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自2002年参建西气东输施工开始,为保证长输管道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的技术可控性,简化施工流程,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在管沟开挖、数字化管道数据审核、弯头弯管放样、穿越设计等方面应用AUTOCAD系列软件。该软件在西气东输、西部管道、西二线、西三线、漠大管道、兰郑长管道等一系列工程中均起到技术指导作用,简化了施工程序,实现了施工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设计、科学组织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长输管道河流穿跨越方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长输管道河流穿跨越方案的选择原则,总结了长输管道河流穿跨越的几种主要形式,对这几种河流穿跨越方案的适用条件、穿越长度、施工工期、工程投资、施工、运行及维护、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穿跨越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长输管道河流及困难段的大中型穿跨越方案的确定受周边环境、当地规划、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工程投资、施工工期等诸多因素影响。结合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瓯江路段穿越工程,从管道穿越路由、穿越方案的选择加以分析,在工程设计中对大口径、多条管道在同一个通道的穿越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对穿施工工艺,并使用了精确的控向系统,确保了瓯江路段穿越方案的成功实施,为该类型穿越方案的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江底建隧道安装大型天然气管道新工艺,与以往的各类大型管道穿、跨越工程相比,它具有工程质量优,建设投资低,管理维护方便,用途可予扩充等诸多优点。以重庆市新建的天然气主干管(426×10 mm)穿越长江的江底隧道工程与其他各类天然气干线管道穿、跨越大江(河)工程相比较,介绍了天然气主干管穿越长江的江底隧道工程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大口径天然气管线穿越断层的管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埋地管线的抗震安全性,需要建立跨越断层埋地管线的力学分析模型、研究影响管道应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目前,在埋地天然气管线抗震安全性研究方面,对管道应变影响最直接、最经济有效的管沟形状和尺寸这两个因素还没有予以研究。为此,应用有限元方法,首次建立了管沟尺寸及形状、管道埋深和回填土性质等因素对穿越断层埋地管线应变的影响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管沟参数和回填土力学性质时的土弹簧参数,并应用ABAQUS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定量分析了管沟参数对管线应变的影响,最后根据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准则,提出了合理的管沟尺寸及形状,优化了穿越断层埋地管线的管沟设计,使管道应变降低了27.27%,有效提高了埋地管线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陆地 《石油化工自动化》2013,49(2):49-51,75
分析了SPI(SmartPlant Instrumentation)软件的基本功能,结合油田地面工程开发的特点,对该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使之符合实际工程需要;将二次开发成果应用到油田地面工程仪表设计中,突出了该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根据SPI软件在海外某油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二次开发成果文件进一步完善,保证了设计文件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城市燃气管道设计施工中常见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阐述了目前城市燃气管道建设中管道设计前期准备、穿跨越、管道敷设、管道检测等方面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结合工程实践,考虑到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保证管道运行安全,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对油气管道穿路套管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分析油气管道穿路套管对阴极保护、工程造价、施工难度的影响以及套管设置目的、直埋管道受力等,同时结合国外油气管道穿路常用做法及套管处腐蚀监测创新技术,表明穿越段管道屈服强度计算法确定的管材及壁厚均能通过土压及车辆载荷产生的应力校核,套管的应用会对穿越段管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套管设置必要性方面应慎重,不能盲目采用套管。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管道线路设计软件(DPDV1.0)的开发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管道线路设计的数字化。该软件除包括其它线路设计软件的功能外,增加了大量的实用功能,并将管道线路设计相关的测量、地质、储运、阴极保护、通信五个专业按设计流程集为一体,提高设计的准确性、效率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管道穿跨越黄土冲沟不良地质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分别对管道穿越黄土冲沟和管道跨越黄土冲沟提出采用加筋土挡墙和中小型跨越相结合的方法,以供管道穿跨越黄土冲沟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油气田光缆施工大多采用与长输管道同沟敷设方式,但因征地、跨越农田地段和穿越复杂多变环境,管道施工经常采用跳跃式,光缆不可能实现按顺序连续敷设。测量采用传统方式,耗时、效率低、误差大。如采用GPS测量,既能达到精确配盘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时间,节省材料降低施工成本,且形成的数字化资料对用户今后光缆巡线、抢修和维护也都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海流冲刷、保证海底管道的稳定,避免船舶抛锚和渔船捕鱼对海底管道造成损害,埋设海底管道时通常有埋深要求。海底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通常采用上穿方式跨越其他管道,同时采取保护措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确保当地唯一输水管道和航线通航安全,降低工程对附近海堤、港口及码头的影响,海底管道采取底穿海底输水管道的方式。施工过程中制定特殊的打钢板桩工艺对输水管道进行加固防护,再进行管沟预开挖,管道穿越采用浮拖与底拖穿越结合方式,最后进行管道的回填交叉防护。文章以甬台温工程龙湾电厂支线成功实施底穿为例,介绍了海底管道底穿输水管道的施工方法以及可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障澜沧江跨越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探寻该跨越管道落石防治方案。为此,以澜沧江跨越管道左岸落石为研究对象,运用RocFallⅡ软件对其运动进行模拟,分析落石质量、下落高度对落石撞击管道位置以及撞击管道时最大动能的影响;然后在CAESARⅡ软件管道模型上施加作用力,计算使管道发生失效的落石质量;最后结合该跨越管道左岸地形以及落石分布情况提出落石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落石质量以及下落高度对落石撞击管道位置的影响很小,撞击点分布在以跨越管道起点为起点,长度为13 m的范围内;(2)落石撞击管道时的动能受下落高度的影响较小,但与质量几乎呈线性相关;(3)质量超过1 000 kg的落石可能使管道发生撞击失效;(4)通过在坐标为(208 m,1 274 m)以及(250 m,1 225 m)的位置分别设置高度为2 m和4 m的SNS柔性防护网可有效对落石进行拦截,保证该跨越管道的安全。结论认为,通过对澜沧江跨越管道左岸落石运动进行研究并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落石撞击管道的可能性,保证该跨越管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阀室是保证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设施,可减少油品泄漏损失和环境污染。介绍了国外油气长输管道阀室设计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基于减少油品泄漏风险和经济损失的选址原则;特殊地区油气长输管道阀室进行10%和25%距离调整;RTU阀室设置原则;河流穿跨越阀室推荐做法;根据阀室供电功率需求确定供电方式;优先采用阀室地上敷设方式等。最后,针对国内油气长输管道阀室设计标准,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CAD技术在管道跨越施工中的应用:包括索跨中钢质塔架和主索、吊索的下料和预制,桁跨中桁架的下料和预制。由于CAD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下料的尺寸精度,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高效地解决了管道跨越工程中的很多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库的油气输送管道线路施工图设计软件是集数据录入、数据管理、线路设计和数据移交为一体的施工图设计平台,运用数据库技术,将Auto CAD 2010二次开发与数据库进行连接,实现线路施工图的整体设计。该软件利用SQL Server 2005搭建数据库,对基础数据进行录入和管理;通过研究曲线算法和纵断面生成算法,实现管道纵断面的自动生成和计算;总结提炼常用的标准规范,搭建穿跨越、水工保护等专业标注设计符号库,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软件实现了长距离油气管道线路施工图的连续设计和参数化设计,采用SQL数据库存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石油机械》2015,(12):114-118
穿越活动断层的埋地钢质管道在位移载荷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甚至过量变形,传统的基于应力的设计准则已经不再适用。针对这种情况,基于应变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穿越断层工况下的管-土耦合模型,研究了地震烈度、断层错距、管径、壁厚、埋深及土壤内摩擦角对穿越管道最大应变值的影响规律,以及各随机变量对管道安全可靠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烈度是地震波作用下穿越断层埋地管道轴向应变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埋深和壁厚次之;当地震烈度为Ⅱ度、断层错距为0.7 m时,强震区穿越埋地管道轴向最大拉伸应变值为2.28%,超过了容许拉伸应变。研究成果可为地震载荷作用下穿越活动断层区的长输管道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工程勘察分为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两个部分。油气管道穿越河段的选择应从安全角度出发,应采取"少跨越、多穿越"的指导思想,利用超前探测技术,将隧道前方岩体的发育与形变规模、河水涌入压力等地质条件进行准确预报,结合地表勘探成果,校核前方的地质状况,为后续穿越工程提供基础。穿越方式主要分为定向钻探穿越、大开挖穿越以及隧道穿越等方式。定向钻穿越技术具有工期短、造价低、节省材料、管道埋深安全以及应用广泛的特点,它是一种非开挖穿越技术;大开挖穿越技术包括不带水开挖技术和带水开挖穿越技术两种;隧道穿越技术包括钻爆法、盾构法和顶管法。  相似文献   

19.
线路截断阀是保证长输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设施,可减少油品泄漏损失和环境污染。我国管道阀室设计存在若干问题,应在标准层面进行统一和规范,例如阀室选址和间距缺乏灵活性、河流穿跨越阀室做法不一致、单向阀设计导致清管困难、偏远地区阀室供电可靠性差。选取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管道阀室设计标准,研究了国内外阀室设计标准的重要技术差异,介绍了国外管道阀室设计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基于减少油品泄漏风险和经济损失的选址原则,特殊地区油气管道阀室进行10%和25%距离调整,RTU阀室设置原则,河流穿跨域阀室推荐做法,根据阀室供电功率需求确定供电方式,优先采用阀室地上敷设方式等。最后,针对提高完善我国管道阀室设计标准,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海底管道路由出现需要穿越已建管道/电缆的情况,依据DNV-OS-F101规范,应用AutoPIPE软件,提出了对管道穿越的支撑形式和荷载控制等计算的方法,可供海底管道进行穿越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