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志堂  刘响 《炼铁》2020,39(2):15-18
马钢4号高炉自2016年开炉以来,随着产量逐步提高,炉墙热负荷不稳定,渣皮脱落频繁,制约着指标的进一步改善。通过采取稳定原燃料结构、优化上下部调剂以及优化炉前出铁制度等措施,使渣皮脱落现象显著减少,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程度提高,主要生产指标得到改善。2019年9月后高炉利用系数逐步上升至2.45以上,燃料比降低至495kg/t以内。  相似文献   

2.
3.
赵贵希  刘琪敏 《炼铁》2008,27(2):5-7
结合邯钢5号高炉炉墙结厚的处理,总结了铜冷却壁高炉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经验.认为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管理,减少成分波动,降低入炉粉末含量,通过上下部调剂维持适当的边缘煤气流,以及选择合适的热制度、造渣制度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邯钢5号高炉自2010年中修开炉后,经过改善煤气利用,提高顶压、增加富氧、低硅冶炼率等相关措施,实现了产量均产5346t,煤比170kg/t,焦比297kg/t,燃料比495kg/t的良好指标,完成了建炉以来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洪灵 《本钢技术》1999,(4):F002-F002,3,4,5,F004
本文作者叙述了本钢第二炼铁厂5号高炉至今6年多的不放上渣的生产实践,从中总结了此项炼铁工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红卫  唐顺兵 《钢铁研究》2014,(1):47-49,52
太钢5号高炉投产以来,在稳定高炉操作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通过总结大型高炉生产操作和管理的实践经验,细化原燃料质量管理,实施4.50%以上高富氧率和190~200kg/t高煤比操作,同时,采用硬质压入修复炉型和稳定使用小粒度烧结矿相配合来规整炉内煤气流,实现了煤比长期190kg/t以上和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到67.1~69.2t/(m2·d)的长期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8.
邯钢8号高炉强化提产后,渣量大幅增加,超过了渣处理系统的最大设计量,高炉出铁过程中渣沟翻渣、放炮、脱水器自停等事故频发,制约着高炉的进一步强化,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对冲渣设备进行改造,冲渣系统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有效满足了高炉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10.
吴军  盂昭伟 《本钢技术》2003,(C00):27-29
对本钢5号高炉热风炉大修改造及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在单烧高炉煤气情况下.提供1200℃风温。采取措施:合理选择耐材、集中供风、双预热、陶瓷燃烧器,设备改进。  相似文献   

11.
张然 《炼铁》2002,21(3):33-34
1 引言 武钢3号高炉(1513 m~3)是武钢目前惟一的1座钟式炉顶高炉,18个风口,2个铁口(夹角40°)、1个渣口,1个出铁场。因出铁场限制,2个铁口不具备同时出铁条件,只能一个出铁,另一个备修,按日出铁10次、放上渣10次组织生产,高炉操作难以稳定。主要原  相似文献   

12.
13.
赵贵希 《河南冶金》2008,16(1):37-39
对高炉的上下部调剂、炉墙结厚处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铜冷却壁高炉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方法,认为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管理,减少成份波动,降低入炉粉末含最,通过上下部调剂维持适当的边缘气流及选择合适的热制度、造渣制度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袁杰  董艳忠  席立朋 《山西冶金》2007,30(4):52-54,58
对邯钢4号高炉加强管理、不断优化操作参数、加强炉前出铁组织,在确保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冶炼,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787,实现了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监督改善原燃料质量,适时调整煤气流分布,提高压差和高富氧大喷吹等措施,提高了邯钢4号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4号高炉在原料不太好的情况下,在确保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操作参数并实施低硅冶炼,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0t/(m3d),煤比达到了160kg/t,实现了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对柳钢首次使用薄壁炉衬的8号高炉就稳定渣皮的操作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对武钢8号高炉长期稳定高产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以及日常操作的优化等措施,8号高炉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入炉矿石品位提高,渣量减少,渣口损坏频繁,1号高炉采用不放上渣操作,通过加强炉前出铁管理和改进调剂方式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扩容改造后的唐钢3#高炉(3 200 m3)开炉初期,炉况波动大,尤其是渣皮脱落较多,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炉型,对高炉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找到了合适的高炉操作制度,实现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5 t/(m3.d)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