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构建了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水平较高的苏沪鲁粤沿海四省(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沿海地区经济协调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四省市经济协调水平整体上处于波动上升阶段,山东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广东、江苏以及上海整体趋同;...  相似文献   

2.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在多方位、多层次存在着互动作用,两系统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构建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区公路交通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全省的交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河南省多数地区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状态。应加大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投资力度促进河南省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发展是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概念入手,结合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选取经济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共14项基本指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等建立了徐州市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利用实际数据测算了徐州市2005—2014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徐州市经济与资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低,而经济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为此,提出了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生态补偿及生态文明社会监管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公路运输发展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04年指标的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将各主成分得分结合主成分权数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各区域的综合得分;最后,按综合得分对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评价,作为解释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结构,基于OECD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起REE系统协调与发展预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通过频度分析和专家咨询,结合统计数据的收集,确定评价指标;根据Z-score法、指数平滑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用因子分析研究指标贡献率,得到了子系统增长指数,根据构建的协调发展指数模型得到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和协调指数。对陕西省2001到2013年REE系统协调发展预警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REE系统预警管理的指导性建议。本研究确定了REE系统协调与发展的27个指标,综合反映REE系统结构与功能;通过定量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赋权,确保评价的客观性;通过体现协调与发展来反映系统预警管理的动态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8.
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从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城镇发展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以云南省为例,运用熵值法、质量与速度协调测度模型和GIS技术对城镇综合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云南省各市区按发展类型可以分为优质完善型、加速提升型、初步发展型、严重落后型4种形态;按发展协调度可以划分为协调型、滞后型和质量过度滞后型三类;按主导类型则可以划分为经济发展与科技支撑主导型、经济与社会发展主导型、资源环境主导型以及非主导型四类。第二,城镇综合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较低,总体呈现出由昆明为中心向外围圈呈三级阶梯状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9.
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数字经济与环境质量的概念和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与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12—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评价两系统的发展水平,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并进行时空分析,最后利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2012—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与环境质量发展情况都呈上升趋势,但达到极度耦合协调程度的城市较少,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布呈现“钟形”特征,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因子既存在差异性也存在相对一致性。因此,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支撑下,各省要加强要素资源流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