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对塔中29井奥陶系含笔石地层的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其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属中奥陶世和晚奥陶世早期,大致相当西欧地卡拉道克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中28井和塔北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相对比,大致分别相当于柯坪中奥陶瓷的其浪-坎岭组和上奥陶统的印干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层序格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深入了解层序和沉积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及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将塔中地区志留系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层序格架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存在4类油气成藏模式.海侵构造型,受层序与构造双重控制,SQ1海侵域下沥青砂岩段发育砂坪和潮汐水道优质储层,与上覆灰色泥岩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油气经断裂向上运移,在构造高部位可成藏;高位岩性型,受沉积与断裂控制,SQ1高位域上沥青砂岩段和SQ2高位域上砂岩段多为混合坪沉积,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由断裂及连通砂体运移至其中可成藏;地层型,受控于层序地层展布,SQ1底部下沥青砂岩存在地层超覆,受上覆泥岩遮挡可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型或岩性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在井区北部地层埋藏较深未遭受剥蚀区域发育有古油藏残余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天文周期对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作用及应用离散小波变换和频谱分析技术识别天文周期并划分旋回层序的方法.地层基准面旋回是受天体运动控制的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因此,地层基准面旋回与天文周期相对应,基准面旋回层序为该过程的结果.应用离散小波变换法对GR曲线进行信号分解、重构及滤渡,应用傅立叶分析法对小渡分解结构重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以此确定了各细节分量主频及其比例.根据主频比例与天文频率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判断出与各天文周期相对应的沉积旋回,并在绝对地质年龄约束下估算出各沉积旋回时限.计算结果显示,据细节分量划分的沉积旋回时限均两倍于对应的天文周期,如以天文周期为旋回层序划分依据,则每个沉积旋回可划分2个旋回层序,层序界面即位于地层叠加方式转换点.研究成果表明,以天文周期为依据,以小波变换及频谱分析为手段可以合理并有效地开展层序地层定年即等时对比.  相似文献   

4.
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是定量研究不整合剥蚀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从地层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研究,恢复地层原始厚度,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波动分析表明,海西早期构造事件、海西末期构造事件和印支期构造事件引起的隆升剥蚀最为强烈,并以塔中隆起、塔东地区和塔北隆起造成的剥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是定量研究不整合剥蚀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从地层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研究,恢复地层原始厚度,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波动分析表明,海西早期构造事件、海西末期构造事件和印支期构造事件引起的隆升剥蚀最为强烈,并以塔中隆起、塔东地区和塔北隆起造成的剥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克拉通盆地旋回性沉积记录与成因岩石地层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拉通盆地旋回性沉积是不同周期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旋口的产物,其所形成的旋回层序是一个与成因相关的相序,其界面是相带突变面或相带不连续面。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以“统一的岩性及岩相”为特征的地层记录,地层堆积作用是以异成因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积过程为主要特征,岩石地层体的岩性及岩相总是要变化的,而这种变化规律就是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相界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2种穿时性.根据地层的旋回性沉积记录──不同级别的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可以优化和厘订岩石地层单位,为岩石地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翔实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塔中40井区CⅢ油层砂体展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运用Petrel建模软件,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块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属性模型,其中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采用了四种约束机制,并利用上述模型对地质储量进行复算。结果表明,塔中40井区CⅢ油层的主力储油微相为高能前滨沙坪微相,研究区第3小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明显优于1、2小层。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计算所得的储量值客观合理,为油田的后续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的相控建模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过去曾将拉萨盆地白垩纪地层划分出海陆过渡相及河流相,经研究认为主要是一套障壁海岸环境,局部出现滨岸、及滨岸沼泽和三角洲环境,并没有河流冲积相沉积,根据该地层中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划分出5种不同的环境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白垩纪地层沉积环境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中40井区CⅢ油层砂体展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运用Petrel建模软件,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块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属性模型,其中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采用了四种约束机制,并利用上述模型对地质储量进行复算。结果表明,塔中40井区CⅢ油层的主力储油微相为高能前滨沙坪微相,研究区第3小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明显优于1、2小层。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计算所得的储量值客观合理,为油田的后续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的相控建模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相势复合控藏作用在塔中北部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和势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相势复合定位可以对有利勘探目标区进行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北部地区为例,应用相势复合原理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塔中北部地区油气的分布宏观上受构造相带和沉积体系展布的控制,微观上砂体的含油气性受岩相和岩石物理相的控制,相控油气作用表现出相对高孔渗的控藏地质模式;塔中地区油气的分布还受界面势能(碳酸盐岩)和位能(碎屑岩)的控制,上构造层油气主要分布在相对低位能处;下构造层油气主要分布在相对低界面势能处.油气的分布受相、势联合控制,优相低势区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通过用相势复合理论对塔中油气藏有利目标区进行预测后发现,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落入预测有目标区的概率在90%以上,其预测结果对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种辫状河、曲流河复合沉积体层序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辫状河、曲流河复合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沉积体为例,在确定河流成因类型和相构成的基础上,考虑沉积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对下白垩统沉积体进行层序地层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层序1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发育局限.低位体系域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包括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湖侵体系域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包括曲流河河道和泛滥平原.辫状河与曲流河复合沉积层序主要受古气候、古构造和沉积物供给因素控制.该复合沉积层序的形成为认识和对比地下复杂河流相地层提供了较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以八屋地区营城组、沙河子组地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层营城组总体上可分为5个沉积旋回;沙河子组总体上可分为2个沉积旋回.研究区内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划分出了8种沉积微相类型,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以及相模式,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水三角洲沉积亚相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浅水三角洲亚相间存在渐变带,难以准确标定分界线位置,无法满足油田开发需求的问题,在浅水三角洲沉积水动力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以达到明确区分各沉积亚相为目的,充分利用取心井岩心资料及密井网测井资料,并进行指相标志平面演变分析,建立了沉积亚相识别标志。分流平原表现为陆上河流作用沉积特征,内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组合为沉积特征,外前缘以连片薄层席状砂为特征。制定了“岩心定区、微相定位”的亚相分界线标定方法,实现了沉积亚相的合理界定,为油层分类、储量计算及开发规划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层切片相比时间切片、沿层切片更接近等时界面,更具有等时沉积意义,因此能更真实地反映储层沉积特征X区块U层段为辫状河平原沉积,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辫状分支河道、泛滥平原等分支河道微相往往沉积交互叠置厚层砂岩储层,形成有利的储集体基于人工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对U层段沉积微相进行了识别和分析,指出了有利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陕北富县探区长6段储层特征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阶段随机建模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特征进行了三维可视化研究。建立了地层构造格架模型和沉积微相模型,并以此为约束条件,精细表征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展布特征,为进一步寻找有利目标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1^1地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窑地区长611地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砂、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问湾等.根据岩心描述结果和测井曲线,结合砂体形态对长611油层三角洲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进行综合表述.并提出开发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沉积阶段,古地形平坦,气候由干旱向温湿转换,湖盆宽浅,发育大面积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根据湖泛面、冲刷侵蚀面等层序界面特征,将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旋回,并细分为12个短期旋回.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明确了泉四段沉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随中、长期基准面升降变化的相分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A/S)控制,在长期基准面旋回范围内,相分异作用使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依次发育了高能和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3种沉积亚相.泉四段河道砂体主要发育大幅切叠型、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和孤立型4种砂体接触关系.受相分异作用影响,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旋回位置呈现不同的砂体规模及叠置关系,上升阶段早期以发育大幅切叠型为主,中期多发育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晚期砂体零星孤立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也门69区块侏罗系上统地层的沉积特征,评价其潜在的含油气性,运用了录井、测井及地震相分析等分析手段,分析了区内上侏罗统的地层划分、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认为上侏罗统主要属滨浅海-半深-深海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环境次之,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深海槽盆相、槽盆边缘斜坡相、半深海相、陆棚混积相、滨海潮坪相、扇三角洲前缘相及蒸发泻湖等相.同时认为上侏罗统自身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本区有特殊意义的复合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根据海退旋回的相组合形式提出并阐述了复合潮坪型、台地─障壁岛型、台地─泻湖型和台地─三角洲型4种复合沉积体系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本区太原组地层是特征典型、类型多样的硅质碎屑与碳酸盐复合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岩性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的下沥青砂岩段储层特征。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在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下,储层砂岩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研究区沉积微相、岩性和物性等对下沥青砂岩段储层含油气性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