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雨 《柴油机》2002,(3):51-54
<正>1 喷油泵常见故障检修 a.输油泵漏油:推杆与导向孔磨损需及时更换磨损部件,予以修复: b.出油阀紧座松动漏油:应重新按规定扭力紧固出油阀紧座; c.柱塞偶件卡死或卡滞:将偶件放入煤油中浸泡或用微量抛光剂涂于表面互研,必要时更换新件; d.喷油泵的喷油量调整不当:首先检查喷油泵扇形齿轮锁紧螺钉是否松脱、移动或调整不当,柱  相似文献   

2.
1 故障现象有一台大连油泵油嘴厂生产的A型喷油泵维修时,更换了柱塞副,齿条移动灵活。然而当将出油阀装入,并将其出油阀紧座按规定扭矩上紧后,齿条就出现不灵活现象。而后经过按序逐一拧松每个缸的出油阀紧座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当松开第2缸出油阀紧座后,齿条移动就灵活了,这说明问题在第2缸单元泵上。一般来说,齿条不灵活是由于柱塞副头配合不佳,二者配合滑动性太差;柱塞在其套筒内转动和移动不灵活、齿条和齿圈有缺陷、出油阀垫圈不规则等所致。于是就首先更换了第2缸的出油阀垫圈,经过几次更换均不奏效。而后又将第2缸柱塞副从泵中取出,…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压泵内部液力过程仿真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模拟分析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缸内直喷(GDI)高压泵供油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高压泵有效供油区间主要由控制阀板和出油阀的运动过程决定;减小高压腔死区容积,加大阀板弹簧预紧力,增加出油阀弹簧预紧力或弹簧刚度,均可有效增加高压泵供油量。  相似文献   

4.
正有1台日本挖掘机,在检修发动机时校整了喷油泵,在发动机装车工作时显示无力。根据上述故障现象,首先对发动机进行了全面检查,未发现疑处。经了解在检修发动机期间也校整了喷油泵,由于柱塞副磨损严重,更换了1套修复柱塞副,装泵试验校整,待各种指标达到要求后,将校竣的喷油泵装到发动机上。现经发动试车出现发动机工作无力问题,发动机经全面检查又未发现疑处,因此就怀疑喷油泵可能有问题。于是就对喷油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更换的修复柱塞副。检查结果,柱  相似文献   

5.
1故障现象有1台日本产挖掘机,发动机上的喷油泵经校整装复后,在试车时发现有1个缸不工作,经断缸检查确认是第2缸不工作。当时将第2缸高压油管松开后,从喷油泵第2缸出油阀紧座处看到出油正常,由此说明喷油泵无问题,于是就将第2缸喷油器拆下检查,当拆喷油器时,发现其上没有回油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引起喷油泵供油不均的原因,如调试状态与使用条件的不同、调试时存在的供油不均、机件磨损、出油阀弹簧失效等;阐述了喷油泵装机后供油提前角、供油正时的检查及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压共轨系统高压油泵供油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MESim仿真环境下完成了高压油泵溢流阀、VCV阀、进油阀、出油阀及供油柱塞等组件模型的建立,通过与高压油泵试验台上的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利用仿真模型研究了全工况平面内溢流阀、VCV阀、进油阀、出油阀和阻尼孔等部件参数对高压油泵供油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零负荷下,循环供油量随凸轮轴转速的升高而减小,此时进油阀预紧力与节流孔直径对循环供油量影响明显;在部分负荷下,循环供油量随凸轮轴转速的升高而减小,此时溢流阀弹簧刚度、VCV阀弹簧刚度和预紧力、进油阀弹簧预紧力和阻尼孔直径对循环供油量影响明显;在全负荷工况下,循环供油量在低转速时随凸轮轴转速的升高而升高,在高转速时随凸轮轴转速的升高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喷油泵出油阀弹簧刚度及开启压力 ,借助特制的透明出油阀紧帽腔、CCD摄像机、高速A/ D采集卡、图像采集卡和微型计算机等测试及处理设备 ,对喷油系统中的汽泡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 ,揭示出了出油阀弹簧刚度及开启压力对出油阀紧帽腔中汽泡数量和汽泡分布区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有一部依维柯40-10型汽车,由于发现发动机上的VE泵处有响声,为此检查VE泵.在将VE泵解体检查未发现问题之后,就认为柱塞弹簧太硬,在柱塞回位时柱塞弹簧发出的响声,因此就更换了2根较短的柱塞弹簧,其长度比原弹簧短3 mm.  相似文献   

10.
一台433A发动机因动力不足,排气管冒黑烟而提出校喷油泵。经更换柱塞、出油阀,调试好油泵后装机试验,排气管冒轻微蓝灰色烟。车主行驶几天反映情况说动力是可以了,就是机油消耗过大,因此建议修理发动机。更换了缸套、活塞、活塞环、气门及气门导管。修理后,发动机机油消耗大现象仍未解决,于是认为还是发动机问题。进行再一次检修发动机,结果还是机油消耗大。据修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2021,(1)
本文对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紧帽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并就喷油泵出油阀紧帽的制造、使用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喷油泵出油阀紧帽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有一辆郑州东风EQ1 0 60F型汽车 ,其上匹配的发动机为朝阳柴油机厂生产的 41 0 2型柴油机 ,因汽车行驶无力 ,怀疑是喷油泵有问题 ,于是就将喷油泵拆下进行检修。喷油泵经解体检查 ,发现凸轮轴磨损较重 ,其它配件还能用 ,为此就更换了一根同类型新品凸轮轴装复 ,该喷油泵经在喷油泵试验台上进行调试正确后 ,装到柴油机上进行试车。结果在试车时 ,柴油机几次发动均未成功 ,最后还是用向进气管内喷射起动液后 ,柴油机才勉强起动着 ,接着排气管向外大量冒烟 ,未到柴油机稳住转速就自然熄火了 ,之后再也起动不着了。经过检查 ,喷油器喷油良好 ,…  相似文献   

13.
1.1故障现象 有一部日本小松-5型挖掘机,发动机经过大修,喷油泵经过校正。在发动机进行试车时,发现怠速不稳定,出现忽高忽低现象,并且转速波动频率较快。起初认为是喷油泵没有校正好,于是就重新校正喷油泵,待将喷油泵装到车上后,经过发动试车,故障依旧。后来经分析又认为是喷油泵调速器里的调速率调整螺钉调整不当所致,于是又重新调整了喷油泵调速器里的调整螺钉。然而,将调速器里的调速率调整螺钉调低或调高均未奏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于某船用的电控单体泵油量均匀性控制指标,进行调整电磁阀参数、改变气隙、改变弹簧预紧力和调整挡板外圆尺寸参数的相关试验,分析电磁阀、气隙、弹簧预紧力及挡板外圆尺寸对电控单体泵喷油量的影响。试验发现,电磁阀、气隙、弹簧预紧力及挡板外圆尺寸是影响电控单体泵油量均匀性的主要因素。通过上述研究,可以为电控单体泵的生产及调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压共轨泵用燃油计量阀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对3种相同预紧力不同刚度的复位弹簧和同一刚度不同预紧力的复位弹簧进行了对比试验,从而为复位弹簧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PW 2000喷油泵等压出油阀偶件为例,通过零件可靠性设计与工艺改进、参数优化计算与试验分析,研究高喷射压力强化条件下等压出油阀偶件可靠性质量的设计改进与提高。研究表明,根据燃油喷射系统喷油泵实际强化程度与性能要求,通过设计与制造工艺的改进如合理调整回油阀开启压力、回油阀座座面角度,控制回油阀升程、优化回油阀弹簧及其上下座细节性设计、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提高等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和改进等压出油阀偶件可靠性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研制新一代高压单缸喷油泵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并掌握出油阀的运动规律,利用霍尔传感器对ADN型高压单缸喷油泵的出油阀升程进行了测量,通过改变喷油量、喷油泵转速及燃油系统结构参数等,分析了它们对出油阀运动产生的影响,并找出了对出油阀运动有较大影响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燃油供油装置部分的故障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伦超 《柴油机》2001,(4):43-44
燃油供油装置是喷油泵(高压油泵)、喷油器等机件的统称。它是燃油系统中既重要又精密的部件之一,也是在使用管理中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件之一。供油装置与发动机的燃烧有直接关系,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决定着发动机的可靠性。因此,各个部件都必须切实地定期检修调整,还要经常保持良好性能。据多次对使用部门、修理所等用户单位的调查了解,柴油机高压泵、喷油器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有喷油器针阀偶件座面漏油、咬卡:高压油泵的柱塞偶件咬件;出油阀弹簧断裂等。现就这儿方面问题及预防措施谈点初浅看法,仅供参考。1 喷油器…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高速运转时,驾驶员如果要使其较快地降至怠速转速,可放松加油踏板。这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调速器操纵手柄便被拉至怠速(与小油门挡钉接触)位置,喷油泵应立即减少供油,配合点杀,柴油机应能较快地降速,直到降速至接近怠速转速时,由于转速降低,飞锤离心力减小,在怠速弹簧预紧力作用下,使柴油机稳定在怠速转速。放松加油踏板,喷油泵若不能立即减少供油,柴油机转速下降就会缓慢(简称收油降速慢)。这就相当于降低了驾驶员对柴油机转速直至柴油车行驶速度的控制能力。这是十分危险的。调试后的喷油泵安装在柴油机上就直接引起收油降速慢的很…  相似文献   

20.
以无锡威孚公司目前机械直列喷油泵产品中强化程度较高的PMS喷油泵为基础 ,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 ,对比测试与分析等压出油阀、阻尼阀、等容出油阀喷油泵性能数据 ,研究 3种基本出油阀偶件在高喷射压力强化条件下 ,对喷油泵泵端压力、嘴端压力、喷油规律与燃油液力系统穴蚀、二次喷射的影响规律与程度。研究表明 ,等压出油阀偶件相对等容出油阀、阻尼阀在残余压力与喷油定时稳定性及解决燃油液力系统穴蚀、二次喷射问题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