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与音乐     
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你聆听贝多芬交响曲的时候,音乐主题的戏剧性展开,多层音响的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与联觉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博大恢宏的空间世界。同样,当你在中世纪歌特建筑中倘徉,也仿佛在欣赏一首古典名曲: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和声,一排束柱与尖拱象强烈的节奏。从广场的前奏到钟楼的主题,经过长长的巴酉利卡展开直抵圣坛的高潮。欧洲先哲们的总结多精妙:“音乐是流  相似文献   

2.
艺术现代性的一大特征是对其自身载体特性的自觉,这种逢觉趋于将永远"前卫"的智力艺术与社会阶层路线的大众和经典艺术区分开。但艺术会像物种一样进化,过去100年中音乐的进化在速度和多样性上均胜于建筑。建筑若要更多地向音乐学习,就不能只是对二者在结构和心理上的相似性进行不时的反思,或是为音乐创造美妙的建筑以及为建筑创造音乐。它必须革新建筑创作、"分配"和回报的基本方式——使之进化。它还必须找到新的、而非讽刺的手法来复兴与融合自身的经典传统,就像新音乐那样。  相似文献   

3.
建筑音乐     
  相似文献   

4.
音乐建筑     
聂勇  辛雨 《建筑工人》2005,(1):57-57
日本爱知县的丰田市建造了一座别致的音乐桥梁,全长31米,宽2.5米,桥两侧栏杆装有109块不同规格的特殊金属音响栏板。当行人拿起木板,敲打栏板,不管你懂不懂音乐,就能奏出一首法国名曲《在桥上》。返回时,在桥的另一侧敲击时,则是日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民歌《故乡》的音乐。  相似文献   

5.
艺术美具有一切美的属性和共同的本质.本文着重论述建筑与音乐是视觉和听觉艺术,两者在韵律美学方面是脉脉相通的,它们用韵律的美学手法去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造福于人类,这是一切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艺术形式认知,造成音乐与建筑之间巨大的隔阂.然而,在庞大的艺术家族中,音乐与建筑之间实则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如同一对孪生姐妹般,分别将美以不同形式展现给受众,存在很多共通性值得去发掘.音乐如同一支看不见画笔,它用旋律、节奏、音色等作为绘画技法,在人们的联想空间中勾勒出不同风格的建筑,如民乐对应江...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心理学理论来论证音乐比建筑更能主导情感或心绪。论文从人们表达威胁或喜悦的那种对声音的迅速反应出发,将论述扩展至音乐如何影响人的期待。然而,本文也许只能揭示音乐与建筑的一部分与情感相关的潜能。马丁,海德格尔现象显示出这种体验层级的逆转。情感体验始于对世界的期待。建筑擅长创造一种期待的环境、一种氛围,也就是一种情绪,以及操作一段音乐上的不同时间维度。笔者以这种挑衅的观点结尾,为了使建筑唤密密集的情感体验,而这又需要回到如何聆听一段音乐。  相似文献   

8.
9.
建筑音乐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1821~1880年)曾说过:“科学与艺术这对孪生兄弟,从根基处分开,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又逐渐靠拢,越往后,艺术更加有科学性,而科学则更加有艺术性,有朝一日,它们又在顶峰处汇合”。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体察,认识了建筑一音乐之间这种分与合的关系。建筑与音乐,乍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艺术原则上两者也是息息相通的。这是因为,建筑是十分现实的,它以物质媒介满足了人类创造的渴望。而音乐创作的对象也是现实,它是借助于旋律反映现实。就“反映”而…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与人的交流是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实现的,是一种基于听觉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较直接的与人的情感发生感应。而对于建筑来说,人们在欣赏建筑的时.是依靠空间的转移而实现的.是一种基于视觉的交流。建筑设计如果可以从音乐的曲式中萃取一些规律,并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会加强建筑情感的表现力度.提升建筑设计品质。  相似文献   

11.
《工业建筑》2021,51(7)
正从表面上看,建筑与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内部似乎甚少有相通之处。并且,建筑偏向于空间艺术构造,可以以物质为载体进行呈现,而音乐则偏向于时间的艺术展示,更加具有抽象性。这样的固有认知一直持续到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审美要求逐渐上升,建筑不仅仅指的是狭义的建筑物,更提出了设计上的要求,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不同层面的要点。而音乐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音乐和建筑在审美方面给人的感觉有些时候是可以互通的。因此,  相似文献   

12.
丁倩  尚涛 《华中建筑》2009,27(11):9-11
建筑与音乐都是研究现实世界的体验关系和控制形式的艺术,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该文通过分析建筑与音乐在比例、分形、拓扑等方面的共性,指出了建筑与音乐的内在数学对位,构建了建筑与音乐之间的桥梁,对我们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因音乐与建筑之间互为影响、相互启迪、彼此借鉴,音乐与建筑的关系一直为音乐家、诗人、哲学家所津津乐道。"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如果建筑物的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建筑,两种看似有联系却难以找到确切衔接点的艺术,萦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总是有意无意般展示出某种共性艺术审美气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音符、线谱,似乎与建筑的结构布局、线条设计、光影渗透、色彩运用、空间留白散发出同样的迷人气息.关于音乐与建筑究竟有何种关联,是许多建筑大师和音乐家孜孜以求却难以具象描述的人文艺术课题.音乐与建筑总是相伴而行,它们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唤起人们审美情绪的时候却总是抛出相似的信号,让人很难抵住去揭开它们之间神秘面纱的冲动.五十岚太郎与菅野裕子将建筑视为空间结构上的音乐,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搜集研究了海量资料,编撰出《建筑与音乐》(马林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一书,本书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精妙准确的图绘对比,对"建筑等于凝冻的音乐"这个论题作了充分阐释.作者视野广阔,以世界诸多著名建筑为剖析案例,跨愈古希腊罗马时期至近现代,分析对比了大量的建筑构造与音乐作品肌理,为读者呈现了具有强烈视听临场感的阅读体验.全书主要有如下几点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15.
人们将建筑与音乐相提并论由来已久,却对音乐中可供建筑设计直接汲取的思维方式视而不见。本文通过对音乐与建筑的特性、要素的粗略比较,着重剖析了音乐曲式与建筑空间序列安排的相似性,希望总结出一些有助于认识建筑、指导建筑设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曲鹭鹭 《工业建筑》2022,(5):232-233
<正>建筑和音乐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见证。在人类文明演化发展的过程中,二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看似毫无关系的两种文明标志,在某些领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很多伟大的建筑师都在探寻建筑新的设计理念和思维,音乐艺术的多样化空间特点给予了建筑设计新的思路。很多建筑都蕴含着音乐元素,走进紫禁城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音符和宏伟的空间视听;迈步于江南水乡,人们能够在小桥流水的温婉音符中感受江南建筑的闲适之感。可见,音乐和建筑是相通的。近代以来,建筑理论不断成熟,音乐和建筑的结合逐渐成为流行的趋势。由王昀著、中国电力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的《跨界设计:音乐与建筑》一书探讨了音乐乐谱空间向建筑空间的转变,启迪了建筑设计新的思路,对探讨音乐和建筑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既有区别于诸如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地方,也有与音乐等艺术相通之处,例如建筑与音乐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一种抽象性的艺术,对美的追求具有类似性,建筑的节奏、韵律与音乐的节奏、韵律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的平面构图、三维构图与音乐的曲式构成、乐句和乐段的结合形式存在相似性,建筑的比列与音乐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既有区别于诸如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地方,也有与音乐等艺术相通之处,例如建筑与音乐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一种抽象性的艺术,对美的追求具有类似性,建筑的节奏、韵律与音乐的节奏、韵律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筑的平面构图、三维构图与音乐的曲式构成、乐句和乐段的结合形式存在相似性,建筑的比列与音乐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流动的艺术,音高、音质、音强、音色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是视觉的艺术、凝固的艺术,结构、空间、形体、色彩是其必须的要素,两者都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资深建筑师王亦民著的《凝动之间:建筑与音乐》一书很好地论述了音乐与建筑的联系: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作者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和音乐爱好者,若干年来一直在思考音乐与建筑的关联,在古今中外浩瀚的音乐和无数的建筑中寻找音乐与建筑的共通性。本书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音乐与建筑两者进行对话,让音乐聆听建筑,让建筑触摸音乐。  相似文献   

20.
江山 《重庆建筑》2012,11(11):8-10
通过分析国外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发现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比例、空间等形式和结构上的共通性,并通过芝加哥不同时期的建筑予以表达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