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有效利用油田的地热资源,实现油田地面常温集输,研究应用了复合隔热内衬油管技术,该技术是在D89 mm油管内衬一层隔热材料和防偏磨材料,达到降低井筒举升过程中的热能损失,提高井口温度的目的。在留北油田设计应用了17口井,井口温度平均提高12.8℃,对应的地面井组实现了常温集输进站,取消了原三管伴热工艺流程,年节约燃料油1672.31 t,降低了加热炉的燃料油消耗和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2.
“保温隔热油管+设置了导电铜质母带的保温隔热油管”在老油田二次开发“重构注采关系、重构地面工艺流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准确计算下入深度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又可以节约采购成本。为此,建立了井筒内井轴温度场控制方程,构建了井筒温度分布模型,阐明了油井井筒内半径与套管外半径之间的综合传热系数,保证了温度分布模型求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对50余口油井进行的井筒温度分析和保温隔热油管组合下深设计实践表明,井口温度平均提高18.4℃,井口回压平均降低0.47 MPa,既满足了井筒原油举升、又满足了地面单管集油进站的条件。建立的模型也可为自喷井、注氮气井等保温隔热油管工艺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海海域稠油油藏测试井普遍非自喷,常规DST测试管柱无法在半潜式平台上实现测试作业.对测试管柱、射孔工艺、工作制度及地面稠油计量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半潜式平台稠油测试的螺杆泵电加热、隔热油管保温、高效轻型井口补偿系统,应用于南海X井浅层疏松稠油井测试实践中,有效提升地面井口温度至53℃,实现了油井自...  相似文献   

4.
刘静  曲虎  卜明哲  赵向苗  李宏伟  张小玲  任秉鹏 《焊管》2023,46(1):31-36,41
为了解决部分油井无法单管输送的问题,采用PIPESIM模拟软件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集输半径和不同产液量油井的集输管线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结合各油田单管集输设计经验,得出中质原油站外系统单管集油工艺改造的技术界限,而对于达不到技术界限的油井,可以通过辅助措施实现单管集油,通过对比电磁加热器、空气源热泵、管道内置电伴热、井口气电加热器、油井保温隔热油管、地热、太阳能光热技术及井口加药等单管辅助措施的原理及工艺特点,最终确定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辅助单管集输措施,为油田站外单管集输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北部分油田所产原油多具有高凝固点、高黏度、高含蜡性质,存在集输能耗高、工艺复杂等问题。为了节能降耗,简化流程,对站外集输系统实施优化改造。利用现场试验和软件模拟等手段,针对不同区块开展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和环状掺水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油井串接、井口电加热、隔热保温油管、油气混输降压等辅助技术,优化了站外油气集输工艺,降低了生产能耗,可为相似的油田地面站外集油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塔河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热量损失大、资源浪费的问题,开展内衬保温油管开采技术研究。基于井筒稳态热传递与地层非稳态热传递理论,建立了稠油井井筒热传递数学模型,评价了不同内衬材料油管的保温性能,揭示了含水率、日产液量及内衬保温油管下深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内衬聚酮防腐层与气凝胶保温层的保温油管保温性能最佳,日产液量和保温油管下深对井口温度影响较大,含水率对井口温度的影响较小;日产液量大于72 t/d且保温油管下深大于3 500 m时,可满足稠油开采的温度要求。该研究明确了内衬保温油管保温的可行性,可为油田保温油管内衬的选材、稠油开采工艺参数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单管树状无电热保运集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喇嘛甸油田单管树状集油工艺设计中,应用Pipephase软件对管径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辅助校核,确定最经济合理的管径组合;并通过采取井口保温、端点井局部单管深埋工艺等一系列保温措施,取消了电加热器和电热管保运措施.该措施应用投产后,喇嘛甸油田4条干线进站温度分别为38、41、39和41℃,平均井口回压0.38 MPa,单井回压最高为0.57 MPa,最低为0.27 MPa,实现了单管树状集油工艺的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田油气集输配套工艺技术经历了单管常温输送工艺阶段,单管常温密闭集输工艺阶段,井口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沉降脱水技术阶段,井口投球、多井阀组常温密闭集输工艺阶段,含蜡原油热处理常温输送工艺阶段。轻烃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原油稳定技术、大罐抽气与轻烃回收联合工艺技术、伴生气轻烃回收和轻烃的综合利用技术。油田注水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包括单干管、小支线、活动洗井工艺技术和污水处理与回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油气集输配套工艺技术经历了单管常温输送工艺阶段,单管常温密闭集输工艺阶段,井口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沉降脱水技术阶段,井口投球、多井阀组常温密闭集输工艺阶段,含蜡原油热处理常温输送工艺阶段。轻烃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原油稳定技术、大罐抽气与轻烃回收联合工艺技术、伴生气轻烃回收和轻烃的综合利用技术。油田注水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包括单干管、小支线、活动洗井工艺技术和污水处理与回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彩南油田采用单井、计量站两级加热进站集输模式,系统冬季运行能耗高,同时伴随管线结垢、腐蚀、穿孔等现象的发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系统能耗大的问题,油田历时四年开展常温集输一体化研究,建立了采出液常温集输判断方法和一体化实施流程,实现单井温度降低约15℃,计量站停炉期间温度降低6~8℃;节约用电量1 312×10~4kWh/a,节约天然气耗气总量222×10~4m^3/a,年创经济效益1 340万元,为油田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油田的常温集输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多效药剂的研发为扩大常温集输实施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撑,单井加热控制方式的改进在节能降耗最大化的同时,为常温集输井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隔热保温防磨油管广泛应用于高凝原油开采,但其价格昂贵,准确计算其在油井的下入深度既可以实现保温效果的最大化,又能够有效控制材料成本,提高高凝、高含蜡油井开采效益。为此,以某隔热保温防磨油管为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将油井产液看作气液两相流,建立了油井井筒温度场控制模型和井筒传热模型,开展了隔热保温防磨油管下入深度研究。通过对比多种计算方法,得到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很接近的迭代求解数值方法,保证了模型的收敛和稳定。B-2D井的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生产现场测试结果相对误差为2. 12%; 30余口油井应用后平均节约225 m保温隔热防偏磨油管,平均井口温度提高18. 3℃,油井井口回压平均降低0. 42 MPa。建立的油井井筒温度场控制模型和井筒传热模型不仅可用于自喷井保温油管的下入深度计算,也可以为水合物形成、注氮气或注蒸汽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低渗透油田全密闭集输工艺研究与应用在已有工艺流程基础上,通过研发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利用先进的自控技术,优化简化地面流程,在油田集输领域实现井口—增压点—接转站(脱水站)—联合站的全密闭输送及井组—联合站一级布站工艺,形成了一套适合超低渗透油田集输站场的全密闭输送工艺模式,降低了地面建设投资,实现了油气全密闭集输,伴生气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程建文 《青海石油》2005,23(1):63-65
针对青海油田目前主力油田含水较高,油田能耗较高,地面建设投资大等问题;通过对青海油田与长庆油田油气集输工艺的比较,回答了能否在青海油田利用定期清管技术,实现井口不掺水直接集输的集油工艺;目的是找到更加适合青海油田油气集输工艺,实现油田节能降耗,为高效开发青海油田服务。  相似文献   

14.
油气集输工艺和自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工艺系统(1 )西部油田。长庆油田油气集输过程经历了“单管常温输送工艺”、“单管常温密闭输送工艺”、“井口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沉降脱水技术”、“井口投球、多井阀组常温密闭集输工艺”和“含蜡原油热处理常温输送工艺技术”等 5个阶段 ;在原油稳定和轻烃回收利用方面采用了“大罐抽气与轻烃回收联合工艺技术”、“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和“轻烃综合利用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轻烃的回收问题 ,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吐哈油田油气集输主要采用单管不加热混输、投球清蜡、一、二级半布站相结合、计量站选井计量、余热利用、中低压…  相似文献   

15.
渤海JX油田BX井原油含蜡质量分数10. 2%,井口温度27. 0℃,易出现周期性蜡堵。为实现不停产洗井,避免损坏电泵和电缆,结合海上油田整体采油树以及潜油电泵生产管柱的结构特点,设计了隔热空心杆热洗管柱及与其配套的双通道采油树、定位油管挂、空心杆密封器、自力单流阀等关键井下工具,提出了井口混合液温度的简化算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隔热空心杆热洗管柱进行热洗作业,当洗井液温度为90. 0℃且自力单流阀深度为1 000 m时,井口返出温度达到79. 5℃,高于熔蜡点7. 0℃。该热洗管柱满足现场清蜡需求,可以在海上油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长庆低渗透油田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透复杂油藏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科技人员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以长庆马岭、安塞、靖安和西峰等低产、低渗油田为代表的集榆工艺相继创立,创造了低产、低渗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模式,形成了适合长庆油区特点的高效简化地面工艺系列技术,集输流程由单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发展到多井阀组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再发展到多井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最后到多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实现了从三级布站到二级布站的飞跃,流程愈来愈简,建设投资持续降低,开创了黄土塬复杂地貌条件下低渗透油田地面建设的新路子.文章综述了长庆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东海油田西湖某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作业期间,地面流程结蜡,井内返出碎屑堵塞油咀管汇、原油燃烧不充分.从固控、加热保温及原油燃烧工艺等方面细化研究,采用空心电加热杆、高强气凝胶隔热管和地面蒸汽加热同心管,实现井下到计量罐全流程加热保温,确保原油温度始终保持在析蜡点以上,提高含蜡原油流动性;采用井下割缝管和井口捕屑器组合工...  相似文献   

18.
高含水期油井集油的加热能耗会迅速上升,而常温集输可以有效降低集油能耗。高含水原油可在原油凝点以下进行常温集输,但集输温度低于其粘壁温度时,会发生原油在壁面粘附积聚的情况,影响油田实际生产运行,因此粘壁温度可作为常温集输的温度界限,用于衡量高含水油井常温集输是否可行。通过大量的油田现场试验,利用可视化的试验管路系统,通过停用三管伴热降低油水进站温度的方法,研究了华北油田西柳站油水两相流的管输流动状态以及常温集输的温度界限,得到了集油进站温度与管线压降之间的关系,并发现粘壁温度下压降突增的现象,从而得到了各试验油井的常温集输温度界限。实际生产条件下测得的温度界限均低于原油凝点1~3℃,且油井产液量越大,含水率越高,粘壁温度越低,实现常温集输的温度界限越低。  相似文献   

19.
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由于热损失造成温度下降,致使其黏度迅速增大,举升负荷较大。因此,研究稠油举升中的井筒保温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稠油井井筒温度场的Hansan模型,以东辛油田Y12X2X3井为例对井筒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影响稠油井井筒温度的油管类型、油管长度和产液量等3项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采用长度1 000 m的D级隔热油管和普通油管组合、产液量由11 m3/d提高到20 m3/d的井筒保温措施。现场试验显示,井口温度由调整前的20.5℃升高至41.5℃,井深1 000 m以浅井段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原油流动性增强,有杆泵充满程度增加,泵效提高了47%。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稠油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能准确描述井筒温度的分布情况,并能有针对性地制订稠油井井筒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20.
1 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流程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是一种适合外围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特点的新式集油流程。其特点是对井口采出液直接加热 ,加热温度可根据集油工艺的需要确定。生产应用结果表明 ,该工艺是开发高寒、高粘、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一种经济有效的集输流程。目前外围油田共采用 4种电加热集油流程 ,即单管小环、单管树状、单管混输泵掺液保端点井和单管萨尔图式串联电加热集油流程。生产实践证明 ,该流程满足了高寒地区加热集油的工艺需要 ,在集油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集油温度 ,保证了原油进站温度高于凝固点 4~ 5℃。由于在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