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型混凝土静、动态三轴液压伺服试验系统,比较了大骨料混凝土试件和湿筛二级配混凝土试件在动态三轴拉压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征.结果表明:2种试件的破坏均为典型的拉伸破坏,裂缝垂直于拉应力方向;动态抗拉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抗拉强度增长系数与应变率比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大骨料混凝土试件的动态抗拉强度及其对应变率的敏感性均比湿筛二级配混凝土试件的要小.在八面体应力空间中建立了破坏准则,为大体积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个针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四参数多轴强度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轻骨料混凝土多轴应力状态下的破坏特征分析,发现轻骨料混凝土的空间破坏面与静水应力轴有两个交点,这与普通混凝土破坏面为开口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那些针对普通混凝土建立起来的强度准则直接应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是行不通的。本文建立的轻骨料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偏平面上的破坏包络线采用Wil-lam-Warnke模型在偏平面上的椭圆曲线,受拉和受压子午线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并利用四个参数来建立其方程。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这四个参数,并通过试验结果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定侧压下的大骨料混凝土施加动态双轴压荷载,研究不同的侧压力和应变率(应变率为10~(-5)~10~(-2)/s)对大骨料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在主应力和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了在不同应变率下大骨料混凝土的双轴破坏准则。试验表明:应变率没有改变材料的破坏形态,大骨料混凝土在动态双轴压荷载下主要为层状劈裂破坏。随着应变率的提高,大骨料混凝土试件表面有更多的骨料破坏,同时断面趋于平整。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侧压力大致呈抛物线型变化,且均在侧压力为0.50f_c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骨料组分和强度等级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时受力和变形性能尺寸效应的影响,制作了135组混凝土、水泥砂浆和水泥净浆棱柱体试件。试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40和C60,尺寸为100 mm×100 mm×200 mm,150 mm×150 mm×300 mm和200 mm×200 mm×400 mm。采用刚性辅助架法获得了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了轴心抗压强度、峰值应变以及弹性模量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混凝土、水泥砂浆及水泥净浆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均存在尺寸效应现象,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无明显的尺寸效应;强度等级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尺寸效应的影响较大,截面边长200 mm的C60混凝土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与峰值应变的尺寸效应度分别约为C20混凝土的2倍与1.6倍;骨料组分对尺寸效应有明显影响,截面边长200 mm混凝土试件的轴心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尺寸效应度分别约为水泥砂浆的2.3倍和3倍,细骨料对尺寸效应的影响较弱,水泥净浆轴心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尺寸效应度分别约为水泥砂浆的75%和65%。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混凝土、水泥砂浆和水泥净浆轴心抗压强度与峰值应变尺寸效应律计算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杨木秋 《混凝土》1992,(3):14-20
本文应用边界元虚拟力法对含典型骨料不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数值计算,并用实验验证。从骨料与砂浆交界面的应力态势角度,探讨了混凝土试件强度随试件尺寸变化的规律,初步揭示了尺寸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卢琦淮  陈益 《福建建筑》2013,(2):59-61,88
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单独分析了水灰比、废弃混凝土掺入量、砂率以及粉煤灰取代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得出了废弃混凝土掺入量对强度、和易性影响较大,水灰比、砂率、粉煤灰都存在一个最优量。  相似文献   

8.
对4组不同堆石取代率的再生大粒径骨料(粒径为80~150mm)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测得其承载力,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大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棱柱体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基本接近直线,其比例极限和强度极限接近,只有微小的塑性变形,破坏呈突发式纵向破坏.  相似文献   

9.
向再生骨料混凝土中掺入体积掺量为1%的钢纤维,开展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试验,研究其疲劳寿命和疲劳方程,以用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50%保证率、0.75应力水平下,钢纤维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比未掺入钢纤维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减少83.59%。掺入体积掺量为1%的钢纤维,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轴压疲劳性能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阳  彭峥  戴振华 《山西建筑》2016,(5):123-125
结合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特征,从四参数、统一强度理论、椭圆曲线、蛋形破坏面模型四方面,阐述了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轻骨料混凝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单轴及多轴强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北方寒冷地区混凝土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型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快速冻融循环0、25、50、75次的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多轴压的力学性能试验,其中双轴压的应力比为1∶0.25、1∶0.5、1∶0.75、1:1,三轴压的应力比为0.1∶0.25∶1、0.1∶0.5∶1、0.1∶0.75∶1和0.1∶1∶1的常规三轴和真三轴,测得了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的单轴和多轴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单轴压及多轴压强度的不同影响,总结了应力比和冻融循环次数对处于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论表明: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的双轴压和三轴压强度高于单轴抗压强度,提高程度与应力比有关.这些结论可为北方寒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如水坝、混凝土桥梁、路面的抗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骨料对高强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张冬旭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1):129-130
在建筑业以及化学化工产业中,粗骨料颗粒级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水泥的用量,对于粗骨料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进行界定,进而进行粗骨料颗粒形状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试验,并得出粗骨料颗粒形状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黄磊  王小平  张达生 《建筑结构》2012,(7):81-83,44
依据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获得轻骨料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单轴应力-非弹性应变关系、单轴应力-开裂应变关系、损伤值-非弹性应变关系与损伤值-开裂应变关系,利用数值方法模拟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损伤塑性模型获得的有限元计算模拟值与试验拟合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的基本强度理是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稳定,疲劳,变形,破坏及可靠性等计算模式的基础。尤其目前在工程中采用高强水泥,高强混凝土,在结构计算中应用计算机更加迫切需要建立混凝土的基本强度理论。混凝土强度准则是与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方法相适应的。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不均质性,常规试验方法确定的强度指标是随机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指樯是近似的。目前由于高科技量测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研究混凝土裂缝微观与...  相似文献   

16.
重点研究了水灰比和再生粗骨料强度变化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GC)和天然粗骨料混凝土(NGC)一样与灰水比(C/W)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仍遵循水灰比定则;同水灰比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GC)抗压强度与天然粗骨料混凝土(NGC)相当或略高(主要是在低水灰比时);再生粗骨料强度对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影响,即同水灰比时,再生粗骨料强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因此,再生混凝土的水厌比定则应加一修正系数;由试验结果得到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水灰比定则公式对其配合比设计及强度推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岩石动态应变率对岩石动态变形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考虑岩石动态应变率对岩石强度的非线性影响特点,通过对现有岩石动态强度准则进行改进,建立反映应变率影响的非线性岩石动态强度准则,为岩石动态变形过程模拟方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采用本文非线性动态强度准则,在重点探讨考虑应变率影响的岩石微元强度度量方法基础上,引入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岩石动态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基于岩石动三轴试验曲线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进而建立岩石动态变形过程模拟方法。它不仅能反映应力状态而且能反映应变率对岩石变形过程的影响;最后,通过与现有同类模型理论曲线以及相应试验曲线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提出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陈会凡  李福恩  党玲博 《混凝土》2011,(5):109-111,135
回收再利用废弃混凝土会大大减少建筑垃圾填埋空间,同时能节省宝贵的自然资源.主要研究了不同母体的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考虑了再生混凝土的不同母体来源及配制的目标强度.对再生粗骨料的磨耗性及坚固性测试表明:虽然再生骨料的质量损失率比天然粗骨料大,但仍然在规范规定的限值之内;不同母体的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