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发电厂1号机运行期间,高压调节阀CV2活动试验出现卡涩现象。通过分析高压调节阀卡涩的原因,结合该厂现场的实际情况,列出了对高压调节阀卡涩现象处理过程及采取的相应防范措施,彻底解决了高压调节阀的卡涩问题。  相似文献   

2.
《机械》2017,(2)
针对潜油电泵试验系统中高压调节阀的选型问题,分析比较了潜油电泵试验系统中常用出口高压调节阀的三种类型,针式节流或截止阀、高压笼式(套筒)调节阀和迷宫通道式高压调节阀,以及使用效果。结合三种调节阀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迷宫和套筒结构相结合的调节阀结构,这种改进后的调节阀在潜油泵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该结构的调节阀有效改善多工况调节能力、降低了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串级式高压专用调节阀主要用在火电厂汽水系统中,其采用套筒导向型的多级降压阀芯,能够极好的控制高压介质,使阀具有了抗冲刷耐腐蚀的特性。通过建立串级式高压作用调节阀主要承压件的三维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承压件进行力学分析,并对不能满足安全工作要求的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分析。可为串级式高压专用调节阀的结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高压调节阀是调节汽轮机主蒸汽进汽量的机构,它能否正常工作,对汽轮机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主要对某钢铁公司发电站汽轮机高压调节阀油动机现场行程测量连杆卡涩、油动机活塞抖动以及高压调节阀的输入值与反馈值偏差大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介绍了处理措施,处理后能确保汽轮机的正常安全运行及发电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压旁路调节阀是汽轮机高压旁路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针对某300MW汽轮机组高压旁路系统调节阀,利用NACA6409翼型上表面型线为其设计了一种翼型结构的阀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进口水蒸汽参数和减温水喷淋参数条件下,阀腔内压力、温度以及液相体积分数分布特征,并研究了阀芯开度对高压旁路调节阀内部流场的影响,最后研究减温水喷射孔数量和布置方式的改变对阀腔内流场参数以及减温减压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某600MW汽轮机正常运行期间,汽轮机高压调节阀投入顺序阀控制,阀序为3-4-2-1,#4高压调节阀开度80%出现门杆断裂,造成汽轮机甩负荷,期间对高压调汽门门杆断裂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罗先念 《阀门》2024,(1):1-7
介绍了加氢装置关键位置用调节阀的功能和作用,结合某加氢装置实际运行参数,通过探讨阀门选型计算中汽化压力对阀门流通能力的影响,提出了热高压分离器液位调节阀、冷高压分离器液位调节阀及其他关键位置高压差调节阀在选型计算时汽化压力的确定方法,通过前后计算Cv值和阀门开度的比较,论述了阀门在计算选型时确定合理汽化压力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调节阀选型的一般要求,尤其针对热高压分离器液位调节阀运行工况的特殊性,提出了阀门在抗硫化氢应力腐蚀、材料选型、特殊结构、泄漏等级等方面的特殊选型要求;该选型方法可向国内各阀门制造厂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压小流量调节阀设计中,要考虑这类设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要确定噪声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调节阀的合理设计。基于对调节阀运行中相关噪声产生原因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确定了噪音和调节阀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落实对调节阀的优化设计工作,达到降低调节阀运行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万平 《流体机械》1994,22(12):34-36
对高压聚乙烯装置超高压调节阀填料密封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厂三号汽轮机2001年由机械液压式调速改为高压抗燃油纯电调系统。改造后,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转速及功率调节准确及时。高压纯电调系统运行一年后,机组1#调节阀门后压力出现摆动,引起机组负荷不稳。检查发现1#阀门杆晃动严重,使该调节阀控制失灵。退出运行后检查发现伺服阀损坏,更换伺服阀后故障排除。此时间内三号机组调节阀频繁出现故障,先后更换了三只伺服阀,直接经济损失近10万元。现对伺服阀损坏的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化验机内抗燃油的酸性指标,发现其酸性值达0.1%,大大高于0.03%的最大允许值。由于进入油动机的高压抗燃油管离调节阀很…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电驱高压气动减压阀,采用直流电机驱动活塞直动式减压阀,通过调节直流电机的转动角度来控制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减压阀的调压性能受到直流电机控制电压、调压弹簧刚度以及活塞作用面积的影响。为此,建立电驱高压气动减压阀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电驱高压气动减压阀的仿真模型,分析直流电机控制电压、调压弹簧刚度以及活塞作用面积对其出口压力的影响,得出电驱高压气动减压阀合理的设计参数,最后对其进行阶跃响应与正弦响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驱高压气动减压阀具有良好的调压精度和动态特性,对同类型气动减压阀的结构设计和优化以及控制特性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压调节阀使用寿命偏低的问题,以串联型的多级降压结构为基础,提出一种优化的高压差调节阀结构。采用ANSYS Fluent对阀门内部的汽蚀现象进行仿真研究,得出静压、速度、气相体积分数等一系列数据,并讨论多级降压结构对阀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阀门处于小开度下,容易产生汽蚀,汽蚀部位主要位于节流孔的阀芯与阀座处;相同工况下,优化后的调节阀能够有效抵抗气蚀,从而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该调节阀运行期间所产生的噪音、振动,致使调节阀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装置正常运行。通过实践和探索,自主创新设计改造了该阀。  相似文献   

14.
火电厂的高加安全阀通常按照HEI标准推荐的原则进行选型计算,但因核电厂的高加一般要接受来自汽水分离再热器(MSR)的大量高温疏水,而当其疏水调节阀在全开位置失效时将有大量高压蒸汽直接进入高加,使其有发生超压的风险。因此,核电机组的高加安全阀选型除了要遵循HEI标准外,还需针对某些特殊工况进行校核。在分析了给水加热器、疏水调节阀以及抽汽管道的特性方程的基础上,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建立了确定系统平衡工作点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可简易计算出各种特殊工况的平衡工作压力,从而进一步判断安全阀的容量是否满足安全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高压清洗机调压卸荷阀存在的缺点,介绍了一种家用高压清洗机开关枪压力阀的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同时,建立了开关枪压力阀在开枪和关枪工作过程的压力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推导了柱塞弹簧、阀芯弹簧的设计计算方法,得出活塞的运动规律。最后,对产品试验方案进行设计并对样机进行实验研究,证明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船用二级调压阀空化问题,建立流域瞬态仿真模型,结合Singhal空化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调压阀流体空化现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流场气体体积分数分析,得出了流体空化强度及分布形态的演变规律,通过流体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阐明了空化演变过程调压阀流场特性,进而研究了开度、流量和背压对调压阀流体空化现象的影响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磁流变先导式溢流阀的压力特性,对磁流变先导式溢流阀导阀(简称磁流变先导阀)进行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采用圆环形和圆盘形组合式阻尼间隙,选择双激励线圈反向通电的方法,达到优化磁场结构即提高磁场利用率的目的。利用Ansoft Maxwell仿真对间隙宽度分别为0.8, 1, 1.2 mm 的3种阻尼间隙进行电磁场仿真,并确定最优阻尼间隙宽度。利用CFD仿真对磁流变先导阀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对磁流变先导阀进行压力特性实验,实验测得单激励线圈通电、双激励线圈反向通电时,磁流变先导阀调定压力与加载电流的关系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磁流变先导阀的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了磁流变先导阀的调压能力及响应速度,调定压力与电流成正比,最后达到最大调定压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风洞高压供气试验对流量调节的指标不断提高,模拟调节阀已无法完全满足试验需求,同时针对目前数字阀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PCM数字阀和针形阀相结合的流量调节装置。该装置先通过PCM数字阀提供基准流量,针形阀再进行微调,从而实现流量调节。介绍了PCM数字阀喷嘴结构的设计、喉道面积的分配和电磁阀的参数计算,以及针形阀流量特性的分析、阀体结构和电动作动筒的设计,提出了流量控制流程和基于非线性自整定的PID调节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装置的流量调节范围达到了0.1~8.1 kg/s,绝对控制精度优于±3 g/s,相对控制精度优于±0.04% FS,同时具有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鲁棒性好等特点,可为风洞高压供气试验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建立液压调速阀动力学模型和内部流道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调速阀流场,取得了液压调速阀稳态时内部压力场、速度场的分布规律以及阀体壁面粗糙度对其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出口可变节流孔处压力损失较大,且油液以喷射流形式流出,阀口需采用抗冲刷及高强度材料;阀体壁面粗糙度对压力损失有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将迷宫式最小流量调节阀的流道分解为串联型和并联型流道,首先对其节流降压特性分别进行模型试验,分析流体在流道中的压力分布特性,然后根据压力分布特性,对串联型流道进行优化设计和试验,最后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两种流道的阻力特性.研究表明,在入口流量相同的条件下,串联型迷宫流道节流产生压降大,并联型迷宫流道产生的压降小,但是降压过程更平缓;通过对串联型流道进行优化设计,克服了串联流道中因面积增加过大所导致的缩流现象;阻力特性试验表明,串联型流道的阻力系数较并联型流道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