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从七性关系着手剖析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以及测井评价方法的不同,由于一般致密砂岩储层自然条件下无产能,压裂后产油,且源储一体,所以对于储层的脆性特征、地应力特征以及烃源岩评价必不可少,也将成为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能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勘探井还是开发井,在正式投产以前都要确定储层的产能。研究储层产能的方法 有地震、测井、试井以及电缆地层测试等几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几种储层产能评价分法的优缺点和 适应性,重点分析了电缆地层测试储层产能评价技术,提出了结合测井资料进行电缆地层测试产能 评价的新技术,对油气井储层产能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jl油田于70年代发现,主要目的层为FY油层,该区共完钻开发井近千口,目前还具有年产百万吨的生产能力。在该区勘探开发过程中,通过取芯、泥浆漏失、注水吸水剖面、示踪剂等动态资料揭示,认为该区发育大量的构造裂缝。因为本文通过测井技术针对研究区裂缝性储层识别与评价开展综合研究,明确裂缝性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及裂缝定量评价方法,为研究区裂缝性储层产能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延长组长3油层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演武—三岔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接替层位,目前,已在研究区西部获得连续突破,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因矿权面积大,勘探程度低,且油藏分布相对复杂,加之区域前期未有较好的油气发现,直接制约了后期油藏勘探评价工作。本次研究,在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关键地质参数,建立符合实际需求及区块地质特征的评价标准,对研究区长3油层组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将研究区长3储层类别依次划分为4类,其中,长33小层Ⅰ类优质储层发育,Ⅱ类储层各小层分布广泛,是今后重点勘探层位。通过本次研究,为后期演武—三岔地区长3储层预测以及有利目标区优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前期勘探资料表明区块地质条件、气水关系异常复杂,因此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对于目标区块的开发非常重要。通过对构造特征、沉积相、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砂体展布及气水分布规律,确定了有效储集砂体的特征、类型以及主控因素,建立了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标准,并根据该标准对目标区的主力产层进行了分类评价。预测认为在目标区的东部、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存在4个气藏富集区域,并根据研究成果部署下一年的产能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该项研究成果为指导苏里格气田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我国同类气田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不同于常规碎屑岩气藏,该类气藏的有效开发面临很大问题。龙岗气田是典型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和试采动态特征研究表明气藏储层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气水关系复杂,部分试采井受地层水影响严重,同时不同类型气井生产特征表现出极大差异。该气藏有效开发主要面临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流体分布复杂性描述、储量计算以及产能评价等问题。针对该气藏开发面临的问题以及气藏开发特征,提出4条开发技术对策:①井—震联合开展储层精细描述,提高气藏开发规模;②布井方式采用不规则井网,提高气藏开发效益;③加强动态监测,科学管理气藏,提高气藏管理水平;④坚持"边勘探、边滚动、边建产"的开发思路,降低气藏开发风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的制定为龙岗气藏有效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北特鲁瓦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方法及其与产能的关系,笔者利用测井、岩石薄片、压汞、试油等资料,对北特鲁瓦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分类与质量评价,并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与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利用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参数、以及测井资料对孔隙型储层质量进行评价与分类是可行的,研究区KT-I油层组А_~21、А_3~2层为优质储层,其余各层储层质量较差,本研究成果可为后期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老区扩边勘探、滚动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网格化综合评价普光气田储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勘探开发效果及成败的关键是对储层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由于影响储层特征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只有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储层综合评价工作贯穿在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中.才能对储层逐步做出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判断,从而为勘探开发部署、油气资源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研究、油藏数值模拟.以及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可靠的地质基础。由于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断裂系统等多种因素控制,使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增加了开发难度。为精细评价储层,准确刻画优质储层的分布,首先引入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沉积微相指标及裂缝指数等多种评价参数,建立地质模型;然后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权系数,并在地质模型中归一化网格计算评价指数,通过对这些指数加权求和确定各网格综合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得分与产能的关系式确定各网格的储层类型.精细刻画了储层间的差异及优质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兴城地区火山岩储层孔洞裂缝发育与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气储层的产能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一直是勘探开发的一项基本任务。针对徐深气田兴城地区火山岩储层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对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地质及试气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常规和成像测井资料,论述了总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次生发育厚度、孔洞裂缝发育程度等参数与产能的关系。并利用上述参数建立了火山岩储层产能评价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对今后天然气火山岩储层的产能预测和气田开发部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正在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但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储层的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完善,储层评价体系对于页岩气高效开发存在限制。评价页岩气储层时需要关注其生气能力、储集能力和可压裂能力。研究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评价参数对于提高采收率非常重要。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出页岩气成藏过程、赋存状态以及储层特征。在进行页岩气储层评价时,需要从矿物组分、成熟度、有效厚度、物性特征、含气性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系统总结。这些评价结果可以为储层精确评价和有利区优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四步法"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四步法"为基础,结合储层研究的特点,阐述了地震储层学研究"四步法"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地质研究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地质基础;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及技术方法研究是地震储层学的实验基础和方法体系;储集体的表征与建模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核心;储层综合评价与建模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成果体系。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夏72井区裂隙式喷发火成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实例证实了"四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建立的储层特征模型和油藏三维模型有效指导了该区的勘探开发,并对其他地区火成岩储层表征与建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恰什古伊气田是中亚管线的核心供气气田之一,受早期恰什古伊地区钻井成功率低及取心收获率低的影响,其储层特征不明确,这给该区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利用目的层段的系统岩心资料,开展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等实验,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气田主要层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恰什古伊地区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组合以中、小孔-小喉组合为主。通过综合评价,将区块内储层分为3级,并研究了各级储层特征,同时发现区块的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恰什古伊气田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气田周边的滚动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气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利用储集层沥青的饱和烃色-质图的指纹特征识别流体类型已经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但这一方法在高演化地区的气层识别上遭遇到一些问题。从高演化地区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演化地区储集层中存在两种赋存状态的可溶储集层沥青——游离态和束缚态。根据对储集层中这两种可溶储集层沥青的识别,结合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方法识别油、气、水层的基本原理,成功地对高演化地区的气层、非气层进行了识别,为天然气的勘探前景评价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火山岩发育区已从油气勘探的禁区转变为靶区,但对于岩浆侵入油藏的石油地质研究还相对较少.结合岩浆特点和侵入活动特征,开展渤海湾盆地岩浆侵入活动对烃源岩演化、围岩储集性能、油气运移、油气保存等油气成藏特征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渤海湾盆地岩浆侵入油气藏重点勘探目标.结果表明,岩浆侵入有利...  相似文献   

15.
桥白深层凝析油气藏类型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桥白地区深层油气藏类型特殊而复杂,结果影响了勘探开发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桥白地区深层油气藏组成性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桥白深层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录井显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丰富的录井信息资料和地化分析指标对油气藏类型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差异性分区建立了判别标准,现场实施效果良好。由于桥口深层与白庙深层凝析油气藏烃类组成性质和相态特征的差异性,在今后的勘探开发措施方案制定中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6.
铝土岩气藏是近期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一种非常少见的非常规气藏,测井评价在其勘探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测井评价中将铝土岩作为风化壳盖层,未将其作为储集层,没有形成系统的测井评价方法,不能满足铝土岩气藏勘探开发的需求。立足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太原组含铝岩,从岩性、矿物组分、储集层物性、含气性、成像模式-孔隙结构特征五大方面,开展铝土岩气藏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明确了含铝岩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含铝岩识别图版,根据岩石物理实验构建了铝土岩气藏孔渗饱评价模型,结合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提出了铝土岩储集层识别标准,形成铝土岩气藏的测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目前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富县地区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基于研究区长8油层组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同时结合测井资料等,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储集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之,孔喉结构特征以微孔喉类型为主,储集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油藏地球物理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发展经历了构造油气藏勘探、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和油藏地球物理3个阶段;主要技术也从地球物理勘探成像技术逐步发展为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预测技术,并且从非地震、地震、井筒、油藏开发技术和地质理论等技术领域逐步转为油藏地球物理技术领域。为能较全面地了解从勘探地球物理到油藏地球物理的发展历程,讨论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同时介绍了东方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多年来关于油藏地球物理的研究与认识成果,希望能达到共同讨论和共同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港地区主要发育砂岩和白云岩 2 种类型的储层,目前针对砂岩储层的研究广泛且深入,而针对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展布规律的研究较少,从而制约了该地区白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 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于构造、沉积、烃源岩评价及单井储层等分析,结合数据体融合技术,对新港地区白云岩储层的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并对该储层油气成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从而明确了该储层的勘探潜力。 结果表明:新港地区沙三段储层发育优质烃源岩,为源储一体的原生油气藏,而且分布面积较大,其中沙三5亚段白云岩储层发育大量裂缝和溶孔,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该研究对于同类型白云岩储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