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煤矿网络面临由恶意软件所产生的安全传输层协议(TLS)加密恶意流量威胁和检测过程加密流量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煤矿网络TLS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方法。分析了TLS加密恶意流量特征多元异构的特点,提取出煤矿网络TLS加密恶意流在传输过程中的连接特征、元数据和TLS加密协议握手特征,利用流指纹方法构造煤矿网络TLS加密流量特征集,并对该特征集中的特征进行标准化、独热编码和规约处理,从而得到一个高效样本集。采用决策树(DT)、K近邻(KNN)、高斯朴素贝叶斯(GNB)、L2逻辑回归(LR)和随机梯度下降(SGD)分类器5个子模型对上述特征集进行检验。为提高检测模型的鲁棒性,结合投票法原理将5个分类器子模型结合,构建了多模型投票(MVC)检测模型:将5个分类器子模型作为投票器,每个分类器子模型单独训练样本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投票,得到每个样本的最终预测值。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特征集降低了样本集维度,提高了TLS加密流量检测效率。DT分类器和KNN分类器在数据集上表现最好,达到了99%以上的准确率,但是它们存在过拟合风险;LR分类器和SGD分类器子模型虽然也达到...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后渗透行为研究主要针对主机端进行攻击与防御反制,缺乏对流量侧的模式分析与检测方法。随着后渗透攻击框架与攻击工具的快速发展与广泛使用,基于统计特征或原始流量输入的恶意流量检测模型难以应对复杂多变场景下的后渗透攻击行为恶意流量,存在泛化能力弱、检测精度低、误报率高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后渗透攻击恶意流量样本与正常网络流量会话流,提出后渗透攻击恶意流量的会话流级别粒度划分方法,挖掘后渗透攻击恶意流量在时间尺度上的交互行为与语义表示。引入一种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时间向量特征提取方法表征流序列的行为相似度,对会话流进行全局行为建模,解决单一粒度特征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构建基于多粒度特征融合的后渗透攻击恶意流量检测框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后渗透攻击行为恶意流量多分类检测任务上达到了99.98%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与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量加密在保护企业数据和用户隐私的同时, 也为恶意流量检测带来新的挑战. 根据处理加密流量的方式不同, 加密恶意流量检测可分为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 主动检测包括对流量解密后的检测和基于可搜索加密技术的检测, 其研究重点是隐私安全的保障和检测效率的提升, 主要分析可信执行环境和可控传输协议等保障措施的应用. 被动检测是在用户无感知且不执行任何加密或解密操作的前提下, 识别加密恶意流量的检测方法, 其研究重点是特征的选择与构建, 主要从侧信道特征、明文特征和原始流量等3类特征分析相关检测方法, 给出有关模型的实验评估结论. 最后, 从混淆流量特征、干扰学习算法和隐藏相关信息等角度, 分析加密恶意流量检测对抗研究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加密技术的全面应用, 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同样采用加密的方式隐藏自身的网络活动, 导致基于规则和特征的传统方法无法满足准确性和普适性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一种层次特征融合和注意力的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 算法具备层次结构, 依次提取数据包的特征和会话流的特征, 前一阶段设计全局混合池化方法进行特征融合; 后一阶段使用注意力机制提高BiLSTM网络分析序列关系的能力. 最终, 实验采用CIC-AndMal 2017数据集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模型设计合理, 相比TextCNN模型和HST-MHSA模型, 漏报率分别降低5.8%和2.6%, 加权F1值分别提高4.7%和3.5%, 在恶意加密流量识别和分类方面体现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代理应用,以保护个人网络隐私,隐藏上网行为或绕开网络活动限制,给网络管理与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恶意攻击者可利用代理应用隐藏身份,使得恶意行为更难以检测和防范。因此,代理应用流量识别对网络管理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该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由于代理应用流量通常经过加密或混淆处理,传统的流量识别技术无法被有效应用。为实现准确、快速的移动代理应用流量识别,提出一组与负载无关的流量特征,并首次加入TCP层option字段用于刻画流量。基于4种机器学习算法训练的分类器和2种流量识别对象,验证提出的特征对识别移动代理应用流量的有效性,并对各类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特征能有效识别代理应用流量。在识别流量是否经由代理时,基于随机森林的分类器可达到99%以上的整体准确率。识别流量所属代理应用时,整体准确率高于94%。在公开数据集ISCX VPN-nonVPN上与其他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识别准确率更高,并具有更快的识别速度,适合实时流量识别场景。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安全传输层(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的特点、流量识别方法;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自动化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体系;进而从 TLS 特征、数据元特征、上下文数据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恶意加密流量的特征;最后,通过实验对几种常见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实现了对恶意加密流量的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恶意程序多分类检测领域,传统静态和动态检测方法受反取证技术影响较大;在新型基于网络流量的检测方法中,由于各类恶意程序流量特征的相似性较大,使用人工提取的数据流特征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不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与Stacking融合模型的恶意程序多分类检测方法.在获取目标恶意程...  相似文献   

8.
加密流量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的主要流量,攻击者使用加密技术可以逃避传统的检测方法。在不对应用流量进行解密的情况下,网络管理者对传输内容进行深度包解析和恶意字符匹配进而检测恶意通信。针对该问题,在不对流量解密的情况下使用网络层的传输包序列和时间序列识别流量行为,使用过采样方法处理不平衡的黑白样本,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建立检测模型。使用清华2017年-2018年边界网关的正常流量数据,在沙箱中采集恶意样本产生的流量数据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检测恶意软件的加密通信流量。  相似文献   

9.
李小剑  谢晓尧  徐洋  张思聪 《计算机工程》2022,48(4):148-157+164
传统浅层机器学习方法在识别恶意TLS流量时依赖专家经验且流量表征不足,而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检测模型因层次结构复杂导致训练时间过长。提出一种基于CNN-SIndRNN端到端的轻量级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使用多层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流量字节序列局部模式特征,并利用全局最大池化降维以减少计算参数。为增强流量表征,设计一种改进的循环神经网络用于捕获流量字节长距离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独立循环神经网络IndRNN单元代替传统RNN循环单元,使用切片并行计算结构代替传统RNN的串行计算结构,并将两种类型深度神经网络所提取的特征拼接作为恶意TLS流量表征。在CTU-Maluware-Capure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二分类实验上F1值高达0.965 7,在多分类实验上整体准确率为0.848 9,相比BotCatcher模型训练时间与检测时间分别节省了98.47%和98.28%。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使用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来识别恶意TLS流量受到专家经验的影响较大、识别与分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HNNIM(Hybrid Neural Network Identification Model)模型来进行识别与分类。模型由两层组成:第一层用于提取特征,第二层用于识别与分类。第一层中,提取的特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特征由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挖掘,另一部分特征根据专家经验选取,并由深度神经网络进一步筛选;第二层将第一层筛选出的特征进行聚合,采用全连接的深度神经网络进一步学习和拟合。通过分析大量TLS流量样本,最终选用TLS流量中的ClientHello与ServerHello消息报文与TCP协议交互信息这两部分来作为特征空间。实验的结果表明,HNNIM模型在恶意TLS流量的识别任务上关于恶意样本的F1值为0.989,较随机森林、SVM、XGBoos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F1值上分别提升了0.016、0.016、0.019、0.043;在多分类任务上的平均准确率为89.28%,较随机森林、SVM、XGBoos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提升了9.92%、9.09%、11.31%、7.03%。  相似文献   

11.
孙懿  高见  顾益军 《计算机工程》2023,49(1):154-162
在互联网加密化背景下,传统恶意流量检测方法在加密流量上的特征区分度较差,为更好地从加密流量中检测出恶意流量,设计一个融合一维Inception-ViT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模型。基于流量数据的时序性特点,通过一维Inception结构对GoogLeNet中的Inception结构进行改进,使用适用于序列数据的一维卷积替换二维卷积,并添加池化操作去除一些冗余信息的干扰。同时,融合ViT模型,将经过一维Inception结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ViT模型中,利用多头注意力突出重要特征,增强特征区分度以提升模型检测结果。为验证一维Inception-ViT模型各模块的有效性,与6种变体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一维Inception-ViT模型性能最好,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指标分别达到了99.42%和99.39%。此外,与其他8种现有模型进行比较,一维Inception-ViT模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同时在恶意加密流量Neris和Virut细粒度分类上,与性能最好的基准模型相比,一维Inception-ViT模型能够有效减少样本检测混淆,可更准确地对恶意加密流量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2.
恶意加密流量的识别是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流量的数量和种类正以指数级增加,这给网络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威胁。传统的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依赖专家经验,且对恶意加密流量特征区分能力不强,不适用目前复杂网络的场景。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头注意力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方法,通过多头注意力,流量特征可以被映射到多个子空间并进行高阶流量特征的提取,通过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进一步提取数据包内部的空间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CTU数据集上对正常、恶意加密流量的二分类取得了优异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以及公众对互联网的认识日益加深,公众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由于数据加密过程中存在着恶意通信,为确保数据安全,维护社会国家利益,加密流量识别的研究工作尤为重要。针对TLS流量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早期识别方法的改进技术,包括常见的流量检测技术、DPI检测技术、代理技术以及证书检测技术。介绍了选取不同TLS加密流量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及无需特征选择的深度学习模型等诸多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工作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技术的研究工作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互联网全面加密环境下的恶意加密流量精确检测,针对传统识别方法较依赖专家经验且对加密流量特征的区分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时空特征与多头注意力(HST-MHSA)模型的端到端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基于流量层次结构,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和TextCNN有效整合加密流量的多尺度局部特征和双层全局特征,并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进一步增强关键特征的区分度.在公开数据集CICAndMal2017上的实验结果表明,HST-MHSA模型的流量识别F1值相较基准模型最高提升了16.77个百分点,漏报率比HAST-Ⅱ和HABBi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3.19和2.18个百分点,说明其对恶意加密流量具有更强的表征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互联网全面加密环境下的恶意加密流量精确检测,针对传统识别方法较依赖专家经验且对加密流量特征的区分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时空特征与多头注意力(HST-MHSA)模型的端到端恶意加密流量识别方法.基于流量层次结构,结合长短时记忆网络和TextCNN有效整合加密流量的多尺度局部特征和双层全局特征,并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进一步增强关键特征的区分度.在公开数据集CICAndMal2017上的实验结果表明,HST-MHSA模型的流量识别F1值相较基准模型最高提升了16.77个百分点,漏报率比HAST-Ⅱ和HABBiLSTM模型分别降低了3.19和2.18个百分点,说明其对恶意加密流量具有更强的表征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应用服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网络流量加密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密流量识别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流量识别技术如深度包检测无法有效地识别加密流量,而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加密流量识别技术则表现出很好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GBDT)与逻辑回归(LR)算法的加密流量分类模型,使用贝叶斯优化(BO)算法进行超参数调整,利用与时间相关的流特征对普通加密流量与VPN加密流量进行识别,实现了整体高于90%的流量识别准确度,与其他常用分类模型相比拥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现有的网络恶意流量检测方法依赖统计特征进行建模,忽略了网络流量本身所具备的时序特征,通过对时序特征的提取、学习、建模,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恶意流量检测精度。【方法】将网络流量以会话为基本单元进行切分,对每个会话截取固定长度的流量字节,以词嵌入的方式为每个字节编码,通过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其时序特征,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分类器从而实现对恶意流量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模型对恶意流量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97%,明显优于通过统计特征建模的恶意流量检测方法,对比LSTM和Bi-LSTM等同类模型也有提升。【结论】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恶意流量检测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现有算法对恶意流量的检测精度,能够有效支撑网络空间安全保卫与防护任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加密流量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恶意软件也利用加密流量来传输恶意信息,由于其传输内容不可见,传统的基于深度包分析的检测方法带来精度下降和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恶意加密流量和正常流量的会话和协议,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特征的恶意加密流量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了加密流量会话的包长与时间马尔科夫链、包长与时间分布及包长与时间...  相似文献   

19.
Web恶意请求检测旨在快速精确地识别网络中的异常攻击.当前Web恶意请求复杂多元、混淆明显,传统的检测技术存在过度依赖人工经验和规则库、易被绕过、误报率高,且忽略Web恶意请求特征语义关系等问题,无法第一时间感知未知网络攻击,无法对抗混淆和加密的恶意请求.为此,本文设计并首次将三层CNN-BiLSTM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模型应用于混淆恶意请求检测领域,并针对混淆的Web恶意请求特点进行模型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淆恶意请求检测模型OMRDetector.该模型针对混淆恶意请求特征,提出抗混淆预处理方法,利用三层卷积神经网络(CNN)获取Web请求的局部特征,再引入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捕获混淆恶意请求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以及上下文语义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特征,最终由Softmax分类器计算恶意请求的检测结果,从而实现对抗混淆和检测未知恶意请求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能有效检测出隐蔽性较高且带混淆加密的Web恶意请求,相比于现有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F1值和准确率上均有所提升,对应值分别为97.734%、97.737%、97.735%...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主流恶意网页检测技术耗费资源多、检测周期长和分类效果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的恶意网页集成检测方法,将异质分类器集成的方法应用在恶意网页检测识别领域。通过对网页特征提取分析相关因素和分类集成学习来得到检测模型,其中初级分类器分别使用K近邻(KNN)算法、逻辑回归算法和决策树算法建立,而次级的元分类器由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与传统恶意网页检测手段相比,此方法在资源消耗少、速度快的情况下使识别准确率提高了0.7%,获得了98.12%的高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构造的检测模型可高效准确地对恶意网页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