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遭受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滑坡体的变形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固定式测斜仪、多点位移计等常用的滑坡深部变形监测仪器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获取预警参数,但是也存在人为因素影响大、难以准确地判别滑动方向、技术难度高、量程小、监测频率低等缺点。引入阵列式位移计,应用于大华桥水电站的沧江桥滑坡体,并将阵列式位移计监测成果与传统的监测成果对比,初步验证了阵列式位移计在滑坡体深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变形监测是滑坡体监测及预警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监测,常用的监测手段有测斜仪、多点位移计、挠度计、TDR等。但活动测斜仪存在监测工作量大、时间长、不能实现自动化、变形大时测斜管易损坏而无法观测的缺点;固定测斜仪量程小、成本高,电缆线多。多维度变形测量系统可以为大跨度建筑物结构体的连续变形规律监测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动化监测方案,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通过介绍多维度变形测量系统的结构、原理、适用范围、特点、安装埋设方法,以大华桥水电站库区滑坡体为例介绍多维度变形测量系统的应用及成果,为该项新技术在库区滑坡体乃至高土石坝中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滑坡体GNSS自动化监测具有巨大优势。通过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蓄水前、初期蓄水、运行期等不同阶段滑坡体的GNSS自动化监测资料,并结合现场巡视、稳定性计算对比及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全面分析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水文站滑坡体在不同阶段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滑坡体在未蓄水前处于稳定状态;蓄水后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前缘滑体发生了小型次级滑动,坡体变形表现为浅表层土滑破坏,预计将以逐级方式产生滑塌,目前滑坡体基本处于稳定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杨春旭 《大坝与安全》2021,(4):58-61,70
大华滑坡体位于大华桥水电站库区内,水库蓄水后该滑坡体是否还能维持原有状态对库区安全有重大意义.边坡变形作为边坡稳定直接判定条件,是边坡安全监测的重点.笔者介绍了一种利用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阵列位移传感器测试边坡变形的新方法,变形监测传感器可以放置在一个钻孔或嵌入结构内,具有精度高、功耗低、自动实时采集和无线传输数据等优点,可用于铁路、公路、基坑和水利枢纽工程边坡的变形监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对大华桥水电站库区内潜在滑坡的监测与评估,利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之间共46景Sentinel-1数据和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大华桥水电站库区内的时序InSAR形变结果。结果表明:大华桥水电站沿江库区的大华、拉古古滑坡形变速率分别为-100 mm/a和-110 mm/a,累积形变量分别为-14 cm和-12 cm,处于不稳定状态。在5~10月的汛期期间其形变速率陡然增加,受降雨影响明显。通过现场勘察,发现大华、拉古滑坡体有明显滑动迹象,表明InSAR结果可靠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大华桥水电站库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延坡滑坡体深部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延坡边坡是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施工的重要区域,由于边坡开挖切脚和大量降雨影响,形成大规模滑坡趋势,对向家坝工程顺利施工影响重大.为此,布置了深部变形观测孔(测斜孔),对该滑坡体的深部位移进行了连续监测.根据监测成果确定了滑动面的具体位置,并跟踪分析了滑坡体的变形规律,为指导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谭运钊  王正祥 《人民长江》2015,46(14):91-93
金坪子滑坡距离乌东德水电站坝址不足1 km,在电站前期工程勘察阶段即发现滑坡体存在位移迹象,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全面监测和分析。在对滑坡体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将滑坡体划分为5个变形区,并合理布设了一系列监测设施以分析滑坡体的地表位移、深部位移、裂缝变形等。监测结果表明,金坪子滑坡重点监测区域(Ⅱ区)存在严重蠕滑,滑带明显,其位移变形速率与滑坡所处位置降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且约滞后于降雨1~2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滑坡体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为抗滑桩和压脚。以大华桥水电站沧江桥滑坡体为实例,利用测斜孔、阵列式位移计、GNSS、测压管、钢筋计等监测措施对滑坡体进行监测并对比不同的监测方法和结果,进而分析出沧江桥滑坡体抗滑桩及压脚填筑治理效果。最终,监测成果表明沧江桥滑坡体抗滑桩加压脚的治理措施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赋存环境直接决定滑坡的稳定性,其中库水位涨落、暴雨及地震作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干海子滑坡体位于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水库调度过程中滑坡体的稳定性是保障溪洛渡水电工程健康运营的关键。根据干海子滑坡体现场变形监测资料,运用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法,开展了滑坡体在水电站建设期、蓄水期及运营期的稳定性分析;并评价了赋存环境对干海子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可能的破坏模式、规模和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前缘滑坡体安全系数明显小于整体滑坡体和中部滑坡体,蓄水期间随着库水位的上升,滑坡体的安全系数减小,导致前缘塌岸的风险增加;在一个运行周期内,滑坡体的最不稳定条件为库水位下降且遇到暴雨时;当有地震作用时,前缘滑坡体失稳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研究成果对滑坡体的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的评价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某研究区将星载InSAR技术应用于滑坡体变形监测中,实现了滑坡体面域监测,并能追溯滑坡体历史变形,通过与点式监测成果对比,监测成果一致性较好,解决了滑坡体历史形变无法追溯、点式监测危险部位无法布点不能大范围监测的问题;结合深部变形监测实现了滑坡体点线面体的全方位监控;同时研究区大范围的星载InSAR监测成功识别出未开展点式监测区域的滑坡体缓慢变形状态,对滑坡识别与监控滑坡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某水电站滑坡体的变形监测,阐述数据分析处理过程,引入SPSS工具执行统计学检验,为滑坡体变形监测结果提供有力的统计学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常遇到库区高边坡的稳定问题,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可行性、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前期现场地质勘测是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关键的环节。以雅砻江中游某水电站工程库区马河段河谷滑坡体为实例,通过现场地质资料和地质过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体的分区特征与滑移模式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体在目前的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若卸荷节理在深部贯通,在不利工况条件下可能产生拉裂-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四川西溪河联补水电站滑坡体变形观测的具体做法,总结了技术要点,探讨变形观测在滑坡体监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清江水布垭水电站为高面板堆石坝,位于大坝下游的古树包滑坡体,于2001年1月发生了整体滑坡。由于安全预报及时,滑坡体上居住的300多人得以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滑坡造成大坝施工交通公路被迫一度中断。经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对滑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工程加固和生态环境防护措施。通过深部位移监测反映,滑坡体目前压缩变形较大,未发现新的滑动面。滑坡体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库区堆积体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水电开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黑水河某水电站库区一滑坡体,在查明滑坡体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二维边坡稳定计算和渗流分析,对库水位升降作用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库水位升降影响滑坡体A区稳定性较为明显。在水位上升过程中稳定性有先增加后减小再上升的趋势,而在水位下降过程中稳定性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上游流域水电站库区大部分为峡谷地带,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畅等原因,在变形的临发阶段,人员不仅难以快速到达现场,而且到现场可能存在危险,使得传统的监测方法在该地区实施困难。主要针对澜沧江流域库区水位抬升或下降过程中引起的库区内多个滑坡体发生滑坡的问题,采用InSAR技术手段代替传统测量手段对滑坡体进行监测,依据监测对象的形变信息进行安全性分析以及灾害预警,确保电站安全运营和滑坡体部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周克明 《人民长江》2016,47(15):59-62
为了解某水库蓄水后对库区古滑坡体的影响,对该滑坡体建立了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包括表面及内部变形、地下水位、降雨量及库水位,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GSM通讯。通过对滑坡体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认为该滑坡体目前基本稳定;当水库水位在149 m以上骤降时,地下水位滞后于库水位下降,不利于滑坡体稳定,应提高观测频次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8.
郑敬罕 《水利科技》2012,(1):40-42,51
万安溪水库蓄水后,引起地质环境变化,导致岸坡表层岩土体变形位移,形成库区坝前右岸滑坡体。该文根据勘察、试验和变形监测成果,分析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工程地质定性分析和稳定计算,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沧江桥滑坡体防治工程结束后,对沧江桥滑坡体防治工程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结束后3个阶段各监测仪器位移变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比[1-2],及时掌握沧江桥滑坡体位移变形情况和运行状态,采集的数据为防治工程治理效果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监测沧江桥滑坡体安全稳定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金厂坝滑坡体的地质构造、变形特征等,根据滑坡体的变形特点和诱因对其实施了监测,监测项目包括表面、深部变形,地下水及环境量监测,同时为了提高监测系统的经济性和时效性,表面变形采用常规大地测量和自动化同时实施的方式,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变形诱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系统地对滑坡实施了有效监测,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