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天然混合羧酸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李干佐  沈强  郑立强  毛宏志 《油田化学》1999,16(1):57-59,63
本文是一篇专论,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盐的原料(油脂下脚料)界面活性及抗二价离子的能力,简述了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筛选方法,介绍了针对我国不同酸值原油研制的含天然混合羧酸盐的3个ASP曲型配方。  相似文献   

2.
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上的吸附损失,讨论了电解质浓度,离子强度及表面活性剂的一次抽提液与二次抽提液的复配对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影响,分析了碱/石油羧酸盐/聚合物(HPAM)三元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对羧酸根离子吸附的贡献。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随着电解质的浓度及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三元复合体系中石油羧酸盐的吸附量远远低于表面活性剂单独作用时的吸附量,三  相似文献   

3.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石油羧酸盐,其亲油,新水性有较大差异,利用这些差异进行复配可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在石油羧酸盐体系中,用两种解质复配调节盐度往比用一种电解质的效果好;将烃氧化产物和石油羧酸盐活性剂复配也可产生良好的协效应,成为活性剂本身的良好助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界面张力、增溶率、吸附量以及驱油效率的测定,研究了OCS表面活性剂用于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的性能。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用于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原油时,油水界面张力均可以达到1×10-2mN/m的数量级,最低可以达到1×10-3mN/m。在注入浓度0.5%时,OCS表面活性剂在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岩心上的吸附量小于2mg/g油砂。室内岩心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5%时,OCS表面活性剂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2.2%。可以满足大港油田枣1219断块油藏进行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欢50块表面活性剂/碱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辽河油田欢50 块为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小,岩性致密,地层温度高,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导致生产时产量下降快,产能低,采出程度低。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复合体系溶液与欢50 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复合体系溶液的长期热稳定性,从7 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又能适应该油藏99℃高温的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和碱形成的复合体系在欢50 块油砂上的吸附以及复合体系溶液驱油效率。该体系在99 ℃时能大幅度降低欢50块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达0.01 mN/m 以下) , 并具有很高的驱替效率,水驱后注入复合体系段塞,平均采收率达65.24 % ,相对于水驱,提高采收率平均为18.4% 。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复合体系溶液的驱油机理,复合体系注入前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复合驱能提高驱替效率,在复合体系前缘形成富集油带,对进一步采出水驱剩余油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6.
石油羧酸盐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度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尤富  黄宏度 《油田化学》1996,13(3):253-255,263
本文研究了石油羧酸盐-Na2CO3-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流度和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部分水解了内烯酰胺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度的降低,驱油效率提高,流度降至一定值后驱油效率不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增效碱驱中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虑了在碱(Na2CO3)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界面张力性质、耐盐性及驱油效率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除在界面张力性质方面显现出比石油磺酸盐之间更好的协同效应外,石油磺酸盐在较高矿化度下的溶解性也获得根本改善,能够顺利通过孔隙介质并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长期放置亦无沉淀发生,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石油馏分油的氧化产物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皂化,并将所得到的石油羧酸盐活性剂提浓,实验结果表明:用溶剂皂化制备石油羧酸盐活性剂可提高皂化反应的产率,且所得活性剂可提高皂化反应的产率,且所得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也较好;分步皂化不仅可提高石油羧盐产率,还可得到不同亲油、亲水性的活性剂体系,并根据实验需要可将这些活性剂进行复配。甲醇抽提提纯后的氧化烃,经水相皂化后所得活性剂的界面活性较好;用正已烷-异丙醇-水抽  相似文献   

9.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三元试验区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合量变化是了解三元注剂流向和驱油效果的重要指标。羧酸盐是油田常用驱油表面活性剂的一种,通过对三元驱采出液中发酸盐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优选建立了2种适合油田现场需要的检测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方法,即DDC比色法和分相、分步滴定法。对新的检测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好;通过现场检测表明,选用的检测方法所检测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并么分析方法使用仪器易得、操作简便,适合油田矿场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干佐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9,16(4):341-344,392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重烷基苯磺酸钠(A1)、异丙醇(CH-2)、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F-2)、Gemini表面活性剂(GL-2)的最佳质量比为3:6:2:2的表面活性剂体系CQBH-1,并进行了配伍性、吸附性和驱替实验。CQBH-1的价格比市场销售的油田常用表面活性剂平均低20%以上。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0.3%~0.5%下,CQBH-1溶液与长庆某油田模拟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5×10-3~8×10-3mN/m。在常压、60℃下,CQBH-1与该油田注入水、地层水和原油均有良好的配伍性,且具有较好的抗吸附性能,质量分数为0.3%~0.5%的CQBH-1溶液静态吸附后与模拟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仍能达超低数量级。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0.3PV质量分数为0.5%的CQBH-1表面活性剂溶液,渗透率为1.1×10-3~100×10-3μm2人造岩心在平均水驱采收率56.70%的基础上可平均提高采收率10.48%。  相似文献   

12.
一种稠油热/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一种热采用表面活性剂LC进行了性能评价,LC与孤岛三区原油动态界面张力在10^-1mN/m数量级,与NaOH复配时则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70℃下,LC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量为3.6185mg/g。LC在150℃下具有很好的耐温性能,200℃下半衰期也在15天以上。LC溶液与原油质量比3:7和2:8混合,降粘率都在85%以上。150℃下动态驱替试验表明,采收率随着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活性剂浓度不宜太高;LC与0.5%的NaOH复配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当LC商品浓度为0.5%时,热水/碱/表面活性剂驱采收率比热水/碱驱提高10.85%,说明碱与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试验表明LC可以作为稠油热采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OCS驱油剂用作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OCS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及驱油效果,考察其在不同断块油田表面活性剂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05%-0.4%时,驱油体系与不同断块油田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降到10-2-10-3mN/m数量级,说明OCS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和适中的乳化性能。物理模型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基础上,注入0.3PV的OCS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8.08%。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urfactant polymer flood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It is generally thought that the lower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FT) between the combination flooding and oil is the higher oil recovery is. Some physical stim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how that a system with low IFT could bring better oil recovery than one with ultralow IFT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Emulsion experiments and visual experiments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reas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of those experiments and giv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ose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晨  王业飞  于海洋  刘柏林  朱国华  刘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0(5):486-489,498,429,430
通过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乳化能力、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吸附量以及驱油效率的评价,研究了SHSA-03-JS表面活性剂用于江苏油田沙七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的性能,并对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SHSA-03-JS表面活性剂溶液用于江苏油田沙七断块油藏原油时,在0.05%~0.6%浓度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2 mN/m的数量级,在0.1%~0.3%浓度范围内可达到10-3 mN/m的超低数量级;同时,该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湿石英片向水湿方向转变;在初始浓度0.3%时,表面活性剂在油砂的吸附量为4.78mg/g,能够满足江苏油田沙七断块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室内岩心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当SHSA-03-JS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时,表面活性剂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1.47%。SHSA-03-JS表面活性剂能够满足江苏油田沙七断块进行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石油氧化皂能在很宽的活性剂浓度范围及矿化度范围内与大应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在POS中加入少量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ORS,使2体系产生超低界张力所需的矿化度大大降低POS与ORSB-100等表面活性剂复配,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复配体系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所需的矿化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高温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高温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在114℃条件下,对亲水、亲油低渗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考察了界面张力、乳化作用、润湿反转以及注入时机对注入压力、驱油效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越低,提高驱油效率和降低注入压力的幅度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越高,原油采收率越高;乳化降黏能力越强,降压效果越好;同时,适当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也对驱油有利。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反转作用使其能在较高界面张力下有效驱油,并在亲油岩心中获得较亲水岩心更好的增油降压效果。此外,在中等含水阶段进行表面活性剂驱,能够利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河油区普通稠油锦45块于Ⅱ油层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筛选出2种碱剂Na2CO3和NaOH,从6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分别适合于强碱NaOH和弱碱Na2CO3的2种表面活性剂为QYJ-7和J90;考察了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最佳协同效应用量范围,碱/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最佳复合驱油体系分别为0.2%J90+1.1%Na2CO3和0.3%QYJ-7+0.5%NaOH;筛选出的复合体系使水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都达到10^-3mN/m数量级以下,室内驱油试验表明,注入段塞体积0.3PV时,驱油效率皆提高20%以上,地层温度下放置30d,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10^-2-10^-3mN/m范围,变化不大,表现出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