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2月6号,应美国Borland软件公司邀请,参加了“Borland软件技术座谈会”.现场采访了Borland软件公司开发者关系副总裁、首席技术推广师David Iintersimone“David I”先生,作为Borland软件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推广师,David I负责Borland公司开发者网络网站(http://bdn.borland.com),该网站是一个线上社区,软件开发者能够在社区内进行交流、合作井获取一些独特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方舟 《程序员》2007,(6):26-28
在专访中,著名Windows内核专家David A.Solomon先生给我们描述了他的从业经历、技术写作历程以及从开发人员到技术培训师的转型,回答了一些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内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此SOA,非彼SO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新生 《程序员》2007,(6):48-51
《程序员》杂志邀请我写一篇短文探讨SOA的本质,也就是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题目不好写,易起纷争,所以我预先说,这篇文章是用来分享我  相似文献   

4.
《程序员》2006,(1):30-30
12月初.Borland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推广师David Intersimone(以下按照BTN的习惯.简称为David Ⅰ)来到中国。作为Borland负责开发者关系方面事务的副总裁.David Ⅰ此行的目的是参加Borland公司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举办的Delphi2006产品发布会.并在CSDN网站的邀请下参加聊天活动。  相似文献   

5.
闫辉  黎昕 《程序员》2008,(2):11-11
国内关于API的探索还进展缓慢,Myspace的行动将会对此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为此,CSDN和《程序员》杂志专访了Myspace技术高层,了解此次开放API背后的过程和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6.
《程序员》2010,(7):3-3
《程序员》杂志开始以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为主题,一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我们的读者主要是技术人员,属于工程领域,而用户体验更常被归为艺术一类,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似乎是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霍泰稳 《程序员》2008,(2):50-51
在去年这个时候,《程序员》&CSDN的总编孟岩在展望2007年的动态语言发展时,发出感叹“未来属于动态语言”。未来这个词汇包含着无限的含义,2007年属于“未来”,5年后的2012年也属于“未来”,究竟动态语言什么时候能够占据统治地位,目前来看还是个未知数,但同时我们可以感知的是:在动态语言领域,现在的形势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8.
欧阳璟 《程序员》2005,(10):72-73
《程序员》:您认为 ICONIX 是一种介于 RUP 和 XP 之间的方法学,它是属于重量级的方法学还是轻量级的方法学?Doug:如你所说,ICONIX 过程恰恰是一个介于重量级和轻量级之间的方法学,我们过去10年的目标是提出一个最精简且充分的软件过程方法。在 ICONIX 中,我们仅仅只强调 UML 子集中的4种图形,但是却对用例驱动的开发的应用方法要求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对英雄的崇拜大多比较简单——这种简单而浪漫的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许多漫画与动画中表露无遗。不仅蜘蛛侠、超人等异能人士能够拯救世界,就连《钢铁侠》中托尼嘶塔克这样的普通人也响应Marvel(惊奇公司,除了拥有《蜘蛛侠》、《超人》的版权之外,还拥有《黑衣人》、《X战警》、《蝙蝠侠》以及《神奇四侠》等多个漫画的版权)的号召,勇于利用先进科技与邪恶势力做斗争。  相似文献   

10.
王斌 《程序员》2007,(10):76-77
初次接触《程序员》大约是2001年底或2002年初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小区门口的地摊上看到了2本《程序员》杂志,当时随便翻了翻,觉得内容不错,就买了下来。其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具体内容不记得,只记得作者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不管Java还是什么语言,所实现的功能虽然在编程方面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底层的数据原理和思想完全是相通的。当时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后来又特意找《程序员》以前各期来看,觉得许多文章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为厂商吹牛的文章,但相比其它的杂志,文章的内容确实丰富得多,也实用得多。比较适合有一定开发经验的人员开拓思路,提高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1.
刚过了春节的4月份,空气中到处透着躁动的味道,“求职”、“招聘”不断刺激着程序员们的耳鼓,其实大多数跳槽者如果能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会觉得自己跳槽的理由太过简单——仅仅为了更高的薪水。其实这个问题是不是原来熟悉、稳定并还有上升空间的岗位所不能解决的?还是因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程序员》2003,(9):12-13
形形色色数码设备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无穷乐趣,我们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或许在外界看来,与这些数码小玩意儿更紧密“纠缠”在一起的应该是程序员,而非所谓的那些不懂电脑的“玩家一族”。因为前者在工作方面与数码工具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实际情况呢?  相似文献   

13.
骆名群 《程序员》2001,(4):85-85
Borland公司的,JBuilder4一经退出,便受到广泛的好评,并被评为2000年度,Java最佳IDE开发工具。如何能快速上手并用好它是每个java程序开发者的心愿,目前关于,JBuilder的中文学习资料比较少,现结合本人的学习经验和编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整理出来,相信对java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汤韬 《程序员》2005,(10):48-49
2003年,注定要在我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当“非典”的阴霾逐渐散去,当北京的街头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程序员》杂志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就在2003年10月,Java 之父来华。带着学者与艺术家的气质,James Gosling第一次走进 CSDN,走进《程序员》杂志,与本刊记者零距离谈论 Java 的过去与未  相似文献   

15.
刘龙静 《程序员》2007,(8):23-24
从小学的《思想政治》课开始,我们就被告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五年作为国家政策的一个实施周期,让中国在一个个五年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IT产业;产生程序员这个群体。如果说毕业算是走向社会的开始,程序员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呢?经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程序员们,是否已经硕果累累?在这个毕业的季节,《程序员》进行了毕业5周年调查,  相似文献   

16.
卢鸫翔 《程序员》2013,(5):65-67
王淮是Facebook第二位中国籍工程师,也是第一个中国籍研发经理。他曾将自己在Facebook的经历和体会写成《打造Facebook》一书。回国后,他参与了国内多个项目的投资和咨询,这些经历使他拥有独特的视角。在《程序员》杂志专访中,他讲述了那些未曾在书中披露过的故事和作为亲历者的独到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焕堂 《程序员》2007,(8):135-135
UMLChina潘加宇主张“软件以用为本”;我也曾经在今年5月份《程序员》杂志上撰写了“做软件要以物为本”的文章,随后6月份《程序员》杂志刊出李晶的“软件,以人为本”一文。表面上看似各说各话,其实,无论是以用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三者皆是观点皆非道也非本质也。唯有三种观点兼备才更接近软件的本质。就拿飞机产业来说,其完整的产业包括:  相似文献   

18.
新秀场     
这次的BIog不说数码产品,不谈数码业界,我只想说说我们杂志。 下一期,这期杂志的下一期,第33期——你看我如此反复强调,就说明接下来的消息一定非常重量级了——《计算机应用文摘》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所谓全新,就是“完全新”……囧)与大家见面。  相似文献   

19.
20.
韩磊 《程序员》2003,(6):115-116
第一次拜读李维关于Borland的回忆,是在台湾的深度论坛(深度历险的附属论坛,李在上面开有读者专区)。记得当时是以“我的长篇和有趣的故事”为题分期发表的,第一篇出现于2001年4月16日。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到该论坛看看,会发现这个系列相当受欢迎,几乎每一篇题目都带有火焰标记。事实上,当时的情形也是如此——每一次新续篇出来,都是赞声一片。这样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