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应对措施推进,已有超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以传统油气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面临多重环保监管和碳减排压力,低碳转型战略受到广泛关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从供需格局、勘探开发趋势、业务结构、国际油价、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分析了全球油气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坚定油气的主体能源地位,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进,深浅并重”,促进增储稳油增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重碳减排和碳利用相结合,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开发;重视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依托油气勘探开发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战略、有步骤地推进新能源领域发展;坚持以理论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配套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战略,驱动油气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为传统石油企业今后如何干提出了若干方面的要求.在这些方面,"三桶油"做了哪些工作?未来会怎样做? 能源要点一: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3.
页岩油气革命及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3,他引:19  
页岩油气革命延长了世界石油工业生命周期、助推了全球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影响着各国能源战略格局。地质历史时期生命大爆发及生物大灭绝事件控制了全球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和演化。结合世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分析,页岩油气革命包涵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和战略革命。科技革命将资源视野从源外单一资源类型扩展到"源岩油气"系统;管理革命实现页岩油气低成本开发;战略革命重塑世界能源新版图。通过系统介绍中国陆相页岩油、海相/陆相页岩气两大领域的工业实践,明确了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是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规模开发利用的现实探索,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经济开发的有效途径,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和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当前,中国3 500 m以浅海相页岩气开发已有成功经验,海陆过渡相和3 500 m以深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地下煤气化试验探索煤炭清洁化和可持续利用新模式。页岩油气革命对中国能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页岩油气革命突破传统找油理念,助推"源岩油气"成为新的油气系统;页岩油气革命推动"技术爆发",加快能源类型迭代;页岩油气革命开启"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的发展道路,有望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田实现了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并取得一系列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创新成果。肇始于美国的"页岩革命"正深刻改变着全球能源格局。有种观点认为,世界页岩油储量可达到常规石油储量的数倍。当前仍处于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机遇期。把握住机遇,提前介入,就有可能占得先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把握机遇,历经多年探索研究,率先在渤海湾盆地实现了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此间几多坎坷,几多收获?前路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5.
邹才能  朱如凯  董大忠  吴松涛 《石油学报》2022,43(12):1675-1686
页岩油气是自生自储、源储一体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根据热演化成熟度将页岩油划分为中—高成熟页岩油与中—低成熟页岩油,根据页岩沉积环境将页岩气划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页岩气。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实现陆相页岩油商业规模开发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相继在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获得陆相页岩油重大发现。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实现了海相页岩气工业突破和快速规模发展,截至2021年底,在中国南方累计探明页岩气田8个、探明地质储量2.74×1012m3,2021年页岩气产量达230×108m3,累计生产页岩气924×108m3。中国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大,但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借鉴国外页岩油气发展经验与启示,建议由国家牵头评价落实黑色页岩转化油气、高碳煤岩转化油气的技术与经济资源量,制定发展规划;设立国家级黑色页岩、高碳煤岩油气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区,继续执行并出台页岩转化、煤岩油气转化的财政激励和税收扶持政策,推动实现地下页岩油熟化转化革命、地下煤炭加热转化油气革命;国家顶层设计,统筹投资,以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为代表,打造地上可再生能源与地下油气煤、热锂铀、碳捕获和储存(CCS)、碳捕获与利用及封存(CCUS)等协同融合发展的"世界超级能源盆地"基地,实现地上与地下多种能源的协同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化石能源盆地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能源物理结构模型,煤岩是由大分子碳基质和中、低分子油基质两相组成,其中碳基质包括骨干相和枝干相,是固定碳的转化基质,而广义的"石油"组分-油基质是热成烃的基础物质,储集在碳基质骨架中,构成"煤岩油气藏"。并依据这一认识,在归纳煤转化现已工业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来可能工业化的油煤浆连续焦化技术和煤岩油气藏分散、溶解、相分离技术和油基质加工的工艺路线,以期对煤岩油气藏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商业化能源。通过资源和储量的初步分析,我国煤岩油气资源大约为常规油气资源的数倍,从而为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复杂油气藏效益勘探开发的必由之路".总结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剖析了其发展过程、实现思路,列举了国内外典型应用实例,梳理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方向.分析发现,北美地区以及国内西南油气田、浙江油气田、塔里木油气田、新疆油气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吉林油...  相似文献   

8.
<正>据国际能源署评价,我国页岩油可采资源量约45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以陆相沉积为主,面临甜点层富集机理不清、缺乏评价优选方法的世界级难题。成功开发的北美页岩油属于海相沉积,要想实现陆相页岩油的工业开发利用,亟须在这一新领域取得理论和技术突破。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2013年以来,大港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研究团队加快推进理论认识与核心技术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大环境下,非常规领域成为目前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力补充,在部分油田呈现出常非并举的发展势头,除页岩气而外,致密油是目前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在系统梳理、分析、总结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特征基础上,根据最新烃源岩、储层、源储配置等分析实验样品以及勘探开发成效的系统分析,提出:侏罗系大安寨段烃源岩有机碳中等,页岩油气显示频繁;储层致密化程度高,发育相对优质储层;源储配置类型多样,致密油充注效率高;致密油大面积分布,分相带建立有利区标准;致密油生产差异大,创建勘探开发新模式五大创新认识。根据目前的勘探开发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提出了大安寨段具备页岩油气与致密油气两大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的新思路,并指出了页岩油气主要发育在半深湖区,致密油主要发育在滨浅湖区的认识,为该层系下步的整体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页岩油气革命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油气革命延长了世界石油工业生命周期、助推了全球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影响着各国能源战略格局。地质历史时期生命大爆发及生物大灭绝事件控制了全球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和演化。结合世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分析,页岩油气革命包涵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和战略革命。科技革命将资源视野从源外单一资源类型扩展到"源岩油气"系统;管理革命实现页岩油气低成本开发;战略革命重塑世界能源新版图。通过系统介绍中国陆相页岩油、海相/陆相页岩气两大领域的工业实践,明确了地下原位加热转化技术是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规模开发利用的现实探索,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经济开发的有效途径,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和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当前,中国3 500 m以浅海相页岩气开发已有成功经验,海陆过渡相和3 500 m以深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地下煤气化试验探索煤炭清洁化和可持续利用新模式。页岩油气革命对中国能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页岩油气革命突破传统找油理念,助推"源岩油气"成为新的油气系统;页岩油气革命推动"技术爆发",加快能源类型迭代;页岩油气革命开启"坚持常规、突破非常规、开启新能源"的发展道路,有望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油气勘探开发中,碳同位素能够确定油气成熟储集层与烃源岩的关系、区分油气混合来源由于页岩气成分简单,组分中的同位素信息尤为重要。随着同位素分析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开始尝试在现场发展实时同位素录井技术,各大油服、仪器公司相继研发出同位素录井设备,在现场进行测试。碳同位素录井是一种在油气勘探开发现场的快速、连续、准确、经济获取同位素信息的新型录井技术,对地质条件下油气藏的发现和检测提供了实时和连续的地球化学表征,为录井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来源和数据解释。碳同位素录井技术已逐渐被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单位所接受,以东营和南川两口井的碳同位素录井为例,总结碳同位素录井技术的起源及发展、碳同位素录井方法及其优势,并展望该技术未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碳市场是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石油天然气行业在运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约占9%,碳市场的发展必将对油气行业产生影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市场通过碳配额、碳减排指标等方式调节碳价,直接影响油气生产成本,促使国家及行业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产业和工业升级,加快能源行业转型,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构建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双碳”背景下油气田企业加快油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实施路径上需推动“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供应结构转型升级,利用低成本绿电支撑油气供给增长,大力发展地热清洁供暖以减轻冬季天然气保供压力,规模化开发光伏与风电,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探索发展绿氢产业。同时,加大生产用能清洁替代,推动油气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具体包括:油气生产系统优化瘦身,推动节能提效;实施清洁电力替代,以绿电替代网电并不断提高绿电占比;实施清洁热力替代,构建低碳化、电气化工艺流程,探索利用光热、余热和低温空气热,实现对自用天然气的替代;实施生产系统再造,打造与清洁能源特性相耦合的低碳化油气生产系统。为保障油气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推进油气产能与清洁能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建设融合”;二是加强节能提效和新能源消纳,实现“生产融合”;三是通过一体化建设、运行和评价,实现“管理融合”;四是深化能源生产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勘探开发研究院")是大港油田公司所属集勘探、开发于一体的综合研究单位,主要承担着精细构造解释与构造解析,沉积体系研究与储层预测,油气资源、复杂断块富集油气带的评价,斜坡凹陷岩性油气藏精细研究,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资源潜力定量研  相似文献   

15.
"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为全球能源行业减排带来新的挑战,油气行业首当其冲.欧洲作为"碳中和"的有力倡导者,在能源转型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为了探索中国油气行业在"双碳"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对欧盟能源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及其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国油气行业行情,提出合理建议.建议中国...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是近年地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前缘领域,其建设目标是实现勘探开发多学科、多层次、多业务对象、多业务阶段的协同工作和成果共享,提高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效率和成功率。中国石油统一建设的"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A1系统)在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主流软件协同、项目研究成果管理与共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满足了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的需求,在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单位的实际应用中得到完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北美TMS页岩油地质评价及勘探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美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能源企业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因此,及时掌握海外页岩油气区块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意义重大。对于资料不够丰富、要求快速评价出勘探有利区的海外页岩油气区块来讲,页岩的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是最基础的评价内容。对北美X地区TMS(Tuscaloosa Marine Shale)页岩油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分析表明,TMS页岩具有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处于生油高峰阶段、页岩埋深和黏土矿物含量适中、页岩储层顶底板保存条件较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TMS页岩油有利区,其勘探选区可分为5类,Ⅰ类区综合评价系数大于0.75,为极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25个地理区块中,V区块页岩油勘探潜力最大,P1区块页岩油勘探潜力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油气上游勘探业务是石油央企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效益之源,是端稳"能源饭碗"的关键. 2021年,中国石油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稳油增气基础进一步巩固,再创油气开发新佳绩,进一步夯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底气.全年油气产量当量超过2.1亿吨,原油产量实现3年持续增长;全年天然气产量当量再超1亿吨.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大港油田发现和建设初期,预探—评价—产能建设—油气生产这种"接力棒"式管理是其开展勘探开发业务的传统模式。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不断提高,老油田勘探难度加大,和自主经营对经济效益为先的要求,其不适应逐渐凸显。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港油田整合传统油田勘探开发模式中的管理职能,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大力推进实施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规模已超过天然气总产量的1/3,其中页岩气是我国近期非常规发展潜力最大的矿种,也是今后5~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致密气及煤层气也将得到稳步发展;致密油勘探开发初具规模,页岩油和油页岩油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后备接替资源。但我国对页岩油和油页岩(烃源岩)的重要地位和勘探开发潜力认识不够,使源岩勘探一直处于勘探初期认识阶段。建议加大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等重点盆地(层系)的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试验攻关力度,尽早实现中国版的"页岩革命"目标,使其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