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均匀化退火工艺对铸态AZ80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均匀化退火工艺对AZ80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对铸态和均匀化退火后试样室温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均匀化退火能有效消除枝晶偏析、改善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确定390℃×16 h均匀化退火为合金的最佳处理工艺。冷速的快慢造成析出沉淀相形貌和数量差异,引起合金力学性能不同。冷速越大,硬度和强度越高,而伸长率越小。铸态试样室温拉伸断口为准解理断裂加少量剪切断裂,经均匀化处理后断裂方式由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断裂。 相似文献
2.
3.
4.
均匀化退火对高纯铝箔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李念奎,叶淑芬(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工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60)4均匀化对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文献t3]详细介绍了影响铝箔立方织构的工艺因素和途径,并认为:铝箔最终退火后产生的有结晶立方织构,主要是由冷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混合轻稀土(0~0.25%)对6063合金均匀化过程和退火组织的影响,讨论了稀土含量、铁含量与均匀化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土(~0.2%)能明显缩短均匀化时间,改善均匀化组织.对6063RE合金而言,过高的均匀化温度和过长的均匀化时间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7.
8.
对5083铝合金的均匀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465℃×35h均匀化退火的5083合金组织中残留相有(FeMn)Al6和少量的β(Mg2Al3),揭示了均匀化工艺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均匀化退火对高纯铝箔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并运用金相分析,电镜观察,测定显微硬度、电导率、织构和机械性能等手段,研究了高纯铝(LG_5)铸锭均匀化退火对电解电容器用铝箔轧制及组织性能的影响.其结论是:(1)LG_5 铸锭经过570℃/20h 均匀化退火后,消除了 Fe 等杂质的偏析,非平衡相溶解,杂质相减少、变小,Fe 的周溶量增如.(2)均匀化退火显著影响热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析出物尺寸大小和分布,二次析出物尺寸大小和分布能“遗传”到冷轧箔,它决定着板材和箔材的组织和性能。(3)粗大和分布不均匀的析出物能促进再结晶,有利于立方织构的发展.(4)细小弥散的析出物对再结晶起阻碍作用,并使冷轧箔中的(110)(112)织构成分增加,(112)(111)织构成分和(100)(001)取向晶粒减少,这是抑制立方织构发展的主要因素.(5)均匀化退火能提高板材和箔材的机械性能。(6)适当的均匀化退火工艺是全面提高电解电容器用高纯铝箔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均匀化处理对ZA35-0.3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组织分析、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确定了ZA35-0.3Zr合金均匀化处理的适宜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ZA35-0.3Zr合金枝晶偏析明显,晶界上Cu富集严重,存在非平衡β相。随着均匀化处理时间增加,ZA35-0.3Zr合金中CuZn5相逐渐消除,β相共析分解程度加大。对合金进行370℃×12h均匀化处理后,晶界处CuZn5相消除,枝晶偏析大大减少,同时非平衡β相基本消除,抗拉强度为306MPa,伸长率为7.35%。在3.5%的NaCl溶液中,开路电位与未均匀化处理合金相比变正,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33.1%,耐腐蚀性增强。ZA35-0.3Zr合金适宜的均匀化处理工艺为370℃×12h。 相似文献
12.
变形镁合金受限于成形工艺,致使其室温成形性较差并且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通过在不同变形条件进行预变形结合退火处理能够有效弱化镁合金织构从而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总结并评述了3种预变形方式结合退火处理对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铸锭熔炼及形变热处理,制备了不同Mg含量与Cu含量的Al-Cu-Mg-Ag-Mn合金.采用拉伸测试、差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Cu与Mg的含量对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增加Cu与Mg的含量,能提高基体合金的时效硬化与抗拉强度.提高Cu的含量不仅能提高合金的固溶强化作用,而且过量Cu生成的θ(CuAl2)相能起到第二相强化的作用,有助于合金高温耐热性能的提高.185 ℃峰时效时,Al-Cu-Mg-Ag-Mn合金的主要强化相由片状Ω相和少量θ′ 相组成.随着Cu含量的增加,峰时效态合金中的Ω相体积分数增大.增加Mg的含量,能加速合金的时效硬化过程,降低Ω相的尺寸. 相似文献
14.
以Mg-2Ca-xNd三元合金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金相分析(OM)、扫描电镜分析(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多种分析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稀土元素Nd含量对Mg-2Ca-xNd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d含量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当Nd含量超过2%时,晶粒又开始变得粗大,并且晶界析出相明显增多,晶内析出大量针状Mg-Nd金属间相.Mg-2Ca-xNd合金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合金的塑性降低.Mg-2Ca-xNd合金的硬度随着N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借助OM、SEM、EDS和XRD分析了合金显微组织和相组成,探讨了硅钙合金对Mg-6Al-0.5Mn(AM60)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60合金中加入适量的硅钙合金直接形成了弥散分布的呈规则多边形状的Mg2Si颗粒;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明显改善,半连续网状分布的Mg17Al12相变得细小、弥散,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化。当合金中Si质量分数为1.8%时,合金的晶粒尺寸减小到80μm;强化相的形成和显微组织的改善导致了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抗拉强度提高了13.9%,伸长率提高了28.5%,冲击韧度提高了1倍;研究还发现,不仅CaSi2可以作为初生Mg2Si相的非均质形核核心,而且Al8Mn5也可充当初生Mg2Si相的非均质形核核心。 相似文献
16.
Y对AZ8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合金制备、微观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Y(质量分数为1%~4%)对AZ81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1%~2%)Y的加入使AZ81镁合金的组织明显细化,β(Mg17Al12)相减少,同时析出了针状和粒状的化合物Al2Y。经时效处理后,随着Y含量增加,在室温和150℃时,合金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基本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Y含量为2%时,合金在室温下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77MPa和11%;Y含量为1%时,合金在150℃时的高温强度和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20MPa和12.4%。Y主要是通过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了合金的塑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挤压铸造成形工艺制备7055高强铝合金,研究了热挤压参数对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与铸态下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挤压态下的7055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均优于铸态,并且晶粒随着比压的增加趋于细化,抗拉强度随着比压的增加趋于提高.当比压为75 MPa时,在730 ℃温度下进行挤压浇注,经过双级固溶处理和时效后,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化,抗拉强度达到681.4 MPa,伸长率达到7.14%. 相似文献
18.
Fe相及其形貌对共晶Al-Si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万能拉伸实验机及XRD等,研究了不同Fe含量及其Fe相形貌对共晶Al-Si合金(ADC12)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了Fe相的含量、形貌及铸件中Fe等元素的面分布。试验发现,随着Fe含量的上升,铸件的抗拉强度及伸长率逐渐下降;当Fe的质量分数在1·0%左右时,其抗拉强度急剧下降,伸长率也下降很多。在Fe含量高的Al-Si合金中按一定的w(Mn)/w(Fe)比加入Mn,使铁相形貌由针状向块状和“田”字状转变,铸件的抗拉强度提高180%。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低氧TC4粉末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修复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面修复试样,对比研究了锻件和修复试样(沉积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修复试样的组织宏观上分为锻件基材区,热影响区和激光沉积区,三个区域中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最高,沉积区和锻件基材的显微硬度相当。锻件试样的强度及塑性均略高于修复试样,同时发现40%修复试样(即拉伸试样承受载荷部位横截面上沉积区所占的面积分数为40%)的强度略低于50%修复试样,塑性则高于后者。表明采用低氧TC4粉末为熔覆材料时,有利于修复试样沉积区和基材区强度和塑性的匹配,从而提高修复试样的综合性能。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锻件试样拉伸失效后断口呈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而修复试样的断口则表现复杂,从沉积区到锻件基材区呈现出解理台阶到韧窝的连续变化特征,同时断口形貌与显微组织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P-RE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和RE对过共晶Al-Si合金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在不同P和RE添加量下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P和RE复合变质对初晶硅和共晶硅均有很好的变质效果,初晶硅尺寸明显减小且棱角钝化,共晶硅由原来的长针状变为颗粒状。加入(质量分数,下同)0.08%P和0.6%RE时,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同时达到最佳,室温和高温抗拉强度分别达到306MPa和187MPa,与未变质合金相比,提高了20%和34%;室温和高温伸长率分别达到0.48%和1.58%,与未变质合金相比,提高了40%和8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