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丙烯酸对腈纶的吸湿改性。探讨丙烯酸共聚物的水溶性随丙烯酸-丙烯腈的共聚比而变化的规律,丙烯酸含量对改性腈纶的力学性能,回潮率和保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丙烯腈投料比为1:5.7的共聚物溶液和常规腈纶纺丝原液共混纺丝,在纤维中引入质量分数2.5%的丙烯酸时,制得的高吸湿腈纶强度为1.9cN/dtex,伸长40%,回潮率和保水率分别为7.0%和20.8%。  相似文献   

2.
黄豆蛋白改性腈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腈对黄豆蛋白进行疏水改性后,将其与聚丙烯腈共混纺丝,用常规腈纶的生产工艺纺制吸湿和吸水性良好的黄豆蛋白改性腈纶。采用黄豆蛋白质量分数为33%的改性黄豆蛋白与常规聚丙烯腈原液共混纺丝,当黄豆蛋白质量分数为10%时,获得的改性腈纶断裂强度2.75 cN/dtex,断裂伸长率25.4%,回潮率1.7%,保水率8.3%。  相似文献   

3.
采用丙烯腈对明胶接枝改性 ,然后与聚丙烯腈共混纺丝的方法 ,制备了明胶改性腈纶 ,研究了改性比 (明胶 /丙烯腈 ,质量比 )和明胶含量对明胶改性腈纶机械性能、吸湿保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改性比为 0 .7~ 2 .0 ,明胶含量不超过 5 .0 %时 ,改性腈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断裂强度大于 3 .1c N/dtex) ,可以满足后纺加工的需要 ;改性腈纶纤维亲水性能良好 ,随着改性比的减小、明胶含量的增加 ,其回潮率和保水率都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研制(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先用丙烯腈对蚕丝蛋白进行接枝改性 ,然后将其与常规腈纶纺丝原液共混纺丝 ,制备了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结果表明 :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断裂强度会逐渐下降 ,断裂伸长则变化不大 ,当纤维中蚕丝蛋白的含量小于 15 %时 ,其机械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后纺加工的要求 ;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和改性比的增大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保水率增加 ;改性比的变化对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机械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织物的导湿性能较常规腈纶织物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经表面改性后与聚丙烯腈溶液共混制备了纺丝浆液,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腈/多壁碳纳米管(PAN/MWNT)共混纤维。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共混溶液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共混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结晶特性。结果表明:MWNTs的加入降低了纺丝原液的黏度,明显提高了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了延伸率,并对纤维的结晶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含有碱性基团的丙烯酸氨基酯(TAM)与丙烯腈(AN)单体共聚,其共聚物与聚丙烯腈(PAN)共混,经湿法纺丝制备酸性染料可染PAN共混纤维。结果表明,AN/TAM共聚物与PAN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TAM含量的增加,PAN共混纤维结晶度下降,力学性能下降。纤维中TAM质量分数5%较好,PAN共混纤维酸性染料上染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7.
将两种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丙烯腈共聚物A(常规PAN)与B(改性PAN)配置成新的纺丝原液(溶剂为NaSCN溶液),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这种共混溶液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所得共混纺丝原液属于切力变稀流体,相对于常规聚丙烯腈原液,其粘度较大,并且随着B含量的增加,其出现凝胶的概率增加,凝胶点向低频方向移动,形成网络结构,体系弹性增加;这种共混纺丝原液具有较小的粘流活化能,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小,有利于纺丝成型。  相似文献   

8.
罗孟奎  梁锋 《合成纤维》1990,19(1):21-27
纤维素与聚丙烯腈溶液共混后纺丝成纤得到改性纤维。含纤维素组分多的共混纤维具有腈纶手感,良好的机械性能。用X射线衍射研究共混纤维发现,纤维素与聚丙烯腈的晶体结构同存,各纤维的结晶程度及取向度相差较小。共混纤维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含纤维素多的共混纤维中,纤维素为连续相,聚丙烯腈为分散相;纤维素微纤分布于整个纤维中。含聚丙烯腈多的共混纤维中,聚丙烯腈为连续相,纤维素为分散相,两组分之间结构分离。  相似文献   

9.
大分子抗菌剂前驱体共混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相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3-烯丙基-5,5-二甲基己内酰脲/丙烯腈共聚物。将不同配比的共聚物和聚丙烯腈溶解于硫氰酸钠水溶液中配成纺丝液,采用两步法纺制了聚丙烯腈共混纤维。随共聚物含量增加,共混纤维的强度略有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而共混纤维的比电阻和热分解温度降低。仅含质量分数10%共聚物的共混纤维经氯漂后,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可达97.5%。  相似文献   

10.
硫氰酸钠法腈纶的阻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多种阻燃剂对聚丙烯腈阻燃的效果 ,探讨了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以 5 0wt%硫氰酸钠水溶液为溶剂 ,采用非水溶的十溴联苯醚和一水磷酸锌复配阻燃剂 ,通过共混纺丝 ,可以纺制阻燃性能良好的腈纶。  相似文献   

11.
以氧化锌(ZnO)为抗菌剂、水溶性聚酯(COPET)为成孔剂,通过共混纺丝和碱处理,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具有吸湿和抗菌功能的聚丙烯(PP)纤维。研究发现,PP/COPET/ZnO三元共混物的密度和结晶度随COPET含量增加而增大;COPET质量分数为9%的共混物的结晶特性略优于3%的;COPET质量分数为6%时纤维的保水率最大;共混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均有抗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腈(PAN)与丙烯腈(AN)/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ADMH)共聚物共混湿法纺丝制备了PAN/AN-co-ADMH共混纤维,用质量分数1%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共混纤维进行了漂洗处理,探讨了氯漂条件对共混纤维氯含量的影响,考察了氯漂处理后的共混纤维的耐洗涤性及再生性。结果表明:随漂洗液温度升高和氯化漂洗时间增加,共混纤维中氯含量增加;漂洗时间继续增加,纤维氯含量增势变缓;纤维氯含量随洗涤次数或漂洗次数增加均减少。  相似文献   

13.
高线密度胶原蛋白/PVA共混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胶原蛋白与聚乙烯醇(PVA)共混溶液中,改变原液中胶原蛋白和聚乙烯醇的组成,由湿法纺丝得到初生纤维,经热拉伸、热定形、缩醛化反应制得线密度大于25dtex的胶原蛋白/PVA共混纤维。共混纤维横截面呈圆形,纤维内部无孔洞及裂纹,表面光滑,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达到4.63cN/dtex和160.2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5.4%,结晶度为48.6%,水中软化点和回潮率分别为104℃和13.67%。  相似文献   

14.
国产干法腈纶纤维“b”颜色值与进口样品有较大差距,根据原料工艺路线、化学反应机理,对影响腈纶纤维尊色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纤维颜色的因素,对纤维颜色增深产生在纺丝原液制备过程的若干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了干法腈纶纤维“b”颜色值高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增加腈纶纤维白度的实用性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经湿法纺丝所制备的大豆蛋白/聚丙烯腈共混纤维的结构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共混纤维主要组成为聚丙烯腈和大豆蛋白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纤维的表面有凸起颗粒及较深的沟槽;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略有降低,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纤维的表面接触角及回潮率的测试表明: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酸为单体与碱处理后的异形聚酯共混纤维接枝共聚,井对接枝后的异形聚酯共混纤维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PO浓度在0.01 moL/L,丙烯酸浓度1.50 mol/L,聚合温度85℃,时间90 min,所获得的接枝率为12%。随着接枝率的上升,热稳定性下降,回潮率增加,抗静电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17.
抗起毛起球腈纶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织物起毛起球的机理入手,分析了腈纶织物起球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聚合改性法、纺丝工艺调整法、整理改性法等抗起球腈纶常用的三种制造方法。上海石化腈纶部选择在一定聚合配比条件下,采用纺丝工艺调整法进行了抗起球腈纶的研发。从研发结果看,产品无论在抗起球效果还是染色性能上均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市场应用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