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将IPv6网络技术引入IP模式智能测控装置。首先设计基于ARM微处理器和嵌入uClinux操作系统的智能测控装置的硬件结构,重点研究基于IPv6的测控装置网络接口的软硬件技术,实现了现场测控层中基于IPv6协议的通信,为搭建新一代IPv6智能测控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将IPv6网络引入网络化测控领域。通过分析对比IPv4和IPv6测控网络,基于共存测控网络构建原则,采用双协议栈方法,设计了基于IPv4/IPv6共存多层智能测控平台,并分别介绍平台中现场测控层、企业级监控层和远程监控层三层结构的构成、功能与实现方式,为研究新一代测控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个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对其通过选择简单的uIP协议,借助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来实现以太网接入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对H1胛协议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说明,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所设计的温度测控系统可以满足远程控制的需要,远端用户可以通过HTTP协议来访问存储在单片机系统上的WEB网页。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零网络编程的情况下实现虚拟仪器的远程测控,通过对虚拟仪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B/S结构并基于Applet与Servlet的虚拟仪器远程测控系统模型。运用UML“4+1”视图模型进行了系统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以及部署视图的设计,并在设计中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网络交互和数据传递。虚拟仪器远程测控系统具有零网络编程和零虚拟仪器软件修改的特点。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模型可以实现实时远程测控。  相似文献   

5.
随着航天器数量的不断增加,快速而准确地对航天器测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尤为重要。针对航天器所处空间环境变化较大、遥测数据成分复杂和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残差网络(AM-ResNet)的航天器测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原始遥测数据转换成灰度图像;其次,将图像依次通过残差网络和注意力模块,获取具有全局依赖关系的特征图;最后经过卷积、池化操作后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实现航天器测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注意力残差网络的航天器测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可将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68%,与ResNet-18、AlexNet和LeNet-5故障诊断模型相比,诊断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53%、5.62%和16.43%,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航天器测控系统故障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TCP/IP网络通讯协议的光电位移传感器通讯接口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光电位移传感器通讯接口的发展一直受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制约。如RS-485、RS-232、CAN等总线协议都只是一些局部系统的总线,由于互不兼容,给测控系统的设计带来很大障碍。而基于TCP/IP网络通讯协议的通讯接口的使用,很容易实现测控系统通讯接口的统一以及网络化和远程控制。介绍了一种基于TCP/IP网络通讯协议的光电位移传感器通讯接口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机器人网络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提出一种基于TOP协议的网络机器人数据控制协议,介绍了此协议的设计、实现以及协议的编码和解析,该协议在基于MotomanHP3机器人的网络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实时协同设计并发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传统并发控制方法中存在的死锁、夭折率和重起率高等问题,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实时更新并发控制系统模型,该模型能根据代理的数据要求生成复制事务,事务发生改变后其他站点能实时显示、实时读取有效数据。运用模糊逻辑分析方法计算操作优先权限的分配,以此保证网络协同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高并发率。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实时复制结构下基于优先权限的乐观并发控制协议,该协议保证在不同站点的同一对象的多个拷贝在各自只有单进程访问的情况下,这些复制及其他各操作在各站点的执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每次对象的拷贝只复制发生改变的部分,而不是整个对象,降低了网络负担。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发射装置实时测控的微控制器网络技术,解决发射装置系统功能膨胀以及对实时控制的双重要求。构建实时测控网络,利用硬件协议栈的思想,在发射装置系统各管理模块上实现协议的硬件化,建立大数据量动态信息实时可靠传送网络,以满足系统对命令和流程控制等严格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时性的需求。证实了基于发射装置实时测控的微控制器网络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嵌入式网络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以嵌入式WEB服务器为核心。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Instrumentation is calibrated at appropriate intervals according to specific maintenance schedules. Metrologists have to deal with this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report, a decision-based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hoice of calibration intervals. The reliability curve of the tested instrument is estimated to maintain control of its performance. Consequently, the next calibration is scheduled in order to guarantee reliability. The reported model provides metrologists with a procedure to establish optimal maintenance intervals in compliance with current standards. The model is based on general hypotheses, and therefore it is applicable for maintenance of any measur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进行舞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其他设计系统相比,该系统设计开发时间短,为实现舞台系统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等功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并且可以基于TCP/IP协议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控制数据,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与维护。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频率电压紧急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装置采用32位嵌入式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利用双电压回路进行电压测量,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实现频率测量,提高可靠性,确保测量准确。对任一故障的判断和决策都采用多个不同的条件,多重闭锁机制,有效防止误动和拒动;大屏幕液晶实时显示电压、频率等信息。嵌入式双网通信接口,采用国际标准或按用户要求定制通信规约。  相似文献   

14.
涡轮叶片形状检测中的模型配准控制点集选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片模型的配准定位是叶片形状检测与分析的一个核心环节。为解决基于迭代最近点方法的叶片密集测量数据与其CAD模型的可靠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D模型的配准控制点集选取方法。结合模型配准可靠性分析技术,预先在叶片CAD模型规划出配准基准点集;通过测量数据与配准基准点集的配准运算,把配准基准点集映射到叶片测量数据上,获取测量模型上对应的配准控制点集;滤除其中可能降低模型配准精度的坏点,得到最终的叶片模型配准控制点集。进行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的叶片模型配准试验及对比分析,总结出一些可用于指导叶片模型配准控制点集选取的策略。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叶片模型配准控制点集选取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进步,自动化仪表信号的传输从气动信号、电压信号、标准电流信号,一直到数字通讯不断完善。石油炼化企业自动化仪表的使用除了简单的工艺参数检测和监控,还需要一些更详细的参数,于是HART通信协议这种形式简单参数齐全的通讯模式完美的解决了现场数据的收集和控制功能。本文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经验,阐述HART通信协议在现场仪表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供暖收费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设计了以热计量和热调控为主要功能的智能仪表。该系统以S3C44B0X作为实现平台,采用μC/OS-Ⅱ操作系统管理各项任务。根据用户温度设定值,以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糊控制算法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通过RS232总线与上位机通信,实现了远程抄表与监控。实际应用表明用户根据所需选择供热,减少了热量的损耗,使供暖收费更加合理,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arm技术.嵌入式实时内核和tcp/ip协议设计的嵌入式网络仪表的实现方案。通过网口和串口数据的转换实现了对仪表的监控.并加入了校验以保证数据传递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关节轴承球面尺寸检测仪专用于测量不同尺寸系列工件的特点,提出了关节轴承球面尺寸检测仪误差在线辨识与修正法。该方法通过在线测量系列工件和分析实测结果,可以准确地辨识并修正仪器系统误差,具有无须借助标准件、可低成本大幅度提高测量精度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仪器的测量值与高精度仪器测量值的偏差在10μm以内,最大测量误差由修正前的0.110mm减小到0.004mm,仪器测量精度明显提高,满足了企业提出的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用户审美艺术的不断提升,在产品设计时仅关注软件和硬件而忽略结构和外观造型的创新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用户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便携式伺服电机测控仪设计方案,重点从测控仪的结构、外观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说明,既满足了测控仪的基本功能又增加了其美感,极大地提高了测控仪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