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工带农、以工建镇”的江苏省小城镇是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就地城镇化的代表模式之一。在统筹城乡、产业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导向下,探寻小城镇发展转型路径成为新时期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产镇要素驱动视角,回顾了江苏省小城镇40年的发展历程,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网络、制度变迁”四方面探究产镇要素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聚焦从“拼合”到“融合”的演化路径,针对小城镇产镇要素失调的现实因境,提出构建“产、镇、人、文”四位一体的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体系,以期为我国小城镇发展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特色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已被广泛认可和实践,西部特色小镇的规划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拓展。文章引鉴特色镇研究成果,以成都市温江区金马镇为例,确定其特色镇类型,分析制约镇域特色转化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以产兴镇"的特色镇规划模式,完成有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城市总体规划,为特色小城镇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中结合产业运营的视角,对长春市合心国际轨道交通文化特色镇城市设计的成果编制进行思考,建构了空间的逻辑与运营的逻辑的双轴思维路径。文中提出了通过业态要素集聚形成激发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实现产城融合的空间承载;系统梳理产业业态关系,依托资源禀赋对小城镇空间组织进行系统织补;进而将城市空间结构结合产业运营的设计指引纳入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培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浙江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思路的转变,并以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因素——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具体策划实施,以及创新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区段的提升。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在浙江省发展经验引导下,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确定以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弱化目前以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策略实施和具体要素落实,确定了最终的空间规划方案,其产业转型思路与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回顾苏南城镇发展,总结"产镇"要素经历了"产镇无序——产镇分离——产镇磨合——产镇融合"四个发展阶段,深入剖析当前多数城镇面临的"产镇"要素失调困境。建构产镇融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产业发展、城镇空间、人居生活"三者构成了产镇融合的核心要素,确立"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城镇空间为载体,以人居生活为核心"的产镇融合发展内涵及模式,并以昆山市千灯镇产镇融合实践为例,开展产镇融合策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镇村联动发展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本研究以J省A通航小镇为例,基于"中心—腹地"理论视角考察特色小镇"飞地"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外发型产业培育机制使得特色小镇与腹地村镇难以形成高度关联的产业生态并导致其"脱域"运营;而小镇运营的社会脱域机制也进一步导致社会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创新要素的"飞地"式集聚。研究最后指出,规避特色小镇创建的"飞地"风险必须构建产业培育及其社会运营的良性互动机制,走出一条镇村联动、融合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江苏省金坛市薛埠镇为实证,在充分调研、掌握翔实基础资料的前提下,以国内外产镇融合理论和实证为借鉴,遵循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探索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产镇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在全面深入研究薛埠镇工业化中、后期的产业和城乡发展方向、趋势、策略和空间构架的基础上,拟定了该镇的产镇融合发展路径、规划及指标体系,试图为我国小城镇产镇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要体现地方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城镇特色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行,小城镇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小城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城镇正经历着突变,建设工程量大、工期紧,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故在规划和建设中,忽视了小城镇的个性。小城镇建设,从总体上说,“千篇一律”、“千镇一模”现象在各地小城镇建设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城镇风貌上缺少特点,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小城镇特色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自然要素受到破坏,达不到巧妙运用的效果良好的自然环境,融山峰、水体、河道、古树、楼阁。街道、屋宇为一体。正是这些要素构成了…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城镇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科学合理评价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水平既有益于剖析现状中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发展建设又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特定理论相结合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视角,构建出一套特色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为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些特色小城镇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水平特征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应针对其发展特色做出差异化对策建议以推进其健康稳定发展。该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可为我国其他省份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背景下泛旅游产业小城镇运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不断发生融合创新,形成了多行业聚集融合的泛旅游产业,并逐步形成了脱离原有"建制镇"概念的泛旅游区域。基于此背景,本文全面审视泛旅游产业的布局和融合,对泛旅游产业小城镇运作模式进行探索,并对泛旅游产业小城镇的理念规划、模式选择、资源导入、资本融资、孵化运营、服务支撑六大模块进行了梳理,从产城融合、全域发展的角度进行全过程全链式的审视,提出了泛旅游产业小城镇的多种不同运作模式,探索研究了旅游核心资源的在泛旅游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特色核心资源产业和泛旅游产业相融合作为推动泛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双引擎,以期为产业小城镇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在小城镇建设中,山东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坚持产业强镇,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石门镇立足产业建镇,着眼于需求导向和产业价值链提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特色资源、区位条件,推进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之路。一、找准政策、市场和现有基础"引爆点",  相似文献   

13.
苏南城镇是中国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缩影,产业和城镇的发展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生态桎梏,亟需探索产镇融合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本文基于生态文明视域,在理论上讨论了产镇融合发展的生态内涵。结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案例研究,从四个阶段分析了苏南城镇"产城"发展和要素变化的历程。在深入剖析苏南城镇产城发展的问题及根源基础上,建立"四位一体"产镇融合的发展框架,并从"以生态产业聚合为经济驱动、以多元城镇功能整合为人居特色、以社会生态融合提升民生质量、以环境生态复合为发展基础"四个方面提出了苏南城镇产镇融合发展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4.
邓留献  张冰 《小城镇建设》2005,(3):78-78,80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举”的城镇化发展方针,并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点的小城镇建设发展之路。一、主要特点(一)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建镇。通过几年建设,河南省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日益融合,逐步形成了工业镇、商贸镇、工矿依托镇、城市卫星镇、交通枢纽镇、旅游服务镇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其中,巩义市米河镇白水泥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3;濮阳县柳屯镇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日产各类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起飞阶段,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规模效应,难免急功近利,导致小城镇建设无序扩张,难以打造良好的形象。笔者认为,小城镇建设必须加强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营造出高品位、富有特色形象的小城镇。 怎样塑造小城镇形象,才能使人能够“乐在其中”又能“过目不忘”?利用产业特色营造小城镇形象 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以某种特色产业或区位优势为依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人口的积聚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日趋繁荣兴旺。 特色产业小城镇此类小城镇有相当比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他们往往依托某种特有…  相似文献   

16.
马琰  连皓  雷振东  屈雯 《规划师》2021,37(9):61-67
文章以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分析了西安都市圈的圈层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三链耦合"的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扩大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优化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协同资源要素在城、镇、村的合理配置,发挥空间的最大利用效能;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激活城乡融合的内生动力,形成"城乡互促、功能互...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城镇,旅游型小城镇的建设更加强调扎根于本地自然、文化资源,更加强调特色的构建.以旅游型小城镇为对象,从规划方法、规划内容和实施保障3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型小城镇如何去建构特色,并以天台县白鹤镇的规划为主要案例阐述特色建构的具体路径.在规划内容方面,强调整体战略定位、系统创意设计和重点地区特色设计的结合,对于旅游型小城镇真正实现旅游兴镇、实现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的崛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四个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发展乡镇经济这个中心,用发展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走各具特色的发展经济、兴旺城镇之路。 途径之一:借优兴镇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共同的规律、做法,但具体到一个乡镇,在地域、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寻找自己的优势,借优兴镇。楼王镇水资源十分丰富,达2.1万亩,“借水生财”、“以水兴镇”,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1996,1(2):24-24
石埠镇位于潍坊市东陲,胶东半岛西部,辖29个行政村,3万人口,4万亩耕地。近几年来,以振兴和繁荣石埠经济为出发点,抓住机遇,狠抓小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商兴镇,引资建镇,建镇促商”的新路子,使小城镇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突破。目前,镇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6街7路8大市场布局合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建设工作,是新一轮城乡改革的抓手,反映着更深层次的城乡关系。文章以内蒙古12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从核心特色要素培育入手,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探讨未来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总结内蒙古地区特色小城镇培育经验。提出分级统筹引导,协调城镇布局;整合特色资源,提升城镇旅游功能;研究产业功能,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挖掘地域属性,营造特色服务空间和政策设计先行,创新体制机制的特色发展路径,旨在对民族地区如何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建设工作提供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