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膜科学与技术》2001,21(4):25-28
研究了NH3*H2O皂化二-(2-乙基己基)磷酸微乳液体系增溶水过程微观结构的转变,测定了增溶水过程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以及在一定溶水量时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求得了微乳液颗粒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导率(K)-增溶水量(ml)关系曲线研究了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四组分微乳体系在不同增溶水量时的3种结构,即油包水(W/O)、油水双连续(B.C.)、水包油(O/W).讨论了表面活性剂CTAB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不同浓度时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微乳液稳定时CTAB和正丁醇的合适配比.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导率(K)-增溶水量(ml)关系曲线研究了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四组分微乳体系在不同增溶水量时的3种结构,即油包水(W/O)、油水双连续(BC)、水包油(O/W)。讨论了表面活性剂CTAB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不同浓度时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微乳液稳定时CTAB和正丁醇的合适配比。  相似文献   

4.
张莹琪  高磊  高瑞芳 《功能材料》2013,44(Z1):82-84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pH值为5.4时,CTMAB/正丁醇/正庚烷/水、OP-10/正丁醇/正庚烷/水、SDS/正丁醇/正庚烷/水O/W型微乳液介质中,碘绿的分配系数和平均有效介电常数。结果表明,碘绿的分配系数规律为CTMAB阳离子微乳液>SDS阴离子微乳液>OP-10非离子微乳液。平均有效介电常数规律为OP-10非离子型>CTMAB阳离子型>SDS阴离子型。并初步解释了微乳液类型对碘绿增溶能力和增溶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CTAB/丁醇/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沉淀制备纳米BaF2.研究了体系中丁醇和CTAB的质量比、庚烷质量、含水量及溶质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和产物BaF2沉淀粒径、分布的影响.稳定的Ba(NO3)2微乳液和NH4F微乳液混合制得10nm的BaF2颗粒,单分散性好,颗粒呈球形.BaF2粒径大小和分布随CTAB和水质量比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组装法分别在表面活性剂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和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MPS)水溶液中合成聚苯胺,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比表面分析仪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合成的聚苯胺进行表征;用PAMPS对聚苯胺进行掺杂,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探讨PAMPS对聚苯胺的掺杂效应;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PAMPS掺杂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AMPS能够更好地调控聚苯胺的形貌和提高聚苯胺微球的分散性,以及更好地起到表面活性剂效果;PAMPS掺杂后的聚苯胺的电导率提高到了100S/cm级别,比未掺杂态聚苯胺提高了近104倍,具有更大响应电流,展现出更大的电容量。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以N,N-(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BES—Na)为亲水扩链剂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采用FT—IR、DSC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BES—Na含量和NCO/OH值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BES—Na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分布区间变窄,平均粒径由237.3nm减小至61.2nm,薄膜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拉伸强度由16.07MPa增至24.67MPa,断裂伸长率由478.73%增至724.07%,硬度增大,吸水率由6.82%增至13.03%;随着NCO/OH值的增大,乳液粒径分布变宽,平均粒径由77.6nm增至335.7nm,薄膜拉伸强度由11.46MPa增至22.28MPa,而断裂伸长率由555.61%降至22.9%,薄膜逐渐变得脆硬,硬度增大,吸水率由12.19%降至10.27%。  相似文献   

8.
醇是微乳化金属切削液中常用的一种助表面活性剂。主要探讨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醇对微乳液增溶水量的影响,结合相图研究了具有较大增溶水量的乙醇和带有支链的异戊醇分别与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M)复配对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区面积的影响,并研究了微乳体系形成过程的热力学。结果表明,当乙醇添加量为1.0%时有最大的增溶水量。m(乙醇)∶m(EM)=1∶3,m(异戊醇)∶m(EM)=1∶5时单相微乳区面积最大,增溶的水量最多;通过热力学研究发现乙醇和异戊醇影响此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在微乳液形成过程中,乙醇和异戊醇从连续相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  相似文献   

9.
秦建忠  崔英德 《材料导报》2007,21(4):151-154
为探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co-N-乙烯-2-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水凝胶薄膜的溶胀性能,以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173)为光引发剂,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DEGDMA)为交联剂,用紫外灯在室温下合成不同配比的HEMA-co-NVP共聚物薄膜。FTIR证实了共聚反应,热重(TG)测试显示薄膜结构中易分解的组分含量随着单体NV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共聚物溶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水凝胶平衡溶胀率(EWC)下降;随着单体NVP含量的增加,材料的EWC上升,共聚水凝胶的溶胀过程趋于Case-Ⅲ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EWC降低,溶胀过程趋向Fick溶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合成工艺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半透明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探讨了聚合过程中微乳液稳定性、透光性的影响因素,运用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微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OP-10聚醚渗透剂JFC/戊醇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稳定剂,在MA、n—BMA、MAA丙烯酸酯单体形成预聚体后降温至62℃,加入12%左右的有机硅单体,反应结束后控制pH值7~8,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乳胶粒具有翻转型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铸法,制备了琼胶膜、κ-卡拉胶膜及其两者的共混膜,并在共混膜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8%的TiO2粉末,制得TiO2/琼胶-κ-卡拉胶复合膜。对这4种膜的SEM、XRD、力学性能、透光率、不透明度和对水的阻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琼胶-κ-卡拉胶膜的力学性能、透光率、不透明度和对水的阻抗性均介于琼胶膜和κ-卡拉胶膜之间,琼胶和κ-卡拉胶之间有良好的共混性,并且在共混膜中形成了分子间作用力。TiO2/琼胶-κ-卡拉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45.44 MPa)比其他3种膜的拉伸强度都大,其中比琼胶-κ-卡拉胶膜的拉伸强度(31.06 MPa)提高46.30%,但断裂伸长率(15.73%)却比其他3种膜的都低,TiO2与复合膜基质分子间形成强相互作用力,增强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在相同波长下,TiO2/琼胶-κ-卡拉胶复合膜的透光率比其他3种膜都低,在200~400 nm的紫外光区,TiO2/琼胶-κ-卡拉胶复合膜的透光率明显低于其他3种膜,添加TiO2的复合膜对紫外光有显著的屏蔽作用,但在600 nm波长处,不透明度(0.96)比其他3种膜都高;TiO2/琼胶-κ-卡拉胶复合膜对水的阻抗性高于琼胶-κ-卡拉胶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膜分离过程即非离子W/O型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所用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为(OP-7 OP-4)/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在不同微乳液流速、料液流速、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料液浓度、以及不同中空纤维膜数等条件下进行了微乳液-中空纤维膜逆流萃取Nd3 的研究.结果表明,微乳液和料液流速越小,萃取率越高,内相富集倍数越大.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越大,萃取率越高,但富集倍数反而减小.料液初始浓度越小,萃取率和富集倍数越大.当微乳液流速为6 mL/min、料液与微乳液流速比为3∶1、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为4 mol/L、料液浓度为200 mg/L时,经过微乳液在三个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中的串联萃取,Nd3 的萃取率达96.3%,内相Nd3 浓度为4238 mg/L,是萃余料液浓度的572.7倍,内相富集倍数为21.2.膜萃取过程与膜溶剂萃取相比对Nd3 有更高的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13.
萤石结构的稀土掺杂氧化铈材料具有较好的中低温离子电导率,因而广泛应用于诸如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以及气体探测器等方面。采用反相微乳液一水热法,辅以光辐照成功合成了粒径为(79.2±6.6)nm的单分散性菱形钐掺杂氧化铈纳米晶,并研究了水热处理条件对所得产物粉体颗粒形貌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从80℃升至...  相似文献   

14.
对复配乳化剂(span tw een)、丙烯酰胺(AM)、(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 ADQUAT)、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 aAM PS)和环己烷组成的微乳液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单体总质量浓度、AM摩尔含量和阴阳离子单体配比改变对形成微乳液需要的适宜H LB值和最小乳化剂用量(Sm in)的影响。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研究了温度、乳化剂质量含量和H LB值的改变对微乳液相转变的影响,用目视滴定法绘制了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法对微乳液透明区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交流阻抗技术(EIS)测试了Gd2O3掺杂CeO2-δ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当测试温度低于695℃时,阻抗谱由2个变形的半圆弧组成;而高温时仅有1个变形的半圆弧.固体电解质的晶格电导率、晶界电导率和总电导率与测试温度的关系服从Arrhenius公式.材料的电导率随成型压力的增大先增大,然后减小.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电导率是升高的.  相似文献   

16.
绘制了以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为单体,环己烷为油相,Span 20和Tw een80为复配乳化剂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结合电导率将透明区划分为水/油、双连续和油/水三个区域;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两性聚丙烯酰胺微胶乳,并研究了乳化剂质量百分含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粒径和透光率,聚合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和粒径的影响;对不同类型微乳液中的聚合进行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7.
萤石结构的稀土掺杂氧化铈材料具有较好的中低温离子电导率,因而广泛应用于诸如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以及气体探测器等方面。采用反相微乳液-水热法,辅以光辐照成功合成了粒径为(79.2±6.6)m的单分散性菱形钐掺杂氧化铈纳米晶,并研究了水热处理条件对所得产物粉体颗粒形貌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从80℃升至180℃,所得粉体的晶粒尺寸呈现减小趋势;颗粒形貌由单一规则的菱形转变为树枝状或带状的晶粒聚集体。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烯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利用拟三元相图研究不同助表面活性剂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比值(Km值)对微乳有效区域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油相与表面活性剂之比小于或等于5∶5时,微乳体系可无限增溶,为U型微乳。采用电导率法、黏度法对U型微乳的水增溶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当含水量小于40%时,微乳体系为油包水(W/O)型;当含水量为40%~60%时,微乳体系为双连续型;当含水量大于60%时,微乳体系为水包油(O/W)型。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对水相增溶过程中微乳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微乳液滴的形态特征变化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水相增溶过程中,微乳体系能够在含水量为40%和60%时发生相的转变,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再采用共沉淀法,加入Fe3+和Fe2+,使其形成具有磁性的Fe3O4-PAN-Mn+;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制备Fe3O4-PAN-M^0,再采用磁铁将其从待测体系中进行富集和分离,简化了分离的过程。该产物有望进一步用于环境体系中的有机小分子监测。  相似文献   

20.
纳米TiO_2/聚苯乙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处理,应用亲油化度值测试和分散稳定性测试方法得到表面改性的最佳实验条件为:KH-560的添加量(占纳米TiO2的质量百分比)8%,温度70~78℃,时间5h。采用适当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纳米TiO2/聚苯乙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对表面处理后的纳米TiO2及复合乳液进行表征后证实,硅烷偶联剂以化学键的形式键合在纳米TiO2的表面,TEM照片有力地证明了在复合乳液中纳米TiO2均匀地分散在苯丙乳胶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