茁  施微娜 《城乡建设》2015,(12):79-81
在德国将自行车交通作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组成部分的宏观环境下,弗莱堡市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已日趋完善. 德国弗莱堡市被誉为世界"最绿色的城市"之一,在弗莱堡市,骑自行车、乘坐有轨电车是市区人们出行首选,22万市区居民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居民选择骑车出行.专门设有自行车道的道路已覆盖弗莱堡市区,并且仍在逐步向郊区拓展.目前弗莱堡市区仍有部分机动车道路正在进行步行、自行车专用道的改造工程.如今自行车交通系统已然成为弗莱堡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同众多德国乃至欧洲城市一样,弗莱堡市由"小汽车时代"向"绿色交通时代"的转变也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与理论总结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展示了荷兰、丹麦和德国如何使得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安全、方便和可行的城市出行方式.本文的分析采用了国家层面的数据,也采用了各国大大小小城市的案例研究.要提高自行车分担率,关键在于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和交叉口设置自行车专用设施,并在大部分居住区实施交通静化的举措.荷兰、丹麦和德国为自行车出行划定了大量的专用道、提供了充足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将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进行整合设计,对驾车人和骑行者进行系统的交通法规培训教育以及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以激发民众对自行车出行的热情并争取广泛的市民支持.除了支持自行车交通的政策和项目,荷兰、丹麦和德国还利用税收和行政手段使得小汽车在中心城区出行十分不便,并且成本昂贵.这些税收和行政手段涵盖了小汽车的拥有、使用和停放环节.另外,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促进了紧凑、混合的土地开发,促生了短距离出行并使得自行车出行成为可能.正是多层次相互促进的政策集合的协调实施使得荷兰、丹麦和德国三国在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上取得了成功.作为对比,本文也揭示了英国、美国自行车被边缘化,只占全部出行不到1%的困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的现状出发,提出优化城市自行车交通管理应坚持交通分离,交通连续,交通流量均分和交通总量削减四项原则,系统介绍了相关的管理技术政策,并结合世界自行车交通发展趋势,对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德国通过建立"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的绿色交通系统,使得城市摆脱了依赖于汽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本文在梳理和回顾德国城市交通策略由便于汽车的城市交通规划,到轨道交通可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再到实现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并总结了德国城市中心在不同时代的交通规划策略和特点。最后研究揭示出,城市如果要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必须依赖于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的绿色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不离 《中州建设》2009,(17):57-57
位于德国弗莱堡市郊的沃邦社区,汽车几乎已经绝迹,许多街道的路牌标示,只许行人和自行车通过。取而代之的是无污染的有轨电车、自行车,以及悠然自得的步行族。德国作为奔驰汽车与高速公路的故乡,早在2006年就已经成功建成了沃邦无车社区,并成为欧美国家争相效仿的潮流典范。  相似文献   

8.
从来没有想到在别的国家的土地上骑自行车,更没有想到在最现代化的国家德国的大街上骑自行车。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在西方国家,自行车已经完全变成了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工具了。  相似文献   

9.
慕尼黑作为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发达的现代城市。本文系统介绍了慕尼黑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涉及对外公共交通枢纽、市内公共交通系统以及步行、自行车交通环境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杂志世界     
《北京规划建设》2014,(5):199-200
自行车共享计划中的共享元素 在以巴黎、华盛顿和芝加哥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城市成功推行自行车共享(Bike Sharing)系统之后,纽约广受讨论的城市自行车系统似乎仍处于摇摆不定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自行车交通是中国城市客运交通的三大出行方式之-,已占据了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导地位.然而自行车交通的过量增长客观上形成了对城市整体交通环境的冲击,笔者通过对自行车交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自行车交通的近距离优势,城市布局形态的适应性,交通环境适应性的分析论证,提出了自行车交通适度发展的思想.三种模式,即区域自行车交通路网系统规划模式,自行车一公交换乘系统规划模式和自行车交通地区通行许可制度模式.以期在城市交通的再适应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新型的城市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有“自行车王国”之称的中国,城市里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流曾被认为是落后的象征,有些城市采取了限制自行车出行的举措。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14日表示,中国应保持自行车的数量,并确保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便利通达。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规划》2013,(6):137-13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继续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工作;到2015年,建成100个左右城市(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自行车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出行比例持续下滑。本文在文献、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哥本哈根半个世纪以来机动化挑战下城市自行车交通复兴发展策略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积极制定自行车交通政策、坚持城市TOD紧凑开发与有机更新、限制小汽车交通发展、完善自行车系统自身建设和养护、开展自行车交通评估与反馈,重视自行车形象提升与特色宣传6个方面的措施。以期为当前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复兴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曲翠松 《中州建设》2013,(23):63-64
德国有句谚语:EilemitWeile,中文意思是欲速则不达。在德国断不会为了赶几个月甚至几天的工期而误了长久的建筑质量。我在德国念书时住在城市外围的小镇上,去学校要经过一段州级公路。2001年那条州级公路仅有机动车道,为了偶尔经过的骑自行车者的安全,当地人筹划在公路的一侧修建一条自行车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政策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土地使用混合现象明显,城市自行车的使用一度非常普遍。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1990年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城市对自行车的发展采取了限制政策,导致自行车使用比例大幅度下滑。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在分析了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政策的演变后,探讨了近年来出现的公共自行车的发展模式和作用。指出我国必须从政策、空间规划、经济和社会文化氛围等多方面为城市中自行车的使用创造有利条件,并把保持较高的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自行车友好社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力推广自行车友好社区(BFC),并且有具体的评估内容。自行车的推广对促进社区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以及对公众的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自行车友好社区的活动对我国有借鉴意义。它对于我国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道路自行车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各级城市居民出行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国自行车交通中有一系列重要问题亟需研究探讨,如自行车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在平交路口的组织,自行车保有量及交通量预测,有中国特色的自行车交通规划等等。本文研究探讨了我国城市自行车道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三个重要问题,并给出了有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自行车在短距离出行和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并提出自行车向公共交通转化的发展趋势,使城市的交通结构日趋合理,让自行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遥  魏晓冬  冯伟  王峰  吴昀晖 《城市规划》2015,(Z1):102-106
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短距离出行的最佳选择,也是建设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规划通过调查研究,充分把握丽水城市特色与交通发展特征,找出了丽水自行车交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按照以问题导向应对近期改善,以目标导向应对远期发展的思路,提出由城市道路自行车系统、自行车绿道系统、自行车衔接系统及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有机构成丽水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体系。并对每个子系统进行详细规划,选择绿色交通示范区进行路段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