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保护,有几份重要的国际性文件。第一是1964年ICOMOS的《威尼斯宪章》,第二是1976年UNESCO的《内罗毕建议》(《关于保护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群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的建议》),第三是1987年10月在华盛顿通过的ICOMOS的《保护历史性城市和城市化地段的宪章》,也可以叫做《华盛顿宪章》。第四份目前还是草案,是1987年6月起草的UNESCO的《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它虽然是针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一小部分文化建筑和历史性城市写的,其实却是总结了《威尼斯宪章》以来的几十年的科学成果的一份集大  相似文献   

2.
金天观是兰州市少量遗存的重要历史文化地段之一,对金天观历史文化价值、周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围绕文物建筑群与周边建筑的矛盾,提出了尊重历史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议,重构和延续历史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3.
传统城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城镇历经了数百年的延续与演绎,遗留下来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古街区和建筑群,向时,当地人仍居住在其中,按当地的风俗习惯而生活,使它们成为了有生命力的古城。在21世纪的今天,这些城镇之所以还保存着许多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段是城市历史与文化集中体现的地段,其中文化遗产更是承载了城市的记忆与精神。遗产旅游步道是将历史地段中一系列文化遗产按照历史进程组织起来而形成的旅游路线。该文基于遗产保护、遗产旅游和遗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以遗产旅游步道为核心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方法,并介绍国内外若干遗产旅游步道的典型案例及其相关经验,试图为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再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颖禾 《南方建筑》1998,(1):83-84,94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所特有的历史性环境保护概念,体现了对中国城市整体文态环境的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超越了对某个地段,某处建筑群的保护,而是提升到对中国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其历史渊源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具有各自独特的传统特色。而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厚包容也正是以这种多样性为标志之一。因此,提取每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并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加以再现,应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核心。一、传统特色的提取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的提取就是在对城市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段及周边社区承载着居民生活 和延续传统文化的双重任务,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 历史地段及周边社区的日常生活环境进一步恶 化。基于社区满意度理论,结合西安市长乐坊片 区居住空间现状,构建了地域化的历史地段及 周边社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 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历史地段及周边社区满 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对 该历史地段及周边社区满意度提升提出了相应 规划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社区可持续发展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段即:“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镇的古老中心区或其它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华盛顿宪章》)”。它是城市的地域空间,其真实的遗存如同生物的DNA分子一样,携带着历史文化信息,以其特有的物业价值与效能承载着现时社会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王放 《中州建设》2008,(2):36-36
为加强对嵩山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管理,2007年12月3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的《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而使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了专项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9.
为了打造国际化港口城市,宁波的城市功能提升运动中,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纷纷华丽蜕变。本文以宁波江北贝家巷历史建筑群为主要案例,研究江北历史建筑群的文化特质,揭示现阶段历史建筑、历史街区面临的严重局面,探讨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亡羊补牢"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概况 2005年7月发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将"历史文化名城"定义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一 历史街区保护原则 1.以人为本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内容主要有地段和街道的格局以及空间形式等,但是这种改造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再来协调统一的. 游客希望看到历史街区保留传统的生活场景,但居民想要的却是现代生活方式,因此不能因为旅游的需要或者专家的意见,强迫居民保留落后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让居民过上舒适的生活,这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同时,必须把居民的利益诉求放在首位,创造一个游客与居民和谐相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唐鸣镝 《城市规划》2015,39(2):99-105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在全球化深刻影响地方价值观念、城市化强力改变城市特质与结构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不堪重负,而旅游作为城市遗产保护的动力则更多地体现为负面影响。面对如此情境,如何使两者协同发展,本文介绍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建议》,通过"历史性城镇景观"具有广泛背景的思维视角、多维度的整体性方法,探讨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旅游协同发展的战略框架与重要的协同关注点,以此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迈向更为积极和全面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彭晖 《山西建筑》2008,34(9):61-63
对当下历史地段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将现有的方式归结为一种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而历史地段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推动历史地段的再生产,并从社会空间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施行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明确“历史地段”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定保护对象之一。文章回顾了苏州古城历史地段划定历程和目前保护实施管理中的问题,对国内外“历史地段”相关理论与概念演变进行分析,本着“价值导向、应保尽保”的工作原则,明确了苏州古城历史地段的定义和划定条件、原则,优化确定了古城历史地段的保护名录与保护范围,结合精细化保护利用需求,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体系、统筹保护管理与实施、分类特色保护与分级梯度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为更好促进苏州古城的整体保护与有序更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建筑群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未列入遗产保护范围的普通传统民居建筑群随着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在城镇建设过程消失而迅速消失。而遗存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也大多处于空置、坍塌的局面。如何有效地活化利用这些传统民居建筑群,是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城镇化及全域展示两个角度,以晋江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利用引导为例,探讨市域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与利用引导。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6年就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其中指出:"当存在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的日益普遍化可能造成整个世界的环境单一化的危险时,保护历史地区能对维护和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作出突出贡献,这也有助于从建筑上丰富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又被称作《内罗毕建议》的这一呼吁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应有重视.在全球化的加速进程中,城市的面貌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同质化"和"趋同化",在世界范围内城市正在面临着"特色危机".为此,人们呼吁城市文化特色的重塑和文化城市理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文隽逸 《山西建筑》2010,36(5):27-28
以重庆市石板坡历史地段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和现状各项问题的调研以及对该地区已有改造措施和预设更新策略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研究了山地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城市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野聪  唐聪  包慕萍 《建筑师》2020,6(6):22-29
本文在概览了 1897—1950年间日本文化财制度创立期概况后,介绍了在 1950年制定的《文化财保护法》 的框架内将文物保护对象扩展到民居、近代建筑、传统建筑群、匠人传统技艺、登录文化财、文化景观的全过程。 其次剖析了针对木构文物原真性的《奈良宣言》的意义。最后提及 2008年以来综合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注 入生活内容灵活利用历史建筑群的最新动向以及“日本遗产”等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段保护和更新的原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变迁,历史地段面临着新的需求,旅游活动的进入便是其中一种。通过对原真性概念的阐释,分析了原真性在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动的实践运用中出现的几种类型:即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和存在主义原真性。并以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从其主体、客体和时间三个要素切入,结合原真性进行分析。在对相关历史地段的调查、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应原真性的层次,提出了历史地段在旅游活动中的更新类型,即:活态博物馆型、实景舞台型和城市客厅型。  相似文献   

20.
卢松 《小城镇建设》2010,(10):80-87
在当前快速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自然因素影响(如年久失修、白蚁等侵蚀)的背景下,寻求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双赢"之路成为学术界、相关管理部门和业界的共同任务。旅游开发是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提升社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社区型遗产地旅游开发形式,历史文化村镇景区具有景区和社区高度重叠性、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功能的双重性、旅游资源产权的复杂性、旅游社区容量的有限性、旅游社区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鲜明的社区特征。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关注,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