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滨海断裂系位于歧口凹陷北部,由北东向的滨海断层、大张坨断层、港东断层、唐家河断层和东西向的歧中断层组成,生烃凹陷、储集体与有利构造部位配置关系、长期活动的断层及不整合面、圈闭形成期与油气运聚期配置关系等因素控制了本区油气富集富集程度和展布规律,明确成藏主控因素对本区不同构造部位的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断层、构造凹槽、砂体、地层产状、不整合面等成藏要素综合分析,论证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南部隆起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明确了该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为:古近系文昌组大量油气生成后受地层产状控制向南运移,沿砂体--不整合面疏导体系进入南部隆起带上的恩平组和珠海组后,再沿生长断层上窜进入珠江组和韩江组的圈闭中形成油藏,进而建议对该带的构造圈闭开展系列勘探,获取规模商业储量。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为新生代裂陷盆地,主要经历了裂陷期、拗陷期和区域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长昌凹陷发育2种主要断裂体系,控制的长昌凹陷西部环A洼圈闭带、南部鼻状构造带及东部伸展断裂带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圈闭,面积大、断裂沟源——油气输导体系发育,为长昌凹陷下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大民屯凹陷是在前古近系基底上发育的一个"小而肥"的新生代富油气凹陷,截止2006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其中古近系是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和产层。根据凹陷的构造演化史与地层、沉积发育特征,利用钻井取心、岩屑录井、测井及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凹陷古近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通过精确的速度分析及井震结合,建立了全凹陷古近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应、湖平面变化与气候等因素共同控制大民屯凹陷层序的形成,其中构造沉降对层序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与等时格架建立对大民屯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饶阳凹陷断层走向与等值线走向一致,难以形成断鼻、断块构造,制约了构造圈闭的落实。伴随着勘探程度的日益提高,构造圈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饶阳凹陷油气勘探进入了艰难期。寻找岩性圈闭成为打破勘探僵局的钥匙。而精细的砂体雕刻是岩性圈闭研究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分砂组连井对比工作的流程方法以及一系列自动化手段以实现准确、快速、精细的砂体识别,从而辅助岩性圈闭的精细刻画工作。  相似文献   

6.
彭劲松 《化工之友》2007,(13):16-17
本文借助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对孤南洼陷进行油源、沉积、构造精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成藏动力学、层序地层学、流体势分析等理论,对孤南洼陷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区沉积上其下第三系为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储层分布受相带控制,构造上为孤东、孤南、垦利、垦东6断层形成洼陷的边界断层,各种阶梯状断裂带及断层交汇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平面主要受构造控制,环带状分布,迭合连片,纵向上受沉积体系控制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也门71区缺位于富含油气的塞云-马西拉(Sayun--Masila)盆地西部主体断陷内,夹持在南北边界大断层之间,以不对称的双断式为特征,剖面上呈“下断上蚴”构造格局。上部白垩系断层较少,圈闭不发育;下部体罗系、前寒武系基底断裂发育,受断层切割,形成了众多的断块、断鼻和断背斜圈闭。根据该区块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合本区及相邻区块的油气勘探成果,提出区块西部鼻隆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且西部基底断块组合是有利的成藏组合,应是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源储关系、输导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有效源岩、有利储盖组合、与生排烃期匹配的古构造格局控制着霍布逊凹陷油气的宏观分布;圈闭、断裂活动和保存条件控制油气的局部富集。霍布逊凹陷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好,新近系盖层之下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型两类油气藏,凹中隆、斜坡带及冲断带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铜城断裂构造样式、断层活动性、演化过程及其余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城断裂上升盘为"帚状"组合构造样式、下降盘一侧为典型的"包心菜"构造样式;吴堡期,主要发育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断裂系统,三垛期主要发育近东西向断裂系统。铜城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七个阶段,影响并控制了该区烃源岩、圈闭形成及油气富集。研究成果对于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Muglad盆地Sufyan凹陷油气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fyan凹陷是苏丹Muglad盆地的一个含油气凹陷,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对已发现油藏的烃源岩、构造、储层、盖层、运移及保存条件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油气分布主要受有效烃源岩范围、储盖组合、储层分布和圈闭类型的控制,AG2段为有利储盖组合,位于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内,储层发育且受顺向断层控制的圈闭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胡-庆断阶带属构造型斜坡带,发育不同级次的断层,断层对油气分布和聚集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块构造是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不同的构造部位油气运聚特征不同。通过对该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三个台阶及断层夹缝带等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分布,其中二台阶油气最为富集;一台阶及断层夹缝带只有局部油气聚集;三台阶油气资源最差。同时提出了下步滚动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2.
梁杨 《广东化工》2013,(22):43-44
双龙地区位于梨树断陷的西北缓坡带,北邻双龙次洼.双龙次洼是被太平庄古隆起与梨树断陷主体分隔形成的独立次洼,断陷期东西两侧为斜坡背景,东坡较陡,西坡较缓.双龙次凹受小宽走滑断裂分割,将整个双龙地区划分为两个构造带.呈现东西两洼夹一狭长反转背斜的构造格局,凹陷受东侧边界断层控制.该构造是在基底古凸起背景上,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褶皱构造,构造北部存在一次级凹陷,左右逢源,构造处于梨树断陷油气的长期运移指向带上,既可捕获由梨树断陷运移来的油气,也可接受双龙次凹生成的油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得出乌尔逊凹陷断裂在平面上可划分为4个带,呈近SN向、NEE向与NE向3个方向展布。在垂向上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把断层分为断陷断层系统、断坳断层系统和长期继承性断层。乌尔逊凹陷断层形成与演化主要受铜钵庙组末期拉张作用,伊敏组末期张扭作用和青元岗末期反转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三江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以来,三江盆地总体处于弧后扩张与走滑的应力场环境,这一大地构造背景对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燕山晚期以来,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三江盆地进入扭张性断陷-坳陷盆地的发展时期,新生代,由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和密山-敦化等断裂带的联合走滑作用,统一的三江盆地才得以形成。研究表明,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晚侏罗世裂陷发展阶段、早白垩世断陷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发展阶段和新生代统一盆地阶段。三江地区相继发育了绥滨坳陷、前进坳陷、汤原坳陷,以及其间的富锦隆起和佳木斯隆起,在发生-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到了新生代才成为统一的三江盆地。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沉积和油气成藏特点,绥滨坳陷下部沉积建造厚大,并以其海陆交互相煤系为特征,因而对成气有利。前进坳陷下部构造层的滨海相含煤建造,对成气有利;上部构造层较厚的河湖相砂泥岩建造,对成油有利。  相似文献   

15.
文23气田是我国东部陆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整装砂岩气田,气层的分布主要由构造、岩性控制。理清气田内部构造格局、小断层的展布规律,将为气田的科学开发,挖掘剩余气分布潜力,提高气田的最终采收率提供有力保证。通过对文23气田构造精细解释,整体评价气田的构造特征,详细论述不同级别断层的展布规律及断层的封闭性。经过部署调整井钻探,证实构造研究成果符合地下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新井部署及措施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运动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以青铜峡-马家滩地区的转换带为界,西缘形成了南北两个截然不同的逆冲体系。前者控制着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而前陆盆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了古生界地层的埋藏演化史。由于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断裂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而重新活动,从而使断裂活动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征,断裂活动对油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化工》2017,(6):95-97
矿区处于罗定-广宁断裂变质带上,区域内构造十分发育,区域矿产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对矿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岩浆岩及变质作用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进行研究,对下一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巩兴会  曾溅辉  郭凯  赵晨 《辽宁化工》2014,(6):768-772,775
根据蠡县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断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探讨了古近系断层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蠡县斜坡断层油气藏具有烃源岩、断裂、有利储集相带和输导体系联合控藏的特点。古近系油藏主要围绕生烃洼陷呈带状分布;发育于斜坡中外带的北东向早期断对油气主要起遮挡聚集作用,发育于斜坡中内带的北东向晚期断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也有部分晚期断层聚集成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和河流相砂体中;由斜坡中低部位的断层垂向输导通道和鼻状构造砂体横向输导通道组成的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蠡县斜坡中南部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19.
平衡剖面技术是构造演化恢复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平衡剖面技术原理和方法的研究讨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乌南地区典型剖面回剥,分析了乌南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并总结了平衡剖面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关系.研究表明:乌南地区可分为断陷、断拗、拗陷和萎缩拗陷四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