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取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表层海水,开展现场船基围隔实验.按照上升流区底层无机形态氮、磷和硅的浓度及比例,设置围隔袋中营养盐浓度,研究上升流输入的营养盐可能对海区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合群体方法与单细胞酶标记荧光技术,检测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营养生理状态.结果表明,营养盐的补充导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hcia pungens)等硅藻成为优势种,并形成藻华.随环境中营养盐的耗尽,硅藻藻华迅速消退.上升流的形成及其减弱、消失,造成表层海水营养盐水平的改变,是导致此次硅藻藻华生消的主因.通过上升流补充的磷源不足以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需求,海区浮游植物的生长遭受磷胁迫,磷成为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设置生态围隔,人为调控围隔水体中的营养盐(N、P、Si)的含量和组成,开展营养盐对实验海区浮游植物生长以及对叶绿素a和藻细胞密度响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为生态围隔中的关键性营养盐,硅酸盐含量对浮游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NH4+-N更易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PO43--P可以促进浮游植物对NO3--N的吸收;N、P更易促进叶绿素a的生成,而Si更易使藻细胞分裂生长加速。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10月对渤海湾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三个航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0种,浮游植物种数以硅藻门为主,硅藻种数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66%。浮游植物数量呈现6月最高、10月次之、8月最低的趋势。浮游植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复杂性以及海水水质随10月、8月、6月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海水环境下微生物矿化反应过程与影响因素,在海水和去离子水环境下,通过改变营养盐浓度、菌液与营养盐体积比、环境温度等条件进行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水溶液试验,然后通过SEM、XRD和EDS测试对水溶液生成物进行检测,并推测海水环境下MICP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条件下,营养盐浓度为1 mol/L、菌液与营养盐体积比为30:120时,反应速率最快,且生成沉淀物质量最大;温度对于碳酸钙沉淀反应影响明显,与低温(4℃)条件相比,室温(25℃)下反应速率更大,且反应进行得较充分;海水环境水溶液试验中,高pH值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同时,由于海水中存在Mg2+、Ba2+等离子,使得沉淀物中除CaCO3外,还含有少量的碱式碳酸镁(Mg5(CO3)4(OH)2·4H2O)、BaCO3等矿物成分。  相似文献   

5.
春季渤海湾营养盐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5月对渤海湾海域20个站位海水营养盐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区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研究发现,调查海域NO3--N质量浓度为150.5~276.3ug/L,NO2--N质量浓度为4.072.29.490ug/L,NH4+-N、PO4 3-- P和SiO3 2-Si质量浓度分别为47.55~194.80ug/L、4.73~26.35ug/L和170.2—544.1ug/L.整体上,各类无机氮呈现出表底层差异不大、沿岸浓度高、外海浓度低的特点;断面分布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升高的趋势,SiO23 2- -Si相反,NO3- -N、NH4--N和SiO2 3--Si质量浓度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而NO2--N、VO4 3--P质量浓度出现北高南低的情形.渤海湾连续站显示出一定的营养盐浓度随潮汐的韵律变化,其中NO3--N、NO2--N和NH4+-N质量浓度变化相对较明显,低潮较高潮期间营养盐浓度高.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性不很显著.NO3 --N是溶解无机氮(DIN)的主要组成形式,占平均DIN含量的69.56%;该海区主要以磷限制为主,并已经逐渐从P限制向P、Si共同限制方向发展,这与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效研究海洋初级生产力量值,构建物理-生态耦合模型,探讨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动力及生态因素.通过增加对流和扩散模块、分离营养盐循环体系、改变浮游植物生长速率公式及加入叶绿素计算模块,分别优化Gill-Turner(简称GT)混合层模型与Schmittner(简称S)生态系统模型,进而建立新型物理-生态耦合模型.基于Mathematica二次开发平台对模型进行编程实现,用以模拟大西洋百慕大站和太平洋夏威夷站的海洋初级生产力,优化后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精度明显提高.模拟结果显示,两大海域初级生产力均具有冬季高夏季低的分布特征,混合层深度与浮游植物浓度是影响初级生产力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现状,于2011年10月(秋季)、2012年4月(春季)和8月(夏季)在海域布设12个站点,开展了3个航次的水质调查,重点研究了N、P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无机氮浓度的季节变化为秋季最高,夏季最低;无机磷浓度的季节变化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二者的平面分布整体上均呈现由近海岸向远岸逐渐递减的趋势,且梯度分布明显。潮流、浮游植物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大亚湾N、P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大窑湾海水组成为例,通过利用Q235锡制挂片进行海水全浸实验,研究了海水环境,生物等因素对该材料腐蚀。同时初步对海水腐蚀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保护海水资源的环境质量,严格遵守国家排放标准,是控制海水腐蚀和生物腐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浮游植物色素组成分析可间接反映野外样品中浮游植物的相对丰度和组成。然而由于色素标准品的获得较为困难,制约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纯培养藻株制备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标准品的方法,包括Chlorophyll a、Chlorophyll b、Fucoxanthin、Lutein、Zeaxanthin、Alloxanthin、Neoxanthin、Violaxanthin、Peridinin。每种浮游植物均有其特征的的色素组成,提取纯培养藻株的色素,用液相色谱分离,通过比较各色素的出峰时间和吸收光谱,对色素进行定性分析。之后通过馏分收集获得各种色素的标准品,并用分光光度法确定各色素分离液的浓度。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各色素标准品纯度均在99%以上,各色素标准品的响应因子与购买的光合色素标准品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大窑湾海水组成为例,通过利用Q235锡制挂片进行海水全浸实验,研究了海水一半,生物因素该材料腐蚀。同时初步对海水腐蚀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保护海水资源的环境质量,严格遵守国家排放标准,是控制海水腐蚀和生物腐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取灌河口现场海水于实验室不同光照度下培养,观察光照对微藻在海水中吸收氮磷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0 lx光照度下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吸收效果都显著于3000JX光照度,磷酸盐在6000 lx光照度下在12,24,36,48,60h的去除率分别为3000 lx光照度下的3.53,3.03,1.21,1.23,1.13倍,硝酸盐分别是5.83,4.44,3.13,6.11,2.83倍,与氮磷营养盐吸收变化紧密相关;培养期间藻类叶绿素n质量浓度在6000 lX光照度下在48h时可达到初始值的36.79倍,而在3000 lx光照度下叶绿素a在60h时达到峰值,为初始值的18.55倍,无光照下磷酸盐呈释放状态,硝酸盐吸收不明显,而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对中国深圳大鹏湾盐田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了解盐田港运行及周边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鉴定出浮游植物休眠体54种,其中甲藻孢囊29种,硅藻孢子22种,其他休眠体3种.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旋沟藻(Cochlodinium sp.)、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等有毒有害赤潮生物的休眠体在此调查中均有出现.浮游植物休眠体丰度变化范围为217~3514spores.cm-3,平均为1241spores.cm-3,数量上以硅藻和甲藻为主.离岸较近的海域硅藻孢子丰度和异养型甲藻孢囊百分率明显较高,营养盐质量浓度也较高,说明该港区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沉积物中已萌发的空孢囊百分率较高,平均超过50%,表明盐田港的频繁扰动促进了沉积物中孢囊的萌发,使有毒有害赤潮发生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连云港市近岸海域2006--2010年间水质污染状况和2010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均值污染指数最高,2009年呈缓慢改善趋势;从现状看,磷、氮营养盐仍然是连云港市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物,距离海岸相对较远点位水质优于近岸点位水质,河口区域海水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态试验,对南四湖养殖区的残余饲料和湖区的植物残骸中营养盐释放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三种饲料(SL-1,SL-2和SL-3)对营养盐和COD的释放速率前期均很快;三种饲料中营养盐的释放量与粒径大小均成反比关系;残余饲料和水草残骸中营养盐的释放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浮游植物的生态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赤潮等生态灾害有必然的联系。在对包括营养物质、光照和捕食关系的浮游植物生长模型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计算,初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态行为规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浓度初值及其正平衡点共同决定了其浓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速率;在通常情况下,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三者呈周期性消长,但会因为某个因子的过高或过低而被破坏。可以推测:浮游植物的正平衡点的变化与海洋生态现象赤潮密切相关,是进一步研究赤潮预测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监测海洋环境,研制了一种自动控制和分析海水中营养盐与重金属等痕量元素的仪器。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以嵌入式ARM处理器为核心,移植了Linux操作系统,以LCD作为人机交互显示,触摸屏或USB鼠标作为输入控制,采用CAN现场总线进行设备管理。经测试,该仪器满足通用性、重用性及可扩展性等需求,实现了分析自动化,可对亚硝氮、硝氮、氨氮、磷、铁等元素进行测定,并成功应用于实验室、船载和原位分析,检测限为nmol/L级别。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注入菌液方式,制备不同浓度营养盐处理的MICP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胶结砂样。选用巴氏芽孢杆菌作为固化细菌,采用单一浓度(0.5、1.0 mol/L)和多浓度相结合(前期采用0.5 mol/L,后期采用1.0 mol/L)的处理方式注射营养盐(尿素/氯化钙混合液),研究多浓度营养盐结合处理方式对微生物固化砂土强度及均匀性的影响。基于试验测试分析了固化砂土试样不同区间段的强度、弹性模量以及碳酸钙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多浓度营养盐处理方式对固化砂土试样的强度及碳酸钙含量有明显影响;多浓度营养盐结合处理方式能够保证试样有较好的均匀性条件下获得较高强度及弹性模量。基于多浓度营养盐处理方式,探讨分析了影响试样强度和均匀性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XRD、SEM、NM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水泥-矿渣浆体在海水侵蚀环境下水化程度、C-A-S-H凝胶微结构以及含Al相水化产物组成的演变。研究表明:海水侵蚀会导致水泥-矿渣浆体“脱铝”;并使胶凝浆体微结构发生演变,力学性能退化;另外对浆体的水化程度有促进作用。而盐结晶抑制剂的掺入可削弱海水侵蚀对胶凝浆体C-A-S-H凝胶的脱铝作用;改善因海水侵蚀造成的胶凝浆体微结构演变;并对胶凝浆体在海水侵蚀下水化程度增加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程咨询》2005,(11):57-57
本刊讯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联合编制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近日出台。该《规划》是我国中长期水资源节约和替代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海水利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海水利用项目建设的依据,对于促进沿海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导海水利用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海水利用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丹江口水库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9年7月和2020年1月丹江口水库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真核浮游植物有7门134属191种,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绿藻种类是硅藻的2.51倍,硅藻丰度是绿藻的2.77倍,平均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分别为1.58,84.87,0.36,主要优势属为硅藻的星纹星盘藻(Discostella)和绿藻的葡萄藻(Botryococcus);冬季真核浮游植物有6门105属139种,以绿藻门为主,其次是硅藻门,绿藻种类和丰度分别为硅藻的2.66和2.30倍,平均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夏季,分别为2.63,99.56,0.58,主要优势属为绿藻的卵囊孢藻(Follicularia)、盘星藻(Monactinus)和硅藻的直链藻(Aulacoseira)。真核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温度、总氮、pH、硝态氮是丹江口水库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夏季真核浮游植物多样性较低、单一优势种丰度过高易造成水生生态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