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牛地气田优快钻完井技术国家示范工程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目前形成的优快钻、完井技术的研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合钻遇地层特征,进一步优选钻头、优化钻井参数,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对已用钻井液体系进行应用评价,优选出适合大牛地气田的钻完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2.
滴北2井是为探明乌伦古坳陷滴北地区侏罗系、三叠系及石炭系含油气及地层情况而部署的一口预探井.针对该井地层特点及技术难点,优选了胺基封堵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抑制性好、封堵性强、流变性好,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辅助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解决了该井上部地层虚厚泥饼导致起下钻阻卡、煤层坍塌及石炭系井漏的难题,满足了该井钻进的需求.该井的钻探成功为本区块其它井的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快了该区块的勘探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3.
征1-斜5井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中部征1区块。该区块地层岩性复杂,钻井液技术难度大。针对不同井段地层岩性,使用聚合物抑制封堵钻井液体系和铝胺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辅助相应的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解决了吐谷鲁群地层水化引起的起下钻遇阻及泥包钻头、侏罗系坍塌掉块及长裸眼定向过程中井壁失稳的难题;机械钻速较邻近同井深直井高,达到了优快钻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S53-1井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一口油藏评价井,完井井深近6000m,地层复杂。邻井S53井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了卡钻和井漏事故;邻井QG101和QG102井在吉迪克组钻遇"高压盐水层"。要保证S53-1井钻进顺利,必须分段选择合适的钻井液体系。通过对地层岩性和邻井资料的分析,优化本井4个井段的钻井液体系:444.5mm井眼表层采用膨润土聚合物钻井液体系;311.2mm井眼上部采用KCl聚合物体系,下部采用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215.9mm井眼采用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149.2mm井眼采用低固相聚磺体系。  相似文献   

5.
稠油、高凝油侧钻水平井完井方法优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稠油,高凝油地层,开展了侧钻水平完井方法优选研究,获得了水平井的防砂判据和生产过程中井眼稳定性判据,推出了砂岩油藏侧钻水平井完井方式选择的流程图,从室内实验入手测定了各种目数地层砂充填层的渗透率,导出了16种侧钻水平井完井方式的产能预测数学模型。研究 水平井产量动态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完成了稠油,高凝油侧钻水平井完井方法优选软件,实现了软件商品化。  相似文献   

6.
乌兰盖盆地是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火山岩盆地,盆地内工作程度很低。对于火山岩覆盖层下盆地的结构与地层展布特征尚不清楚,特别是对目标层(白垩系巴彦花群、侏罗系地层)的残留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等还缺乏了解,难以对目标层的油气前景做出科学的评价。在充分研究盆地岩石地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重、磁、电各方法的优势,开展综合解释推断,从剖面、平面上分别解释推断了盆地白垩系巴彦花群、侏罗系地层的分布形态及构造格架,指出乌兰盖断陷盆地具有很好的找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和竖直压裂井的生产特点,从垂直压裂井与多分支水平井的钻完井方式、增产措施、增产原理等方面阐述了两种煤层气井产气机理的异同;根据地下水流动特点及各自钻完井方式,结合达西定律得出两种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压力动态变化模型;根据地层供液能力及各排采阶段主要任务,把煤层气井饱和水阶段的工作制度划分为排采调整和稳定降液两个过程;把气水两相流阶段的工作制度划分为排采制度适应过程、井底压力稳定下降过程、控压稳产过程及配产生产过程共4个过程.提出了钻完井及生产排采过程中关键阶段应注意的事项,为煤层气的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射孔守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射完井中二维和三维有限元热流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的基本方法,用热流场模拟射孔完井渗流场,用同一种导热率材料来模拟井筒和孔眼,该材料导热率相对于地层模型导热率为无限大时,能模拟整个射孔完井渗流场,该二维和三维模型,能研究射孔深度有无钻和压实带情况下,孔眼内流体流速、压实带外边界渗流速度、渗流压力场、全井产量及产能比并用APDL程序语言编写了二维和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的通用程序,为射孔完井经设计及产品  相似文献   

9.
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针对主要含油气体系域展开了高频层序划分,综合研究了含油气准层序的构造特征和成藏模式,并总结成藏特点,为白垩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SQ2的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中,可将其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和14个准层序,并通过油气显示归位确定其中3个准层序为白垩系的含油气高频层序地层单元; 白垩系底部3个含油气地层单元均为超覆尖灭,其构造形态可划分为沙南鼻突、西泉鼻突和北38鼻突; 典型出油点主要形成了西泉鼻突成藏模式和北38鼻突成藏模式,前者为斜坡背景下岩性尖灭控藏,后者为构造与地层沉积尖灭复合控藏; 白垩系成藏具有受鼻突构造、局部断裂、地层超覆尖灭线以及岩性突变带控制的特点。总之,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下一步勘探应以西泉鼻突与北38鼻突的地层超覆尖灭线附近发育的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0.
黑池1井在嘉陵江组钻遇大段盐岩及石膏层,且地层破碎、裂隙发育。沿用聚硅醇钻井液体系施工,钻进中钻井液流变性不稳定,起下钻遇阻严重。通过优选饱和盐水聚硅磺化钻井液体系,配合相应的钻井液现场维护处理工艺,施工中钻井液体系流变性及沉降稳定性好,润滑能力强,解决了盐岩及石膏的污染问题;钻进中井壁稳定;起下钻畅通无阻,无复杂事故发生,顺利穿过嘉陵江组。  相似文献   

11.
英买2—3构造侏罗系至志留系测井储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英买2~3构造侏罗系至志留系的测井储层与油气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价,描述了该构造上侏罗系至志留系各地层的基本电性特征;进行了构造上及周边井重要层系地层的构造倾角和古水流研究。通过岩心物性分析和油气描述,结合地层对比和地层倾角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英买2~3井区侏罗系地层从北西向南东逐渐抬升;横向上,古水流方向是南东东—北西西,物性特征是北西往南东逐渐变好,标识物源方向与古水流方向一致;纵向上,底部物性较中上部好,说明了沉积时底部较中上部水动力强的特点;英买3井油气显示好于其它各井,可望在英买3井南部高点地区获得新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天山南缘古潜山、山前构造特殊地层及其复杂钻井工艺,总结钻遇膏盐岩地层、古潜山、断块等对岩屑、钻时、气测、卡准层位、工程参数等录井技术的影响,对比大古1井、星火1井、星火2井、星火3井、都护1井、都护2井钻井方法及效果,实钻地层与设计误差规律,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潜山、山前地层录井技术和钻井难点的可行性建议,为提高综合录井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前人在研究陆梁油田白垩系油气运聚特征时,多侧重于断裂-不整合体系对油气的输导作用和侏罗系油气藏的次生调整作用,很少关注清水河组对油藏形成的贡献.本文以构造演化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等地质背景为基础,通过单井垂向上连续颗粒定量荧光分析、地震层位精细标定、连井剖面砂体对比等技术方法,证实了石南47井区清水河组早期存在古油藏,重新认识了陆梁油田白垩系油藏形成的过程,并为白垩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白垩纪,三个泉凸起西段清水河组发育低幅度背斜构造,受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和侏罗系油藏次生调整油气的共同充注,形成规模古油藏,表现在石南47井区2 040~2 084m的QGF指数较大;2)古近纪末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得清水河组背斜幅度变小甚至消失,三个泉凸起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变成南低北高的形态,使得清水河组油气向上向北调整,由2 040~2 048 m的QGF-E强度较低可以证实,调整的油气运移至呼图壁河组圈闭中重新聚集成藏;3)现今陆梁油田白垩系油藏的形成不仅仅受断裂、不整合、侏罗系油气的控制,也与清水河组古油藏的形成与再分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义187井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义187断块的一口评价井,完钻井深3980m^3三开钻遇膏岩及泥膏岩,地层蠕变快,起下钻遏阻情况频频发生,严重者卡钻;膏岩的溶解使钻井液体系易受污染,钻井液性能恶化;井底温度高,使用高密度钻井液施工难度大。通过优选聚胺抗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配合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顺利完钻,无复杂事故发生。测试表明,日产原油185.2t,天燃气13400m^3,取得了良好的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矿物、黏土矿物分析、地震解释,以及古地貌恢复等方法重新解剖石南21、石南31油藏给腹部中浅层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研究后认为石南油气田主体为地层油气藏,石南21为单斜削截型地层油气藏,石南31的两套油层分别为J/K不整合面上下的超覆型和侵蚀残丘型地层油气藏,它们均受前白垩系古地貌的控制.腹部前白垩系古地貌表现为"两凸一槽一坡折",其中盆1井西凹陷北环带的坡折带控制了超覆型地层油气藏发育,东侧的3个泉凸起和西侧的达巴松凸起上由于沟谷下切形成的众多残丘型地貌单元,是残丘型地层油气藏发育区.结果表明:按照残丘型地层油气藏新模式,在腹部地区莫索湾凸起北部部署前哨1风险井,钻井证实残丘型地层圈闭模式的存在,并且在侏罗系三工河组获得工业油气流,在白垩系清水河组、侏罗系头屯河组获得丰富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6.
古地貌对侏罗系油藏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环江油田西部的洪德地区为例,利用该地区大量钻完井、测井、试井及最新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印膜法对该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原型形态进行了恢复.研究区古地貌单元被划分为古河谷、古阶地、斜坡、河间丘、低残丘等5种类型.油藏主要分布在斜坡带、低残丘等高地区域,这些区域地层水环境相对闭塞,地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钻井速度、节约钻进周期,新疆油田针对滴北1井的地层及岩性特点,在该井三开石炭系地层实施了空气钻井。整个空气钻井过程中分别使用了牙轮钻头和空气锤进行钻进,二者都实现了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在钻进3383~3872m井段使用了空气锤取得了更为良好的效果,其平均机械钻速是使用常规泥浆钻进的8倍,较空气钻井使用牙轮钻头井段又提高了46%。空气钻井中使用空气锤可以进一步扩大提速优势,有利于空气钻并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通海口地区海古1井侏罗系油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古1井侏罗系原油特征、油源条件分析以及油源对比,认为该井区侏罗系的原油属于轻质成熟油。经生物标志化合物多项地球化学参数综合对比表明,油源确系来自断层下降盘的潘场生油向斜,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层与侏罗系地层直接对接,烃源通过通海口断层运移至上升盘侏罗系中,明显具有就近运移聚集的特征,展示了该区带侏罗系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L油田纵向钻遇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油砂层,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严重,经过二十几年开发,综合含水91%,采出程度38%,油水井管外窜增加,剩余油分布复杂,稳产难度大。为缓解层间吸水差异,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注水波及系数,L油田采用分层注水工艺。针对超深高温高压特点,设计耐温耐压分注管柱,对油管、偏心配水器和封隔器在材质和结构上进行改进,在L油田实施14井次,分注井吸水剖面明显改善,井组增油效果显著。首次提出超深高温高压油藏分层注水井层位间距和夹层下限,对分注工艺推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南海西部油田涠洲地区的钻井作业中,经常在较浅井段钻遇一些砂砾岩、粗砂岩地层,这些地层胶结性差、地层疏松破碎、渗透率高,且岩层厚度大,导致固井过程中水泥浆失水量过大、失去流动性,给作业带来了诸多危害.针对南海西部油田的涠洲11-2-XX井注侧钻水泥塞时水泥浆失去闪凝而困住钻杆导致井眼报废的情况,总结该井的现场情况,分析水泥浆闪凝的原因,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降失水剂.将该产品应用于邻井的固井作业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