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五峰暴雨区中的新滩滑坡是长江三峡大型滑坡之一。强烈上升并有活动断层通过的峡谷斜坡构成滑坡形成的特殊地质环境。上硬下软的地层组合为山体崩塌提供了有利条件。滑坡区内的几条断层构成了新滩滑坡的部分边界。断层沟谷内堆积的巨厚崩积物构成滑坡体。滑带土是坡体上细粒土在降雨的淋滤作用下通过局部“涨落”而聚集的。滑带土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滑带土强度降低,导致滑坡起动。基岩谷底形态控制了新滩滑坡的滑动过程,而且由于姜家坡前缘的应力重分布,产生了新滩段滑体内的差异运动。  相似文献   

2.
新滩滑坡监测预报成功,主要是监测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监测系统是在地形测量、地质调查、测绘、勘探、物探等工作的基础上而建立的监测网点。通过坚持长期的监测和资料整理分析,逐渐地认识到斜坡从蠕变到破坏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紧密结合现场观察不断地改变观测手段,使其达到跟踪,就能科学地掌握斜坡从蠕变、经发展、到加剧、直至最终巨型滑坡等四个阶段,这就是监测预报准确及时的依据。文章还概述了滑坡后的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3.
洒勒山滑坡是近期发生的大型土质高速滑坡。滑前有预兆迹象,滑后具有层序分明的形态。部分滑体在被推出滑床时,呈高速抛射状态,或具有飘浮推移,跳跃前进的特征,并在前缘开阔的河漫滩上形成大面积的碎屑流物质。洒勒山滑坡从蠕变到剧变大致经历前缘剪切蠕变、后缘拉裂张开、中部贯穿剪断等三个阶段。后缘拉裂突然闭合的现象是临滑前的重要预兆特征。本文根据现场考察资料,对滑坡产生的地理环境、地质背景、洒勒山滑坡的特征(滑坡的形成和破坏机理、运动特征、形态特征、滑前的预兆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这对研究高速滑坡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新滩滑坡(1985年6月)涌浪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1985年6月12日凌晨发生的新滩-姜家坡滑坡(简称新滩滑坡),地处长江三峡之一——西陵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之间)的长江北岸新滩-姜家坡(地名).距下游三峡水利枢纽选定的三斗坪坝址27公里.  相似文献   

5.
1.项目概况新滩滑坡距银盘电站坝址40km,位于乌江右岸,总体呈半圆形,前缘伸入江中,高程200m,后缘高程300m,高差100m。滑体纵向长约170m,宽度50~270m,平均厚度约10m,面积2.76×104m,体积约27.6×104m。滑坡地表为灌木,其上无村民居住,319国道于高程245m横穿滑体中部。滑坡边界较为清晰,滑体后缘与崩坡积相接,后缘地貌较明显;滑体前缘伸入乌江中;滑体两侧受基岩控制。滑坡后缘为斜坡,平均地形坡角约25°;319国道于高程225m穿过滑坡中部;前缘地形较陡,地形坡角约30°,局部地形坡角达40°。滑体上冲沟不发育。曾对滑坡采用了"抗滑桩+挡板"的方式进行治理,目前滑坡稳定性较好,公路及堡坎未见有近期变形迹象。23  相似文献   

6.
1985年6月12日的新滩滑坡,以其位置敏感,规模巨大和防患成功引起国内外关注。为了研究下滑体的动态、变形特征与机制,开展了对下滑体的深部监测。本文论述了下滑体深部监测的设计思想和原则,介绍了有关仪器埋设安装经验。通过近3年多种仪器的监测资料分析,揭示了新滩下滑体的变形特征,为同类大型堆积层斜坡深部监测和变形特征研究,提供了系统经验。本文还采用了新滩下滑体内深部变形监测资料,对新滩滑坡未来的状态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新滩滑坡的地质概况和地质环境,把新滩滑坡变形的发育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潜在变形发育阶段、变形显著发展阶段、变形加剧发展阶段和大滑前兆变形阶段。并着重论述了新滩滑坡发育过程几个发展阶段的变形方式和特征。从工程地质的角度,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结合监测重要手段,掌握裂缝变形的发展趋势和前兆异常,吸取国内大型岩崩、滑坡的经验教训,就岩崩、滑坡的临滑预报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和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鸡鸣寺滑坡位于三峡库区秭归县郭家坝镇,鸡鸣寺滑坡发生在三叠、侏罗系粘土岩和砂岩夹炭质页岩中,为基岩浅层顺层牵引式滑坡。在掌握滑坡地质、地貌边界条件下,布置了地表动态监测系统,获得了大量信息,经过分析,将滑坡发生过程划分为蠕变、滑动和剧滑三个阶段。并对滑坡进行预警分析和临滑预报,同时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鸡鸣寺滑坡失稳破坏时间预测模型,提出了预警减灾工作流程。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应用于滑坡失稳破坏预测,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度较高的优点。鸡鸣寺滑坡预警成功,减灾效益明显,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滩滑坡滑后的地貌形态特征、历史文献记载的破坏周期性规律、区域构造背景与本区构造特征、临滑前兆和地震台站记录滑动时的波型波谱分析结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新滩滑坡的动因机制以内因构造扭动力系能量聚集使岩体膨胀扩容产生地热微震为主,外因诱发的促进作用为辅的论点。  相似文献   

10.
以摩擦学和灰色系统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以速率为参量的滑坡GM(1,1)时间预报模型,推导出滑坡时间预报公式,结合黄茨滑坡、新滩滑坡进行了预报分析,并与传统的以位移为参量的GM(1,1)、Verhulst预报模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速率为参量的GM(1,1)滑坡预报模型能够提前预报滑坡;与传统的以位移为参量的GM(1,1)相比,预报时间更接近滑坡实际发生时间;与传统的以位移为参量的Verhulst模型相比,以速率为参量的GM(1,1)模型不仅能够提前预报滑坡,而且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滑坡的位移变化趋势。因此,建议采用以速率为参量的GM(1,1)滑坡时间预报模型对滑坡进行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木竹坪滑坡变形破坏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水布垭水库蓄水后,木竹坪滑坡发生了多次塌滑.采用FLAC3D和 DDA软件模拟了木竹坪滑坡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蓄水引起的木竹坪滑坡变形较大,对滑坡体内部应力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蓄水引起了较大的塑性应变,使滑体前缘的力学参数变化、抗滑能力削弱后产生蠕滑,进而使得滑坡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并发生加速滑动,从轻微变形到最终解体失稳有一个较明显的"蠕变-加速-破坏"过程,属典型的牵引式滑坡.  相似文献   

12.
张吉宏  段钊  唐皓 《人民黄河》2020,42(2):142-146
为了解蠕变对黄土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给河流侧蚀型黄土滑坡治理提供技术参考,对泾河下游舒唐王村一带塬边黄土进行蠕变试验,建立适用于该区黄土的自定义蠕变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蠕变效应对河流侧蚀型黄土滑坡变形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蠕变对黄土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具有显著的促滑效应,蠕变效应显著加速了滑坡土体塑性区的发展及贯通,明显加剧了滑坡土体剪应变增量的放大与集中、增大了滑坡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3.
以九甸峡库区燕子坪滑坡为例,采用GPS对滑坡外部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确定滑坡的变形特征。结合库水位变化及降雨等影响因素,定量研究蓄水条件下库岸滑坡的水力触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分析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库岸滑坡的变形破坏是一个蠕变破坏过程,主要因素是较大蓄水速率的加剧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的,次要因素是强降雨;(2)燕子坪滑坡主要是由于库水位上升和开挖公路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滑坡体中部及前缘牵引后部滑坡体滑动。  相似文献   

14.
新滩滑坡体前沿深部变形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5年6月12日凌晨新滩发生大滑坡,滑坡体积约3000万m~3,滑坡呈北窄南宽的长条带状。北宽300—500m,南宽800—1100m,南北长约2km,滑动面积约1.1km~2。堆积物厚一般30—40m,最厚达86m。滑速10—30m/S,最大涌浪高约30m,波及上、下游各10余km。推入江中的滑坡体体积约260万m~3,堵塞江面约三分之一(水位为65m),碍航12d,新滩故镇被毁。但由于滑坡发生前作了预报,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滑区内居民幸无伤亡。图1为滑坡后的地质图。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大型滑坡的变形分区,基于2021年1~12月共29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研究了师专-群沱子滑坡的变形分区和时序监测。解译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结果对比,师专-群沱子滑坡的SBAS-InSAR解译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滑坡的蠕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形差异,变形区主要集中在未布设治理工程区域,且受场地整平工程的影响,滑坡北部边界出现新的变形区域;滑坡不同区域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前缘变形主要受库水位波动影响;滑坡中部受库水位、降雨联合作用;滑坡后缘主要受长历时降雨控制。所得结果证明SBAS-InSAR技术可以对大型滑坡进行时序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绝大多数滑坡的发生都与水直接相关,滑坡土体经常处于非饱和状态,而坡体的失稳破坏大都经历了一个时间过程,即滑坡变形具有蠕变性质。因此,绝大多数滑坡的失稳过程实质为非饱和蠕变过程,数值模拟时考虑渗流耦合蠕变效应更能符合滑坡变形的真实状态。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所得的非饱和土非线性蠕变模型及其三维形式,采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由于常规商业有限元软件没有提供适合特定土体的非饱和蠕变模型,编制了基于渗流及蠕变耦合计算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并利用该程序对树坪滑坡在库水位变动下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变形的监测值趋势比较接近,说明本文所建立的蠕变模型合理,编制的程序可靠,可用于实际滑坡的长期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17.
新滩滑坡的形成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1985年6月12日凌晨,湖北省秭归县长江西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口北岸新滩镇后,姜家坡斜坡堆积物沿下伏基岩面产生了大型滑坡(见图1),并铲削推动了斜坡下方部分堆积层,摧毁了新滩镇,形成著名的新滩滑坡(即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所指的“正在发展中的姜家坡滑坡”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清江水布垭库岸木竹坪滑坡失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竹坪滑坡发生于2007年5月10日,总方量约800万m 3,是水布垭库岸的重大滑坡灾害之一。根据实地调查资料,阐述了滑坡区基本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结合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认为木竹坪滑坡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坡体前缘受清江支流的弧形切割,为滑坡提供了临空条件,而薄层灰岩及第四系坡积物又为易发生滑坡的地层岩性条件。在内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滑坡发生前的连续降雨及水库蓄水均使得坡体物质的力学强度降低,故引发了大规模的滑坡失稳。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新滩位于长江西陵峡,属湖北省秭归县管辖,下距三峡坝址约27km,至宜昌市约72km。据史书记载,此地长江两岸,曾多次发生过山崩或滑坡,影响所及,或村毁人亡,或中断航运,危害十分严重。解放后,为确保新滩人民安全、长江通航以及研究该滑坡对三峡建坝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责成水电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新滩滑坡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总结了大型堆积层滑坡立体监测的经验.通过长期监测和资料分析,对滑坡进行了滑前预报、长期预报和临滑报警,预报是成功的.滑坡后为进一步研究滑坡的机理,寻找滑面,进行深部变形和应力监测,建立立体监测系统,为新滑坡研究分析和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