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长轴的直径和长度之比较大 ,车削时机床 -工件 -刀具工艺系统的刚性较差 ,工件极易弯曲和产生振动。另外 ,切削过程中切削热使工件产生的线膨胀 ,也会使工件弯曲变形 ,不易获得满意的表面粗糙度及几何精度 ,产生弯曲、锥度过大、不圆等缺陷。不仅生产效率低 ,而且加工质量差。细长轴一般采用 2个顶尖装夹工件 ,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进行车削 ,但在加工如图 1所示的细长轴时 ,由于长径比大 ,特别是外圆尺寸 Φ1 0 h8( 0-0 .0 2 2 )及直线度 0 .0 3mm的要求高 ,若采用上述常规的车图 1 工件图削加工 ,则很难达到要求。为此 ,根据这一工件的特…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克服细长轴类零件车削加工变形对其加工精度的影响,尽可能地提高切削效率,文中讨论了两种方案:(1)根据加工精度要求和车削力大小信息,确定切削速度、进给率和切削深度的优化组合选取范围,使得工件变形大小不超过允许的极限值,从而满足加工精度要求;(2)尽可能选择较大的切削用量,并根据工件刀触点处变形量的大小预修正原始数控编程刀位,进行误差补偿。车削实例表明运用误差补偿技术能够实现柔性轴类零件的高效精密车削加工。  相似文献   

3.
我单位承接了校内科研产品细长扁轴的加工任务,如附图所示。由于细长扁轴长径比大,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很难保证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而且该零件在加工后及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我们经过现场分析和反复试验,找到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加工细长轴的过程中,工件与车床、车刀、跟刀架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工件弯曲变形,影响加工质量(如工件产生“竹节形”“麻花形”缺陷),因此,顺利地加工好细长轴,必须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对车刀、车床、跟刀架等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车削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加工方法及合理地加工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加工中出现定的矛盾发生变化,使工件的弯曲变形尽量减小,从而达到快速车削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明艳  张化平  马延斌 《机械制造》2022,60(1):56-58,48
建立采用一夹一顶和两顶尖两种不同装夹方式进行细长轴零件车削加工的力学模型,应用Unigraphics软件有限元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相同切削条件下两种装夹方式对细长轴零件车削加工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兰成均 《工具技术》2006,40(1):81-82
细长轴的直径和长度之比(L/D)一般都大于20,车削时机床-工件-刀具工艺系统的刚性较差,工件极易弯曲且产生振动,特别是加工锥形部分刚度更差.另外,由于细长轴热扩散性差,切削过程中切削热使工件产生的线膨胀,也会使工件容易产生腰鼓形、麻花形、竹节形等缺陷,不易获得满意的表面粗糙度及几何精度.因此车削锥形细长轴时,关键是要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这对刀具、机床、辅助工具和工艺方法均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轴是各种机器中最常见的零件之一,对于一般小轴类工件的加工,在工厂通常采用一夹一顶或两顶尖装夹加工。以保证其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一般而言,对于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尤其后工序要进行铣削和磨削加工的零件,人们优先考虑的是选择这两种装夹方式,并且是行之有效的两种装夹方式。在生产实际中,我们遇到图1所示的一批轴类工件,加工数量大,交货时间紧,而且对同轴度的要求较高,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同时保证加工精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在生产实际中,经过多次实践,我们对工装夹具进行改进,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1.细长波导管的特点这种细长波导管(见附图),材料为HPb59-1Y态黄铜,管壁很薄,仅为0.5mm,内、外径均较小,且管较长。一般工件的长度与直径比大于20(L/D>20)的轴类零件称为细长轴,所以该件属于细长轴类零件。细长轴刚性差、易变形、振动大,而且此管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孔内径直线度要求0.018mm,孔外径同轴度要求φ0.006mm,与法兰端还有同轴度和垂直度要求,以及  相似文献   

9.
如图1所示为我厂加工的一个样板,由于工件比较薄而且较长,T和Z的尺寸从1.05 0^+0.005mm到2.283 0^+0.006mm不等,比较小,用一般的机械加工方法很难实现,所以我们想到了用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加工。但用通常的切割方法,即一次把整个形状割出来,后部留一定的残留宽,但残留宽不会太长,这样就会在切割第2、3、4刀时由于强度不够而使工件发生变形,这样就不能保证零件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于长度与直径之比(长径比)大于80的细长轴,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其刚性差而极易产生弯曲和振动,难以获得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热扩散差,线膨胀大,当工件两端顶紧时受热变形影响易产生弯曲,因此,长径比大于80的细长轴是轴类零件中较难加工的零件。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在加工宽厚板冷床滚轴过程中,由于滚轴直径为115mm,长度为4700mm,长径比为1:40,属于典型的细长轴,加工难度较大。该轴材质为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30~270HBW,加工后同轴度小于0.2mm,精度等级为8级。加工该滚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防止工件弯曲变形,保证工件的直线度。  相似文献   

12.
长径比大于20的轴称为细长轴,由于刚性很差,在加工中产生的切削力、切削热、振动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加工难度大.当长径比大于100时,则加工难度更高.细长轴常规的加工方法为一夹一顶或两顶,而笔者介绍的是一种新的加工方法--两拉加工法,通过这种加工方法可以加工出长径比大于100的细长轴类零件.  相似文献   

13.
精密细长轴的磨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长轴通常是指长度与直径的比值(简称长径比)大于25的工件。图1所示为某型舰用机械零件图,轴径最细处为Ф6.4mm,轴长400mm,长径比达62,其形位精度要求极严格,因此称之为精密细长轴。由于这类细长轴的刚性很差,磨削时在磨削力的作用下,工件容易在横向“让刀”产生  相似文献   

14.
何耀民  王亚辉 《工具技术》2006,40(10):62-63
细长轴是指长度L与直径d之比大于20(即L/d>20)的轴类零件.细长轴的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细长轴的加工难度较大,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传动力、重力、惯性力等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使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加工误差.如对机床、夹具、刀具的受力变形忽略不计,则工艺系统的变形将完全取决于工件的变形.因此,增加细长轴工件的刚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善细长轴的车削加工效果,我们通过对细长轴的加工受力分析,采取了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如采用跟刀架增加工件刚性,使用弹性回转顶尖解决工件热变形(伸长)问题,采用高速反向切削减少工件的弯曲变形和振动,选择合理的车刀几何形状及切削用量等,较好保证了细长轴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1轴类零件顶尖支承加工法的改进轴类零件加工时回转精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支承的回转精度。顶尖支承是其最常用和较理想的形式,它的合理设计和应用是提高轴类零件回转精度的关键。1.1提高顶尖支承精度的诸要求在精密磨削时(图1a),回转砂轮1,对工件2和顶尖支承3产生一定方向的径向切削力和随工件往返磨削方向变动的轴向力。图11.回转砂轮2.工件3.顶尖支承(1)由于支承固定,工件回转,径向切削力方向不变,支承接触区理论上变化不大,回转精度主要决定于工件顶尖孔的几何形状,与顶尖本身关系较小。(2)由于往复磨削时轴向切削力…  相似文献   

16.
在车削加工细长零件(一般直径d/长度L≤1/20)时,由于工件细长,刚性差,因此在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下,工件容易弯曲并引起振动,从而影响加工质量。我厂通过车削加工纺织机械中的各种细长轴(直径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数控双主轴双刀塔车削中心一般用来加工盘类或短轴类零件,本文主要论述上、下刀塔利用同步技术配合加工高精度超细长轴。细长轴是车削加工中比较难以加工的一类零件。在加工中一般采用一夹一顶然后在机床上安装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车床上对细长轴类零件进行螺纹加工时,采用螺纹刀一夹一顶的加工方法加工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细长轴类零件的螺纹加工工装,应用加工工装不仅保证了螺纹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还极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车削加工中,细长轴的加工难度较大。其特点是刚性较差,轴容易产生弯曲和振动,因此经常出现翘曲、锥度过大、凸肚、竹节、棱形、不圆等状态,最终造成工件不能达到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在我所某项目的加工中,其中一细长轴工件为非金属材料尼龙1010,因其刚性差,加工难度也就很大。  相似文献   

20.
机械零件的加工必须要保证零件达到图样的要求,满足其加工精度。而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是检验零件加工精度最主要的三个方面。三者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都会造成零件质量的下降或报废等问题。其中形状和位置精度可以通过设备、夹具、刀具、工艺等来加以保证,而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就成了很多人较为伤脑筋的难点!他们往往控制了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却超差了,而控制了尺寸精度后,表面粗糙度又达不到要求。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及潜心研究,知道了造成零件加工误差的因素很多,以下是机械零件在切削加工时造成尺寸误差的原因分析(仅以车削加工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