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在中、高层建筑中仍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体系建筑还未广泛应用。在对同等规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与钢结构进行经济  相似文献   

2.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住宅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是具备与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体系。如新型的墙体、楼板材料及新的结构体系等。钢结构体系住宅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钢结构建筑属绿色环保型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该成套技术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研究成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梁伟宇 《中华建设》2012,(4):110-111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钢结构发展迅速,建成了或正在建设一大批大跨度及高层钢结构,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上海环球中心、广州电视塔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使我国钢结构的设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一些由我国自行设计的项目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如361米跨度的斜拱马鞍形网  相似文献   

4.
都兴利 《长江建设》2013,(12):94-95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在不断地提高,能够把设计、生产、施工和安装整合为一体,进而使住宅产业化水平得以提高。基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和材料可回收再生等诸多优点,高层建筑目前在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而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变化也越来越多,很多新兴的结构设计方案以迅猛的速度呈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张慧 《中华建设》2012,(9):78-81
正钢结构住宅是钢结构建筑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早有实例。从1994年在上海北蔡建起的第一栋8层钢结构住宅算起,已有18年的时间了。18年来,我国的钢结构企业在钢结构住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建筑技术、结构体系、建筑产品配套到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已经拥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工程范例,譬如青岛的华阳慧谷住宅小区、上海奉贤的32万平方米住宅、沈阳铁西区7.2万平方米的工人村、武汉的黄金口岸等。  相似文献   

6.
柯善北 《长江建设》2010,(11):26-27
一份呼唤已久的行业标准——《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并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  相似文献   

7.
郭华健 《中华建设》2012,(9):312-313
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主要就是将钢结构加工生产厂家所出厂的钢构件,运输到现场之后,使用塔吊将每根钢构件按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方案依次安装到位,同时进行固定、连接等工序来形成一种钢结构空间。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施工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全不同,在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过程中更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出合理专项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保证钢结构的安装质量,从而最终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的关键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张慧 《中华建设》2013,(4):74-75
如果大家要问,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毫无疑问是建筑业,但是,中国建筑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建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中国建筑业与发达国家建筑业最大的差距在于工业化程度,发达国家建筑业建造过程主要是在工厂里完成,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建筑工业化与传统的现场建造方式相比,能耗与碳排放减少30%。因此中国建筑领域进行革命性变革实现节能,不仅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张慧 《中华建设》2013,(8):72-73
住宅建设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住宅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涉及到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近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9%属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的近20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仍属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约28%;再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用于建筑的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如果节能  相似文献   

10.
钢结构设计与制作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珍 《中华建设》2010,(8):64-65
钢结构工程因其自身具有跨度大、利用空间宽大、施工进度快、经济实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层、大跨度工业厂房及跨度要求较大的公共建筑上。目前,我国钢结构在工程中应用逐步推广,已成为与混凝土结构并行的一大建筑结构体系。由于钢结构制作工艺严格、施工要求精度高,因此,抓好钢结构构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空气质量持续严重污染,武汉市的PM2.5监测指数更是一度跃居全国前十名,环境恶化形势严峻。2月17日武汉市正式出台了《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3—2017)》,提出到2017年,全市空气中PM10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0%。建筑业是社会三大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和污染大户,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建筑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推广绿色建筑模式在住宅产业化中的运用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体现。本文透过武汉市住宅产业化现状,剖析当前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武汉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武汉市住宅产业化规划布局设想,探寻住宅产业化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利红 《中华建设》2015,(4):138-139
建筑的整体水准通常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与文明发展的程度,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建筑,不仅体现出了建造者优秀的建筑技术,也是所在的国家或城市凸显辉煌发展成就的一种方式。60年代后,各种新的建筑构造体系、建筑材料及施工技术不断出现,使得建筑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而在建筑领域,钢结构一直以其特殊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的过程中,在很多发达地区,已经以钢结构作为主要的建筑构造形式,现今世界上最大、最高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人们对建筑的数量、质量和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对己有建筑提出与设计不同的使用要求,须对结构进行改造加固,另外,大量新建的建筑中,部分建筑由于设计、施工或是材料的问题,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须进行补强加固。  相似文献   

14.
正早在2000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在中国,就建筑结构而言,21世纪是钢结构的时代。在了解借鉴国际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我们要尽快制定出自己的行业发展规划,尽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截至目前,我国的钢产量已达到6亿吨,钢结构的用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建筑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各地不断兴起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即钢结构建筑。然而,钢结构并不是一种今天才出现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实,早在我国大兴钢结构建筑之前,国际社会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钢结构建筑。即使在今天,它们也依然傲视群雄,巍然而立。为此,笔者特编发一篇早期世界著名钢结构建筑的文章,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16.
李涯 《中华建设》2013,(9):136-137
一、工程概况某建筑占地面积42353.95m2,总建筑面积584642.0m2,本建筑主楼地下4层,地上98层,建筑高度439m,是目前本地在建的最高建筑。本工程钢结构总质量约5万吨,主要钢材材质为Q345GJC、Q390GJC、Q420GJC,最大板厚130mm,在伸臂桁架节点部位采用铸钢件。主楼由核心筒和外筒二部分组成,核心筒B4-21F、76-98F内埋钢骨柱,  相似文献   

17.
张慧 《中华建设》2013,(6):56-57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指出:"生命第一是建筑的重要准则。安全施工是建筑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重点领域,对于钢结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我国正处在钢结构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国内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方面的规范甚少,《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以下简称《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村镇建筑设计及居住质量水平,实现建筑节能、普及绿色建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 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推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我国村镇住宅发展的必由之路。行 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的发布为村镇住宅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 提供了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支撑。结合我国近几年来村镇住宅建筑特点及装配式混凝 土结构的发展,就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新型装配式村镇住宅混凝土结构体系进行结构 构造、受力特点分析,重点就各结构体系在构造、受力特点、计算模型的选择与简化、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 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各体系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村镇住宅建筑体系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前言钢结构具有高强、高韧、抗震、轻质、施工工期短、综合造价低、节能环保等独特的优点,在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超高层及大跨度建筑方面更显示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不断加大住宅产业化的步伐,着力推进住宅建设的四节一环保工作,以开展住宅建设康居示范工程为先导,以小区规划、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推进机制,促进了住宅品质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武汉市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整个地区的住宅建设方式及其品质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仍有一段差距,通过康居示范工程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