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河洼滞洪区安全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卫华 《治淮》2002,(3):24-25
泥河洼滞洪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以西舞阳县境内的沙河与澧河之间,控制沙澧河流域面积11900km~2,于1955年建成,设计蓄洪水位68.00m,相应淹没面积103km~2,滞洪总量2.36亿m~3。滞洪区涉及舞阳县5个乡镇65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余人,其中在最高滞洪水位68.00m以下,淹没49个行政村,耕地0.82万hm~2,人口6.36万人,房屋12.4万间,涉及财产约7.86亿元。滞洪区主要工程有:马湾进洪闸、罗湾进洪闸、纸房退水闸和19.22km的蓄洪大堤。  相似文献   

2.
围堤湖蓄洪垸1995年实施蓄洪后,进洪口的堵复工程量巨大,进展缓慢。因此,兴建进洪口势在必行。通过对进洪口蓄洪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经济合理的进洪口兴建方案。  相似文献   

3.
沿淮行蓄洪区自五十年代起陆续开辟以来,经多年运用证明,其行洪蓄洪效果显著,为保护淮北大堤和淮南、蚌埠圈堤的安全,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是淮河流域重要的防洪工程措施之一。目前,沿淮共有蓄洪区4个,蓄洪量65.1亿立米;行洪区21个,行洪流量2000~4000秒立米。行蓄洪区共有耕地286万亩,人口149.1万。五十、六十年代,行蓄洪区内地多人少,粮食产量较高,群众生活胜于岗地。七十年代行蓄洪次数较少,当时群众虽不富裕,但矛盾并不突出。八十年代淮河进入丰水期,尤其是1982年以后,行洪频繁,加上行蓄洪区历年人口骤增,群众生活贫困,不得温饱,矛盾越来  相似文献   

4.
阜南濛洼蓄洪区,自1953年建成以来,12个年份15次蓄洪,累计进水量71.91亿m2,对有效削减淮干洪峰,减轻淮河中下游防洪压力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温家宝赞扬其为"王家坝精神"。但每次蓄洪,10多万濛洼湖心庄台人民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疾苦。如何彻底解决濛洼蓄洪区蓄洪安全问题,从根本上保障蓄洪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笔者深入濛洼蓄洪区,进行多次调研,结合濛河分洪道拓宽疏浚工程建设以及土地复垦、旧村庄改造,美好乡村(集镇)建设,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建设,引江济淮和阜阳城水源工程建设等等,提出阜南濛洼蓄洪区美好家园建设的规划设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濛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是淮河中上游结合部位,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耕地18万亩,辖3个区12个乡1个国营农场。现有人口13.4万,其中农业人口12.6万人。蓄洪区兴建于1952年,设计蓄洪水位27.66米,相应蓄洪量7.5亿立方米,是淮河上中游结合部位的重要拦蓄工程,对削减淮河洪峰,降低淮干水位,保护两淮煤矿、蚌埠市及津浦、阜淮铁路干线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蓄洪区建成39年来,已有10年12次蓄洪,库区共损失粮食3.84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但蓄洪后的社会效益,却远远超过损失值。开闸蓄洪的沉默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7,(3):10-13
为了防治卜尔色太沟孔兑泥沙入黄危害,通过对该孔兑水沙特性及治理工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库布齐沙漠腹地配套建设东、西两个滞洪区蓄洪滞沙,总库容分别为1 357万、1 262万m~3。工程建成运行后,在发生2003年典型洪水的情况下,次洪分水比为0.196,分沙比为0.225,可有效减少孔兑入黄泥沙。根据孔兑工程建设和沿岸群众的治沙用洪经验,总结出孔兑治理思路为"拦、分、滞",主要措施为在上游修建拦沙堰或拦泥库,清浑分治、旁侧分沙,运用有利地形蓄洪滞沙。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根治淮河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千百万人参加的治淮斗争。1950年冬,河南、皖北、苏北三省组织了100万民工进行山谷水库、洼地蓄洪、整修堤防、疏浚河道及中游控制等工程建设。接着经过四个冬春的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淮初战的重大胜利。从1950年冬到1954年春,在淮河干、支流上建起了5座大型水库和11处洼地蓄洪工程,总共可拦洪、滞洪200多亿立方米。同时,修建了重要涵闸107座、船闸9座,修筑堤防  相似文献   

8.
蔡敬荀 《治淮》1999,(4):10-11
淮河干流上行、蓄洪区是全国七大流域最多、使用最频繁的地区。这是淮河的自然地理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是淮于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个河道过洪流量的20%~40%,洪水愈大,作用也愈大;同时也带来了淮河防汛的沉重负担,各级领导都为行。蓄洪区的使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疲于奔命。 总结历史教训,大约有以下几个过程:50、60年代,行、蓄洪区内相对地多人少,圈堤矮小,行、蓄洪阻力不大,矛盾不突出。70年代人口大增,圈堤加高,行蓄洪阻力加大。在洪水到来时,不得已曾请部队工兵用炸药炸开行洪口门行洪。80年代以来,在水利部的关怀与指导下,对口门行洪、漫堤行洪、口漫结合行洪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究,并作了大型水工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城市内涝频繁发生。该文对福建城市内涝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规划和排涝系统建设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涝标准,在充分挖掘城区内河泄洪、蓄洪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内涝治理思路和采用“排、疏、滞、蓄、截、引、防”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提高城市防御内涝能力,研究的思路及所提的对策措施可供其它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城市内涝频繁发生。该文对福建城市内涝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规划和排涝系统建设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涝标准,在充分挖掘城区内河泄洪、蓄洪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内涝治理思路和采用"排、疏、滞、蓄、截、引、防"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提高城市防御内涝能力,研究的思路及所提的对策措施可供其它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广仁 《治淮》2006,(10):10-11
一、基本概况河洼地位于安徽省阜南县东南,西起洪河口,东至南照集,东西长约40.5km,南北平均宽7.5km,地面高程一般在26.0~21.0m,面积约300km2。建国后河洼地划为控制蓄洪区,1951年冬至1952年冬修筑洼蓄洪圈堤。沿河南岸筑堤,东至曹台孜与淮堤相接,西端从官沙湖口筑堤至王家坝与淮堤封闭。堤与北部岗地间留有宽约1.5~2.0km的河分洪道。1952年建郜台孜退水闸,1953年建成王家坝进洪闸,行成洼蓄洪区堤圈。圈堤总长94.3km。其中淮堤长50.5km,氵蒙堤长43.8km。氵蒙洼是淮河进入中游后开辟的第一个蓄洪区,蓄洪面积187km2,蓄洪水位27.5m,蓄洪量7.5…  相似文献   

12.
《治淮》1988,(3)
涡阳县引进外资综合治理区共21.9万亩,91%是砂姜黑土,治理前的情况是“荒多、湖多、砂姜窝,土地瘠薄灾害多”。灾害频繁,10万人口的温饱没有解决。1982年利用外资实行农、水、林、电、路综合治理,仅水利建设,就开沟疏浚渠道4807条,复  相似文献   

13.
《水利天地》2012,(6):12-12
巴兰河是松花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伊春市辖区铁力市太平岭南麓,属于小兴安岭余脉。巴兰河上游是我省暴雨中心,洪水发生频繁。1996年和1998年两次发生大洪水,有13个村屯和1个国营林场进水,转移人口6500多人,淹没农田3.2万多亩,洪水过后土地沙化面积近3000亩。按当时经济指标计算,一次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元。为此,巴兰河防洪工程纳入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11年下达了中小河流治理投资计划。主要是新建堤防8公里,穿堤间2座,护岸900米。总工程量56.39万立方米,其中:土方54.48万立方米、石方1.61万立方米、混凝土195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681万元,其中:国家l099万元、省级440万元、县级293万元、地方承担占地补偿投资849万元。  相似文献   

14.
1998年长江流域型大水后,洞庭湖部分蓄洪垸建成分洪闸,为湖区“控湖调洪”的蓄洪调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有限体积法(FVM)建立湖泊二维水力学计算模型,概化蓄洪区域,可以解决洪水来源复杂而蓄洪区个数多且分布广、边界条件各不相同、观测点不一致的空间变化问题。针对长江1996、1998、1999年等大洪水的情景模拟表明,以蓄洪垸开闸蓄洪达到控制外河外湖水位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姜唐湖退水闸位于安徽省淮河姜唐湖蓄(行)洪区行洪下口门处.它具有挡洪、蓄洪、行洪、退洪及反向进洪的功能.本文主要对闸的过流能力、闸室上下游翼墙和闸室上下游护砌范围以及闸下消能防冲设施布置合理性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小辉 《山东水利》2012,(10):58-59
多年来,黄河滩区在蓄洪、滞洪、沉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滩区具有多重特性,其治理问题非常复杂。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的现状、形成分析,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且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提出了滩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不仅是行蓄洪水的场所,而且是沿淮近130万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行蓄洪区还存在着启用标准低、使用频繁、人与水争地矛盾突出等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对现阶段行蓄洪区治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垛湖地处淮,颍河交汇安徽省颍上县境内,湖内原有耕地9万多亩,人口6.9万多人。1953年被国家确定为行洪区。30多年行洪31次,不行洪的年份也内涝严重,收入无几。群众花钱靠救济,吃粮靠回销,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1987年,在国务院和省、地、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退建了淮河大堤,减少了行洪机遇,为治理湖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王岗区委、区公所抓住时机,及时对湖区进行了综合治理,使这个灾害频繁的穷地方,发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19.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治理前也是洪灾最频繁的一条河流。汉江1935年的洪水是近代历史上罕见的洪水,这一年的洪水给中下游两岸人民造成大量的死亡与大面积农田的淹没,损失是极其惨重的。因此,治理汉江1935年的洪水是汉江中下游两岸防洪的目标。汉口控制长江流域面积约148.8万平方公里,新城控制汉江的流域面积为14.4万平方公里,占汉口控制面积的9.7%,但在长江多次大水年中如1931、1935、1954年的7~9月的洪水组成所占的比重,在多数月份的情况下,汉江的来洪量多超过9.7%,1935年的7月份竟高达17%。经治理后不仅能解决汉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且对武汉及其附近地区遇长江洪水年份,缓和其防汛紧张状况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长伟  马雪妍  晁代文  谭雪 《人民黄河》2012,34(12):20-21,77
对渭河下游临渭区沙石资源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河道管理要求、堆沙点位置与转运成本以及河道采沙堆沙方式对河道行、蓄洪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渭区河道采沙堆沙对河道管理影响较大;当前有关河道采沙堆沙规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适度调整;当临渭区河段滩地沉沙场沙堆宽度在200 m以下、汛期滩地堆沙在100万m3以下时,对临渭区河段行、蓄洪的影响甚微。同时,提出了适当调整采沙规划部分沙场分布、进一步深入论证滩地堆沙对河道的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