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安全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人工检测信息复杂多样导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分别利用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分析方法对两类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通过决策级融合分析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使用,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源监测检测信息融合模型,得到了较为可靠、易于评价的数据源,提高了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该评价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引水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评价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使用无线网桥取代光缆将风机信号进行远程传输的可行性进行论述,使用无线网桥传输风机监控信号具有高稳定性、高带宽、费用低廉、工期短、维护方便、扩展方便的优点,尤其是在目前正大力发展的海上风电工程中,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长距离调水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运行效率低下、维护工作量大、信息异构分散,无法对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实时信息不能快速反馈等问题,提出采用BIM+GIS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基于ThinkPhp开源框架,以Cesium 3DGIS平台为依托,开发基于BIM+GIS的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BIM+GIS搭建大场景空间三维可视化交互环境,为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管控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平台,满足了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管理需求,有利于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管理,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当前长距离引水工程存在的巡检手段相对落后、信息传递慢、统计查询难、巡检维护工作不易监管的问题,基于NFC和云计算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可视化技术,提出一套适用于长距离引水工程的巡检控制体系。首先对工程巡查隐患进行分级分类,通过移动巡检系统结合NFC标签进行巡检数据采集。巡检数据实时同步到云平台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准确与效力。通过云计算技术,建立基于"云+NFC"的引水工程智能巡检系统,实现工程区域建筑物、设备及环境的全方位管控,可为维护和管理人员提供协同工作技术支持。经某引水工程现场应用表明,该套系统能够满足工程运行维护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述了福建省 1 999年以前已建成的安溪、同安、连江、德化、南靖等县城温泉引水工程 ,重点介绍了 1 993年初建成投产的安溪 2 1 8km长距离地热引水工程。将温泉引入城镇在技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可以改善城镇的投资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品位 ,取得显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福建城镇温泉引水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福建省1999年以前已建成的安溪、同安、连江、德化、南靖等县城温泉引水工程,重点介绍了1993年初建成投产的安溪21.8km长距离地热引水工程。将温泉引入城镇在技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可以改善城镇的投入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位,取得显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概况,分析了目前工程运行存在的问题。针对工程运行特点,设计了舟山大陆引水工程梯级泵站集控系统,提出了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设备配置及软件设计,为实现梯级泵站集中控制和统一调度、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减少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提出几种不同引水方案对比分析,确定上游长距离引水。选择合适的模型沙,通过模型实验对引水渠引水情况及含沙量变化对南河道进水特性的分析,最终确定南河道引水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混凝土输送泵的堵管故障,以云南省基独河四级水电站引水明渠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一种山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长距离、高扬程运输时多级混凝土泵接力输送方式,并分析了混凝土泵送堵管事故,提出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盖孜河塔什米里克弯道式引水枢纽工程上下游泥沙淤积及冲沙过程中大量推移质泥沙磨蚀建筑物的问题,运用CCHE2D软件构建了塔什米里克引水枢纽工程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模型,据此研究了泥沙输移情况及其颗粒分布规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河床推移质自上而下输移过程粒径分布呈上粗下细的分布规律、推移质单宽输沙率与上游来流量呈正相关性;同时针对引水口的泥沙淤积问题,计算并提出"间歇冲沙"的闸门优化运行方式,有效降低了河床泥沙淤积量,为解决类似引水枢纽工程泥沙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事故停泵水锤是长距离有压引水工程需要高度重视的技术问题,针对瓯江引水工程,以最大扬程下4台水泵事故断电作为控制工况,单泵事故断电作为验证工况,开展事故断电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将优化泵出口阀门关闭规律作为主要的水锤防护措施。研究表明,泵出口蝶阀拒动情况下,4台水泵同时事故断电工况较单泵事故断电工况管线中压力、流量波动更加剧烈,水泵反转转速均不满足规范要求;泵出口蝶阀优化采用两段折线关闭规律,可以获得较好的水锤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技术的渠系引水工程安全监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渠道系统及闸站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采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开发了一款针对引水工程渠道安全的信息系统,具有渠道视频移动安全监管、渠道设备云监管、渠道安全点互联报警、微信互联安全监管、闸站安全监管等功能。即在总体构架的基础上,通过基于云技术的大数据库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节点装置开发、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云技术的渠系引水工程安全监管平台。在赵山渡渠系和闸站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可为运行管理人员带来很大便利,也为其他渠系引水工程的安全监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输水距离最长的安溪县城关地热引水工程概况、地热引水工程方案、技术成果和基本经验,并对该工程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组网过程中,结合无线网桥的混合传输方式和IEEE 802.11标准形成交互性强的C/S架构的传输方案。对2.4 GHz和5.8 GHz频段的无线电波传输损耗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得到风电场的无线电波损耗模型,进而对无线链路损耗、衰落、天线增益和安装高度做出合理建议。最后通过大量测试,验证网络性能可满足项目需求,并留有足够余量,可完成多个风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的振动监测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为例,基于MIKE11的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的引水流量工况,以引水改善水质后降低的河流污水处理费用作为工程经济效益指标,提出了成本与效益评估法用以评估计算引水流量与工程经济效益、工程运行成本、净效益的定量关系,最后分析得到合理的引水流量范围和最佳引水流量。结果表明,随着引水流量的增加,净效益先增大后减小,每次引水的净效益最大值为2.5万元,相对应的最佳引水流量为3.7m3/s。  相似文献   

16.
新江海河河网地区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拟及引水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南通市通州区新江海河地区不同引水方案下的水质改善效果,采用一维圣维南方程组和对流扩散方程,以水量模型和水质模型间流量、水位资料的信息传输廊道为媒介,构建水量水质耦合模型,通过控制南通闸引水量,模拟分析了不同引水方案对新江海河各断面CODcr和氨氮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新江海河水动力条件不足,污染物本底浓度较高,导致工程引水对其水质改善效果有限,针对其水质污染特点,提出了加强控制污染物入河量的建议,为当地水利工程调度工作和改善新江海河水体水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汤能见 《水电能源科学》2015,33(12):116-118
岩爆是引水隧洞中常见的地质灾害,针对岩爆预测中存在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熵—云耦合的岩爆预测模型。选取引水隧洞的岩石脆性指数Is、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抗拉强度之比σc/σt、弹性变形能指数Wet、岩石切向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σθ/σc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准则,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云模型正向发生器生成正态云滴,实现了岩爆等级预测。最终通过工程实例建模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桃曲坡水库的供水能力和保证铜川市的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需要建设马栏河引水工程。在分析马栏河径流量及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马栏河引水工程的可引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了马栏引水隧洞的设计与校核流量。  相似文献   

19.
鉴于引调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瓯江干流为调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在分析引水水质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流速和目标水质两个因子,确定研究区所需引水规模为30m3/s,为研究区调水引流方案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无功补偿监测系统难以实时随负载的变化而进行快速精确调节尤其是在故障时存在无功监测的数据处理量大、无法实时判断并记录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动态无功补偿实时监测系统,即在分析传统无功补偿监测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现场总线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实现形式,通过在虚拟仪器平台上将过程控制中的现场总线和实时操作系统相结合,采用无线专用网络和普通网络完成主从站和站级补偿节点间的通信。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监测灵活、高效,避免了数据的冗余处理,提升了大量无功监测数据的高吞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