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考虑和热泵热源温差的协调配置的研究,文中选择氨水吸收式循环,将太阳能与地热两种可再生能源结合,提出了一种具有制冷与供热功能的组合热源新热泵系统。通过对新系统的过程模拟,文中研究了新系统的能量特性和热力学的机理;讨论了热源温度对系统制冷、供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新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特性,并验证了氨水吸收式循环同时采用太阳能和地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车速下客车发动机排气参数的定量分析和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计算,确定了发生器的结构形式和换热面积,建立了发动机排气参数和发生器内工作流体的传热分布参数模型。进而分析了在不同车速下发生器负荷特性对混合制冷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负荷为30kW的条件下,车速大于100km/h时,废热制冷就能满足客车冷负荷需求;车速在35~100km/h时,废热制冷和压缩制冷联合运行才能满足客车冷负荷需求;车速低于35km/h时,客车冷负荷完全由压缩制冷提供。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发明的两种热声制冷机制冷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它们都需要两种或多种热力学介质才能产生制冷循环,并提出了只用一种热力学介质就能产生制冷循环的新型热声制冷机的热力学模型和制冷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R22替代过程中制冷系统回热器的再设计问题,以热力学计算分析的方法对运行工况参数对R22及其7种替代制冷剂的有效过热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决定有效过热对制冷循环的性能是否有利的因素除了工质种类外。还有运行工况参数;有效过热对R22、R152a和R410A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是否有利取决于具体工况;有效过热对R407C、R134a、R290和R507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总是有利的,而对R717的制冷循环的性能总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型式及溴化锂/水工质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技术可以回收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低品位废热,而且其常用工质对溴化锂/水及氨/水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是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环保型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单级压缩与双级压缩实际制冷循环系统各过程火用损失的计算 ,找出循环过程的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循环热力特性的可行性 ,得出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中蒸发器火用损最大 ,冷凝器火用损次之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压缩机火用损最大 ,蒸发器火用损次之 ,并对提高循环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三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 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三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 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单级压缩与双级压缩实际制冷循环系统各过程Yong损失的计算,找出循环过程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循环热力特性的可行性,得出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中蒸发器Yong损最大,冷凝器Yong损次这,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压缩机Yong损最大,蒸发器Yong损次之,并对提高循环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热电制冷循环最佳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应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在热电制冷循环中获得最大制冷量、最大制冷温差和最大制冷系数的条件并给出了按最大制冷量和按最大制冷系数两种不同要求设计制冷器时最佳特性参数的选择原则及其计算式。  相似文献   

11.
以C_(16~18)醇醚为活性组分经复配得工业设备清洗剂,该清洗剂用于去除乙醛精馏塔不锈钢填料上的沉积垢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配方Ⅱ在温度70~80℃下,6~7h除垢率几乎可达100%。腐蚀性实验表明,本清洗剂对精馏塔不锈钢填料具有很弱的腐蚀性,低于国际腐蚀标准(10g/m~2·hr)。本项研究成果经进一步中试后,可实用于该填料的清洗除垢。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低浓度苯类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用活性炭吸附低浓度本类废气时,空塔气速和气流在吸附层的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了活性炭在已经吸附若干质量的苯类物质以后的吸附性能.据此绘制了空塔气速-吸附效率和活性炭含苯率-吸附效率等关系曲线.研究表明:使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净化低浓度苯类废气.  相似文献   

13.
在页岩气田的不同生产阶段,各项工况参数变化范围较大,三甘醇脱水装置运行工况可能会偏离最佳区间,容易导致脱水效果不显著,从而影响正常生产。采用HYSYS软件,对300.0×104 Nm3/d的页岩气三甘醇脱水装置进行了流程模拟,定量分析了三甘醇循环量、三甘醇贫液质量分数、原料气入塔流量、原料气入塔温度、吸收塔操作压力、三甘醇贫液入塔温度、塔板总效率和吸收塔塔板数等工艺参数对三甘醇脱水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各项工艺参数的合理操作范围,以实现最佳脱水效果,满足干气外输要求。结果表明,提高三甘醇循环量、贫液质量分数、吸收塔操作压力、塔板总效率和吸收塔板数,以及降低原料气入塔流量和温度、三甘醇贫液入塔温度,有助于改善三甘醇脱水效果;提高重沸器温度和汽提气流量有利于提高三甘醇贫液质量分数。此外,将HYSYS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上述研究结果对提高脱水效率和降低投资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对原苯胺回收装置的改造,改进了原装置的间歇精馏效果,原塔顶冷凝器管程走苯胺改为壳程走苯胺,解决了氯化铝催化剂堵塔问题.改造后的装置生产稳定,产品质量良好。苯胺得到回收,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导得,用轻关键组分对重关键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的两端值等六个参量表示 Fenske 方程的精确解,适用于计算多元理想物系恒压精馏的最少理论板数。由此,对该物系的非清晰分割问题建立了直接求解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纯乙腈连续精馏过程多塔串级及操作条件优化困难等特点,在深入分析乙腈连续精馏工艺流程及机理基础上,通过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环境影响衡算和水力学分析等原理,结合必要的合理假设,建立乙腈连续精馏多塔的动态数学模型,对脱醇塔、减压塔和加压塔分别进行动态模拟和分析,考察塔内压力、加热蒸汽量等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寻找这些因素对出料乙腈的动态变化数据,为实施系统的集成优化与控制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系统仿真技术分析高层住宅施工中资源的利用率,包括塔吊、安装组、钢筋绑扎组,混凝土浇注组和木工组。对典型6d循环周期内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塔吊的利用率达到97%,因而,塔吊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性资源,通过增加塔吊资源。循环周期可缩短为4d,钢筋绑扎组利用率依然较高,而其他组的利用率有所下降。研究可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原油蒸馏塔进科汽化过程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原料进入精馏段的汽相量等于汽化段一次汽化量与塔底二次汽化量之和,从而解释了原油蒸馏塔传统工艺计算中出现的精馏段底部内回流量与所设定的过汽化量严重不符的矛盾,对进一步降低原油蒸馏塔的能量消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文献^「1」基础上以精馏段理论板数的逐板计算提出了更为精确的计算,并对文献^「2」甲醇塔精馏段理论板数的解析计算进行了修正,使逐板计算与解析计算结果达到了准确一致。完善了精馏段理论板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N-甲酰吗啉(NFM)作为甲苯萃取精馏脱饱和烃的优秀溶剂,在石化、焦化行业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甲苯-NFM的二元汽液平衡关系,对萃取精馏塔的设计与优化有重要意义。用改进的EC-2型汽液平衡釜,测定了等压(101.33kPa)下甲苯-NFM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经Herington面积法检验,数据满足热力学一致性要求;用NRTL和UNIQUA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模型相应的二元交互参数,利用上述参数预测的汽液平衡关系,比60℃所得模型参数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